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紅一連”紅在哪兒?一線戰火洗禮從不認慫

2018年07月12日09:16 |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小字號

紅一連官兵昂首闊步,奔赴沙場

人民網北京7月12電   (記者 黃子娟)華山腳下,有這樣一支英雄連隊: 她誕生於秋收起義,在“三灣改編”中,毛主席親自在該連建立黨支部,開創了我軍“支部建在連上”的先河,被譽為“軍魂發源的地方”——第83集團軍某旅“紅一連”。

春秋遞嬗,斗轉星移。91年,“紅一連”傳承紅色基因不變色,用鐵的信仰堅定追隨,代代官兵始終堅持軍魂融入靈魂裡、戰旗永隨黨旗飄,永葆“軍魂發源”的忠誠本色,先后7次被表彰為全國全軍“先進基層黨組織”,被中央軍委授予“黨支部建設模范連”榮譽稱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紅一連”堅持用習近平強軍思想建連育人,用紅色基因熔鑄忠誠本色,用優良傳統砥礪打贏硬功,用初心使命永固戰斗堡壘,不斷譜寫新時代強軍事業新篇章。

紅米飯、南瓜湯……

最幸福的事是能在“紅一連”當兵

今年5月11日這天,“紅一連”的早飯很特別:紅米飯、南瓜湯。

“吃在嘴裡的是米,咀嚼的是革命精神,接續的是信仰之魂,加深的是愛黨之情。”連長周光魁和官兵一起重溫那段歷史——

1935年5月11日,毛主席到“紅一連”。開飯時,炊事班長用在井岡山打土豪時繳獲的紅菜盤給毛主席端上一盤煮南瓜,毛主席說:“你們要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將革命進行到底。”

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

從那以后,“紅一連”就把毛主席用過的“紅菜盤”保存下來,作為聽黨指揮、官兵一致、勤儉節約等優良傳統的“傳家寶”:每次執行重大任務都要帶著“紅菜盤”出征﹔每當重大節日都要吃傳統飯﹔每次戰斗,都要把“紅菜盤”拿出來,給官兵講傳統,激勵斗志。

2017年7月,根據改革命令,連隊要移防至數百公裡外的關中地區。部隊剛到位,就面臨著轉型建設、上級考核、野外駐訓等險難任務的考驗……

工作千頭萬緒,如何在新體制的大道上邁出新步伐、踏出新征程?動員會上,指導員王玉光拿出了連隊的傳家寶——毛主席用過的“紅菜盤”。

“革命先烈為了信仰歷盡萬般險難,作為他們的傳人,我們要以實際行動為連旗增光添彩。”注視著“紅菜盤”,連隊官兵仿佛又看到了毛主席和“紅一連”官兵親切交談的場景,聽到了毛主席那振奮人心、催人奮進的諄諄教誨。

最終,“紅一連”攻堅克難,並在移防后上級組織的首次考核中奪冠。

“用好傳家寶,奮進有力量。”教導員蔡偉告訴記者,在“紅一連”,新任職干部上任要先過“傳統關”,新戰士下連先學連史唱連歌,常年開展“人人進連史、個個當主人”主題實踐活動,組織官兵銘記輝煌戰功、學習戰斗英雄,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

沐浴著傳統的春光,“紅一連”官兵感受到不僅是榮譽的光環,更是沉甸甸的壓力和動力。大項活動來臨,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2015年,連隊選派人員備戰閱兵。炊事班戰士唐魁也進了集訓隊,卻是保障人員的身份。

“作為紅一連的兵,這樣的任務自己也要闖一闖。”每天看著方隊人員訓練,唐魁不甘於隻當保障人員,就反復跟方隊領導申請,要求加入方隊訓練。

耐不住他反復的“騷擾”,方隊領導看他身材有點胖,就隨便說了一句:你身材偏胖,體重減下來再說吧!

從那以后,唐魁就開始了嚴酷的“減重”行動,綁沙袋跑、查找減肥方案、實踐減肥食譜……

20多天的時間,唐魁“暴瘦”近10公斤,達到標准體重。再次站到方隊領導面前,讓方隊領導為之一愣。由於有言在先,隻得讓唐魁入列訓練。

唐魁刻苦訓練,通過了一批批的淘汰,最終通過天安門接受習主席檢閱。他感慨地說:最光榮的事是能為“紅一連”爭榮譽,最幸福的事是能在“紅一連”當兵。

飛毛腿、急先鋒……

特別能戰斗是“紅一連”的制勝密碼

抗日戰爭期間,為粉碎淮海地區日偽軍的“掃蕩”,上級命令紅一連執行阻擊任務。接到指示,紅一連迅速轉入戰斗狀態,收攏人員、准備物資,連夜奔襲80余公裡,最終圓滿完成任務。戰后,二排被新四軍三師授予“飛毛腿二排”稱號。

戰爭年代敢當“飛毛腿”,任務面前勇當“急先鋒”。

2017年12月的一天早上,天剛蒙蒙亮,一陣急促的緊急集合哨劃破長空,一場不打招呼的全員全裝戰備拉動隨即拉開戰幕。官兵們聞令而動、依案而行,迅速披挂裝具、請領物資、啟封車輛……

隨著一陣馬達轟鳴,全連向預定地域行軍,途中正確處置穿越染毒地帶、小股“敵”襲擾等13種戰術情況,提前30分鐘齊裝滿員到達集結地域,總評成績優秀。現場組織演練的上級導調員情不自禁豎起大拇指:“紅一連的官兵果然雷厲風行!”

