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美媒炒作中國“機器魚”威脅 渲染中美海底競爭

2018年07月17日09:11 |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小字號

隨著大國競爭的加劇,美國有意與中國、俄羅斯在多個領域展開軍備競賽。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5日稱,中美已經為將來的海底人工智能(AI)主導權展開爭奪,文中專門提到中國多種新型水下無人潛航器,例如像魚一樣航行的HN-1,“它們將以優異隱形性能用於水下作戰,對抗美國海軍”。

中國“機器魚”成系列發展

報道主要關注的是中國軍事雜志《兵工科技》此前報道的北京航天海納科技公司最新研制的“機器魚”——HN-1水下無人柔性航行器。這是一款基於仿生學技術的新型無人潛航器,它長3米、重200公斤,外形看上去就是一條大魚。“頭部上方的背鰭內部集成了導航和通信天線,可以在航行器半潛航行時伸出水面,與母船或后方的指揮控制中心進行通聯。其他鰭片用於保持航行器的俯仰平衡,控制航行器進行上浮和下潛,還可通過胸鰭的差動偏轉,起到剎車和輔助轉彎作用”。

報道稱,HN-1“機器魚”的研制非常順利,已完成陸上試驗和計算機模擬仿真試驗,將很快進行水槽試驗。同時,體積更大、性能更強的中型柔性航行器HN-2和大型柔性航行器HN-3也正在研制開發之中。這類“機器魚”最大的亮點是沒有安裝螺旋槳推進器,而採用和魚一樣的游動方式,水下最高航速可達16節。由於沒有螺旋槳推進器的渦流和噪聲,它的隱蔽性非常好。“HN系列航行器類似大魚的外形偽裝,能騙過敵方傳感器,具有強大的戰場生存能力。除了用於海洋偵察、海洋勘探和水下救護等,也可用來探測雷場和反潛網絡布置,或是潛入防護嚴密的港口和海軍基地實施偵察和監控,還能在騙過敵方偵察設備后,對敵潛艇和海底設施實施抵近攻擊,讓敵人防不勝防”。

人工智能是水下作戰關鍵

報道認為,HN系列“機器魚”未來將具備智能集群作戰能力,體積較小的HN-1可以充當“偵察魚”,中型體積大小的HN-2可以承擔戰斗任務,具有強力傳感器的HN-3可以執行指揮控制任務,通過合理的兵力編組,像無人機“蜂群”戰術一樣採取“魚群”作戰。

此外,中國近年發展的多種水下潛航器也被美媒視為針對美國水下潛艇部隊的威脅。例如中國研制的“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機“能在整個大洋下安靜地巡航數天、數月甚至一年而無需人工干預”,外媒猜測它們可以攜帶更多類型的傳感器,甚至攜帶破壞或者摧毀軍事目標的武器。

《艦載武器》執行主編石宏16日告訴《環球時報》,美媒之所以強調人工智能在未來水下競爭中的地位,是由於水下通信指揮堪稱制約潛航器的技術瓶頸。受水下特殊環境的限制,要麼採取線纜遙控潛航器的傳統方式,要麼借助智能化技術發展自主作業的無人潛航器,后者的行動自由度顯然更大。目前無人潛航器可以自主完成軌跡規劃、障礙回避、作業實施。可以說,能否依靠人工智能應對不同的水下環境和任務,是潛航器的關鍵性指標。下一步,無人潛航器將向大深度、遠航程、大載荷、自主回收、集群協同等方向發展。

美國無人潛航器威脅更大

盡管報道試圖將中國水下潛航器描述為美國潛艇面臨的重大威脅,但《環球時報》16日查詢《兵工科技》關於HN-1“機器魚”的報道時發現,原文內容主要是概念性技術設想,未來還需要解決魚類推進機理、控制系統和傳感系統、水下通信等關鍵技術難題,並明確承認“‘機器魚’受體積和重量的制約,往往隻能在水下工作幾小時”。美媒的選擇性報道,把概念技術的可能性和作戰威脅的現實性混為一談,炒作概念的痕跡不言自明。

石宏表示,美國早已把無人潛航器變成實實在在的武器裝備。美國一直都有把無人潛航器投入作戰的想法,早在2000年4月,美國海軍就出台《無人潛航器主計劃》,把無人潛航器的任務使命擴展為情報/監視/偵察、反水雷、反潛戰、通信與導航網絡節點、載荷輸送、情報戰等9個方面。2016年,美國海軍又提出《2025年自主潛航器需求》和《未來艦隊平台備選方案》的報告,計劃2030年美國海軍實現分布式艦隊的構想,裝備中型無人潛航器183具,核潛艇攜帶大型無人潛航器48具。如今美國已開發了數量眾多、類型多樣的無人航行器體系,計劃中的大型無人潛航器甚至能在港口、公開海域及主要航道執行超過70天的反潛、偵察、監視任務。現實中,美國無人潛航器已經逼近中國的家門口,2016年中國在南海俘獲的美海軍輕型無人潛航器,就是專門用來執行海洋監測任務。(石留風)

(責編:張凌博(實習生)、羋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