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陸軍第80集團軍某陸航旅軍械師焦鋒利——

不服輸的“拼命三郎”(強軍夢)

本報記者  蘇銀成
2018年07月15日05:5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018年4月下旬,在漫天風沙的某訓練場,陸軍第80集團軍某陸航旅一架架裝載不同彈種的武裝直升機呼嘯著奔向預定空域,對目標實施火力打擊……

  “首發命中,發發命中!”得知射擊結果后,38歲的焦鋒利激動不已:由他帶頭研發的直升機新式校靶系統經過實彈檢驗,獲得可靠性驗証。

  為了創新這項校靶技術,焦鋒利奉獻出了十年青春時光。探究焦鋒利的科研初心,還要從2007年冬季的一次校靶經歷說起。

  當時,部隊突然接到訓練任務,需要緊急校准武器系統。時任分隊長的焦鋒利帶領十幾名戰友趕往機場。由於傳統校靶方式費時費力,他和戰友們在冰冷的地面上一趴就是幾小時,一干就是半個月。任務雖然如期完成,但焦鋒利卻由於凍傷住進了醫院。

  “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寒。‘上世紀’的校靶方式啥時候才能更新換代?”焦鋒利躺在病床上,滿腦子想的都是校靶的事。他了解到,雖然傳統的校靶方式已經在部隊沿用了很多年,但存在工具不易攜帶、操作過程繁瑣、無法在野外作業等弊端,打起仗來肯定要吃大虧。想到這裡,焦鋒利心中暗下決心:拼了命也要啃下這塊硬骨頭。

  “你一個基層軍械師,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行了,操科研院所的心干什麼……”當焦鋒利要研發新式校靶系統的消息傳開后,大伙根本就不看好他。

  面對質疑,焦鋒利卻執拗起來。新式校靶系統涉及光學、電腦編程、軟件設計、信號處理技術等多個專業領域。由於國外技術封鎖,這方面的設計原理、關鍵技術,我們一無所知,也無從獲得。為了攻克這道難關,焦鋒利把目光投向了讀研。然而,選擇讀研就意味著放棄分隊長的行政職務,從此轉為技術干部。一邊是大好前途,一邊是科研攻關之路,焦鋒利猶豫了。“不管在什麼崗位、擔任什麼職務,都是部隊建設的一顆‘螺絲釘’,都在為強軍事業做貢獻。”一堂思想政治教育課使他豁然開朗。

  “實戰短板一日不除,戰斗力就會受限一日,仗打不贏當什麼官也沒用。”課后,焦鋒利毅然選擇了讀研。

  2010年6月,焦鋒利順利考取了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他選學的課程全都和校靶技術相關。重返部隊后,盡管科研進展取得突破,但理論和實踐之間仍存在不少差距。焦鋒利反復修改設計模型,卻又總在實踐中被推翻。

  一次女兒玩玩具,一個小球恰好卡在了一個圓孔上,球心的位置不動,但球在轉動。這一發現給了他啟發,使他找到了正確的研究方向。

  2014年底,這套系統申請立項時,卻遭到質疑:一個基層專業技術干部怎麼可能在改進傳統校靶方式上取得實質性突破。面對質疑,焦鋒利沒有退縮。旅黨委專門向總部分管領導匯報情況。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與一位評審專家交流時,把直升機新式校靶系統的創造原理、設計思路、操作方式等逐一進行說明,得到了充分認可。一家軍工企業也看好了這套系統的市場前景,表示願意合作,並提供資金技術支持。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接下來的科研攻關中,焦鋒利不負眾望,接連取得了兩項階段性成果,均獲得國家專利。

  2016年,就在研發進入關鍵階段,焦鋒利遇到了一道難關。最新設計出的校靶系統模型機因無法實現快速校靶功能,實驗宣告失敗,數百萬元打了水漂,合作企業一度想放棄,科研經費被暫停,技術保障人員也被撤走。就在那段艱難的日子裡,該旅黨委明確表態:科研有風險,黨委來買單。不僅提供資金支持,還為焦鋒利增配了助手,升級了科研創新工作室……

  黨委的支持讓焦鋒利信心倍增,也激發出他不信邪、不服輸的倔勁。他白天找構件,晚上做實驗,埋頭苦干3個多月,最終突破瓶頸,實現全部設計功能。

  2017年9月,這套系統一次性通過了陸軍組織的技術鑒定會,與會的20余名軍地權威專家一致認為:該校靶系統功能性能滿足部隊野外使用要求,其設計精巧、操作簡單、校靶精度高、省時省力,對提升直升機再次出動強度具有重要意義。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5日 06 版)
(責編: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