去年,部隊剛從河南移防到陝西,一位將軍就帶領工作組直插訓練場,檢查紅一連訓練情況,現場考核連隊輕武器應用射擊。

“顯靶時間由8秒改為4秒,射擊地線全部后移17米。”

聽到考核標准,現場陪同的旅領導不禁捏了一把汗:時間縮短一半不僅對官兵射擊要求更高,更是對心理素質的極大考驗﹔射擊地線后移,要求官兵在非整百距離上自主修正瞄准點,這些可都是“超綱”內容啊!

隨著考官一聲令下,連長、指導員率先上場,領彈、上膛、射擊、躍進一整套動作一氣呵成,一時間考核場上硝煙彌漫,臥姿、跪姿、立姿,身靶、胸靶、頭靶,槍響靶倒。

“一號靶8發,優秀﹔二號靶7發,優秀……”聽著對講機裡傳來的報靶聲,將軍面帶微笑鼓著掌說:“不愧是三灣改編中走出來的連隊,不僅能打仗,還能打勝仗。”

一連面前無困難,困難面前有一連。每次有大項任務時,紅一連都會有這樣的動員誓言:“任務來臨,我當主力﹔困難時刻,我挑重擔﹔挑戰面前,我冒風險﹔危急關頭,我去沖鋒。”

2016年9月,“中部礪劍-2016”實兵對抗演習拉開戰幕。紅一連由進攻階段轉入防御階段,其中五岔路口是藍軍發起進攻的主要通路。

到底派誰來守五岔路?指揮部的幾名領導意見一致:讓紅一連來守。果不其然,戰斗打響后,藍軍集結重兵對五岔路口發起輪番進攻,企圖以優勢兵力打開突破口。

紅一連官兵始終堅守陣地寸步不讓。對方眼看五岔路口遲遲攻不下來,調來預備在主攻階段打頭陣的藍軍一連。長時間激烈的對峙讓紅一連官兵的體能急劇下降,而藍軍的一連在后方養精蓄銳,此時勢頭正盛。

“五岔路口到底還能守多久?”藍軍步步緊逼,有的新兵心中打起了鼓。恰在此時,連長周光魁的動員讓大家血脈僨張:“我們是一連,對方也是一連。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一定能拼到最后,因為我們比對方多了一個‘紅’字。”

最終,原計劃4個小時的戰斗,紅一連打了7個小時,成功遲滯對方的進攻行動,為部隊轉入防御贏得了珍貴的時間。指揮部領導感慨:“重擔交紅一連,果然不負眾望。”

藍頭盔、鐵盾牌……

維和戰場上的“紅一連”從不認慫

1927年9月15日拂曉奪佔瀏陽縣城,是秋收起義以來最為慘烈的一次戰斗。戰斗中,紅一連擔任團編成前衛連,首先與敵發生遭遇戰,為掩護師團機關和毛主席順利突圍,先后打退敵人三次進攻,直至大部隊全部突圍成攻。

自那以后,無論是井岡山的斗爭,還是萬裡長征突破封鎖線,毛主席和中央軍委始終把當先鋒的重任交給紅一連。

不同的歷史時空,同樣的忠誠擔當。88年后,紅一連官兵在國際維和戰場上再次彰顯一往無前當先鋒的紅色精神。

2015年5月,南蘇丹維和營區難民營爆發大規模沖突,上千名難民纏斗在一起,有的持棍棒,有的拿砍刀,場面混亂不堪,難民營亂作一團。這時,執勤的防暴警察向中國維和步兵營發出支援請求。

“紅一連全體官兵請求受領此次任務,保証完成任務。”得知情況危急,事態嚴峻,紅一連隨即向營黨委遞交請戰書。

平時靠得住,戰時頂得上。時任連長米秀剛受領任務后,立即動員部署,“此次任務局勢危險,誰願意參加?”

