保形油箱,如何為戰機“保形”

燃油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戰機的戰斗力,然而戰機的內部空間有限,體內油箱的總容量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戰機需要增加持續作戰時間的話,該怎麼辦?
目前的辦法一是為戰機進行空中加油,二是給戰機安裝體外油箱。后一種方法簡單方便又經濟,尤其適宜空軍規模有限、支援能力不強的國家,例如以色列。近日,據外媒報道,以色列為最新引進的五代戰機F-35專門研制了新型體外油箱,使F-35在主要性能不受影響的情況下,航程擴大了36%以上,遠程打擊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戰機的體外油箱分副油箱和保形油箱兩種,前者是一種外形酷似炸彈的可拋式流線型貯油容器,通常置於機腹或機翼挂架上﹔后者則是一種緊貼機體、表面與機體相融合的半固定式貯油容器,一般安裝於機腹、機背、翼根和進氣道側壁等部位。由於保形油箱是根據戰機的機體結構和氣動布局要求進行設計的,其特殊的外形和順滑的表面與機體(如機身或機翼)完全相切,從而達到了體外油箱與戰機機體外形渾然一體的良好效果。正因如此,保形油箱更受青睞,已成為四代機和五代戰機提升戰力的重要選項之一。
得益於這種設計,保形油箱有很多優勢。首先是自身容量更大,且不妨礙副油箱或武器的挂載﹔其次可讓出副油箱的空間或位置,增加挂載武器的數量﹔第三是強化戰機的整體流線形布局,降低飛行氣動阻力,同時減小戰機的側向雷達散射截面積,提升隱身能力。
然而,保形油箱畢竟是戰機的體外附加裝置,且要半固定地被安裝在戰機外部,所以也有不利的方面。比如,設計難度大、裝卸不便﹔不能在飛行狀態下隨時拋掉,損害戰機的機動性﹔對隱身、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飛行這三大性能已經取得較好平衡的五代戰機來說,反而可能削弱其性能。
如此看來,戰機要不要加保形油箱,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其選擇和使用做出評估。(王 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