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A-10與F-35,誰更會玩“貼身肉搏”

2018年07月18日09:16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近日,美空軍舉行了近距離空中支援(CAS)競賽,競賽的雙方是A-10攻擊機和F-35戰斗機,獲勝者將成為美軍未來的近距離空中支援主力機型。A-10是冷戰時代機械化戰爭的產物,F-35是信息化革命最新科技的結晶,兩款不同時代的戰機,一場看起來“毫無懸念”的競賽,美國空軍意欲何為?

軍事評論員楊俊峰告訴科技日報記者,A-10是美軍現役專門用於CAS任務的攻擊機,而F-35在設計之初就被定位為“聯合打擊戰斗機”,設計目標就是取代包括A-10在內的眾多機型。

近幾年,美國空軍多次提出以F-35取代即將退役的A-10,承擔未來的CAS任務,但國會考慮到F-35造價太高,且A-10在近幾次戰爭中表現不俗,要求空軍通過本次競賽証明F-35的CAS戰斗力遠強於老舊的A-10。

“事實上,針對CAS任務,F-35與A-10之爭所反映的並不只是兩種型號的競爭,而是多用途戰斗機與專用CAS戰機兩種發展思路的競爭。”楊俊峰認為此次競賽並不簡單,“近幾次高技術局部戰爭中,盡管A-10仍然有較好的表現,但以F-16C、F-15E為代表的多用途戰斗機已經越來越多地兼顧執行CAS任務﹔而靈活的武裝直升機、異軍突起的察打一體無人機也進一步壓縮了A-10這種CAS專用機型的任務空間。”

據外媒報道,本次競賽包括機動車輛獵殺、掩護V-22飛機執行晝夜戰斗救援、突防並摧毀固定目標(突破中程防空導彈攔截)、承擔前線空中管制任務(協同指揮F-18戰斗機完成突防打擊)等科目。楊俊峰認為:“競賽中的科目設定是比較貼近實戰的,從低烈度的近程獵殺,到高烈度的突防行動﹔從單機作戰,到多架異型機協同作戰﹔從白天、簡單氣象到夜間、復雜氣象作戰﹔這些作戰條件基本包含了現代戰爭中CAS作戰的典型任務需求。現代CAS作戰早已不是冷戰時代的機炮舔地,戰爭是公平的,不管是經典的A-10,還是新興的F-35,都必須適應高技術發展帶來的復雜作戰任務挑戰。”

對於競賽結果,楊俊峰預測:“毋庸置疑,F-35佔據優勢。F-35依靠其隱身性與強大的航電和態勢感知系統,在空中突防、與異型機協同作戰等方面都勝過老舊的A-10,A-10隻在‘機動車輛獵殺’這一科目中憑借其更好的低空性能和更長的滯空時間可能取勝。”

楊俊峰指出,A-10等CAS專用機型面臨困境的根源是科技的發展。隨著航空科技進步,新型超音速戰斗機也能兼顧良好的低空性能,而新型對地探測雷達、光學吊艙等態勢感知設備功能越來越強大,不需要低飛、慢飛也能將地面目標識別清楚。盡管低空低速飛行性能方面,多用途戰斗機受制於氣動設計,還是不能完全超越專用攻擊機,但新型多用途戰斗機信息化水平高、航電技術先進所帶來的“內在”優勢越來越明顯,執行CAS任務中的打擊效能也越來越高。此外,隨著防空武器快速發展,慢速、低空、非隱身的A-10面對先進防空系統的突防能力嚴重不足。因此,盡管A-10這類經典攻擊機在低空低速飛行性能、抗毀傷性、戰場維護性、使用成本等方面存在諸多可取之處,但是否還能適應未來高技術、高烈度、高風險的戰場需要,也確實應該打上問號。

至於A-10等攻擊機是否即將淘汰,楊俊峰表示,沒有過時的武器,隻有不斷變革的戰爭。根據美國2018年發布的《國防戰略報告》,美國國家安全重心已由反恐轉向國與國之間的戰爭,A-10在面對強大對手的高烈度戰爭中顯得力不從心,這也是美空軍急於取而代之的原因。在反恐等低烈度戰爭中,傳統攻擊機仍有一席之地。(於紫月)

(責編:張凌博(實習生)、王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