寧可前進一步死,絕不后退半步生。盡管大家心裡都清楚,執行此次任務生死難料,但官兵們都義無反顧、毫無畏懼。

隨后,27名勇士組成了一支突擊隊,到達沖突地點,成楔形隊形插入混亂的人群。沖突難民怒火沖天,把氣撒到了突擊隊員身上,不時有石塊和棍棒砸在頭盔和盾牌上,咚咚作響,塵土飛揚。突擊隊員毫無畏懼,用身體和盾牌筑起了1道隔離帶,經過3個小時不間斷的卡點控道、巡邏警戒,沖突難民最終散去。

“維和期間,經常要應對各種突發情況。有時任務區出現騷動,不到三分鐘就要出動﹔一次武裝長巡,都是上百公裡,至少走上兩三天。平時准備不好,戰時命都沒了。”二班班長陳波向全連講述置身戰場、直面生死考驗的經歷,增強了官兵“戰爭就在身邊、時刻准備戰斗”的危機意識,拉近了與戰場的距離。

2015年8月,正在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的紅一連官兵,奉命執行聯合國特別代表護送任務。

行至一處哨卡時,10多名武裝分子突然蜂擁而至,將車隊團團包圍,並要求強行搜查。

“你們無權搜查,我要見你們的指揮官!”面對無比蠻橫的武裝人員,盡管極力交涉,卻並未奏效,雙方對峙越來越激烈。

接受搜查,我方權益將會受到侵犯﹔不接受搜查,如果出現沖突,可能會誤傷平民。情急之下,時任連長米秀剛決定鋌而走險。

“連長,這太危險了!”得知米秀剛將單槍匹馬去見武裝分子,戰友們竭力勸阻,而米秀剛已經做了決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經過1個小時的交涉,危機最終解除。

“當時形勢危急,你就不怕出現意外嗎?”面對戰友的關心,米秀剛堅定地說:“我們是中國軍人,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認慫!”鏗鏘有力的話語,盡顯中國軍人鐵血擔當。

改番號、變駐地……

改革強軍路上“紅一連”赤膽忠誠打頭陣

那是一段讓周光魁沮喪又糾結的日子。

2017年4月,部隊調整改革之際,聽說部隊即將移防,戰士們私下裡早已議論紛紛。然而,連長周光魁卻仍然和大家一同訓練、生活,臉上看不出一點即將移防的低落。

雖然周光魁情緒上沒有表露,但官兵們知道,最難的其實還是連長。

原來,結婚之后,周光魁與妻子工作地相距一千多公裡,后來,妻子毅然辭掉了待遇優厚的工作,隨周光魁來到了駐地洛陽,並考取了當地的公務員。

好不容易安頓下來,布置好新家,熟悉了當地的環境,結識了新朋友。一紙移防的命令,周光魁卻要隨著移防部隊再次離開妻子,這無疑讓這對剛剛生活在一起的夫妻又要過上牛郎織女的生活。

周光魁的難題,也擺在很多人面前:有的官兵家屬剛剛找到工作,又要重新兩地分居﹔有的正准備在駐地買房,不得不打消念頭﹔有的剛剛生育小孩,隻能把擔子交給妻子……

移防前,最后一個周末回家,周光魁把妻子安頓好,隨即投入到了移防工作中。

面對家庭的困難、官兵的留戀,連長周光魁給戰士們講得最多的始終是連隊19次移防,克服種種困難,二話不講鐵心跟黨走的故事。

“1969年,連隊移防,全連可居住的窯洞隻有兩個,吃的是玉米面,很多官兵更是決然舍棄建好的房、種好的菜、熟悉的家,堅決服從黨中央安排,打起背包就出發……”臨行前那幾天,連長周光魁反復作移防動員,全連官兵側耳靜聽,熱淚盈眶。

在紅一連的歷史上,連隊先后經歷21次調整改革,一代代人始終堅守“變的是番號,始終不變的是忠誠﹔變的是環境,始終不變的是擔當”,次次都聞令而動、堅決服從。

無論是過去還是當下,抑或是國內還是海外,紅一連官兵改革面前打頭陣的傳統紐帶始終緊緊相連。指導員王玉光說:“無論部隊番號怎麼改,駐地如何變,紅一連跟著黨中央、堅決聽黨話的軍魂永遠不變。”

“改革有什麼最新消息嗎?”去年,正在南蘇丹維和的紅一連戰士靳燕青給國內戰友路繼承發來消息。

長期在外,聽說改革,靳燕青不禁開始“胡思亂想”:改革后會何去何從?會被怎麼改?會不會被裁掉?會不會再也回不到紅一連?

戰友路繼承怎能不理解他的心情?“改革沒有風聲,隻有動令!紅一連的兵必須在改革強軍路上打頭陣,無論到哪裡我們都是戰友。”路繼承堅定地對靳燕青說。

一番跨越萬裡的開導,溫暖了海外炙熱的愛國心。

得知連隊移防,在外維和的官兵每人都向連隊黨支部鄭重表態:“聽黨組織的話,讓干啥就干啥。”

思想匯成線,行動擰成繩。紅一連官兵在改革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到達新駐地不久,率先研究新體制、新編制,爭先練技能、練合成,並在集團軍組織的“強軍興訓先鋒連”比武考核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責編:黃子娟、羋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