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走進空軍地空導彈某團“高學歷戰勤班” —“八一”建軍節採訪活動見聞

2018年08月01日11:10 | 來源:光明網
小字號

再先進的兵器,如果沒有訓練有素的軍人去操縱,那不過是一堆廢銅爛鐵。

為了提升戰斗力,在裝備更新換代伊始,中部戰區空軍地導某營打造了一支以碩士、博士等高學歷人才為主體的戰勤班。近十年間,人員在變,但是建班育人學戰研戰的思想不變﹔對手在變,但是敢打必勝的決心意志不變﹔目標在變,但是精益求精的光榮傳統不變。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理論功底扎實、專業水平過硬、思維開拓創新的優勢,用“算術”計算“戰術”,將“學歷”變成“戰力”,用“軟件”給“硬件”上刺刀。

該戰勤班成立以來,先后有3名博士、7名碩士,長期保持4至5名碩士博士在位。多次大項任務的摔打錘煉和人才聚集效應的逐漸顯現,使得該戰勤班從當初默默無聞到現在享譽全團,戰斗力名列前茅。

走進空軍地空導彈某團“高學歷戰勤班” —“八一”建軍節採訪活動見聞

高學歷戰勤班研究探討裝備技術難題

初登沙場即創紀錄,刺刀小試鋒芒畢露

四月的河西走廊,依然春寒料峭,不遠處的祁連山上還能看到皚皚積雪。彼時該團正在執行換裝以來的第一次實彈打靶任務,距離他們接裝隻有一年的時間。

年初受領打靶任務后,戰勤班就開始深入研究實彈打靶課題,針對各類不同靶機靶彈進行分析研究,精確計算雷達發現目標能力及射擊處置區間,制定相應的搜索發現方法和兵器參數調整。

裝備出現故障不可避免。雖然有專家負責伴隨保障,但是他們暗暗定下決心:堅決要獨立自主地完成此次任務,發現任何問題都要自己解決,決不能形成依賴心理,因為專家不能幫你一輩子!他們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分析研究故障現象,克服經驗不足的困難,先后自主排故4起。

回想接裝時,幾個剛剛畢業沒幾年的毛頭小子湊在一起,憑著年輕人的沖勁,誓要把它弄懂弄透。他們發現了很多教材上沒有的內容以及裝備保障的竅門,至今依然受用。他們幾個也成為裝備學習的“種子力量”,先后培養了9名干部技師,17名士官人才,26名操作號手,幾名士官技師已具備獨立戰前檢查能力。

實彈射擊那天清風拂面,天高雲淡。幾個人摩拳擦掌,准備大干一場。

誰成想第一個登場的部隊沒有打中,作為主打技師的何鋒壓力驟然增大。自己是第一次參加實彈射擊,突然又要肩負起部隊首發命中的重任,這對於任何一個截獲軍官都是不小的挑戰。

距離實彈射擊還有不到30分鐘,何鋒進行最后一次戰前兵器參數檢查。他發現某項參數相對模擬抗擊時有一定飄移。雖然微小,卻引起了何鋒的注意,直覺告訴他這很有可能影響最后的成績。經過短暫的思考,他果斷請示進行調整,但是靶機馬上就要起飛。何鋒說到:“這個參數一定要調,出了問題我是第一責任人!”領導同意了他的方案。迅速調整后,何鋒沉著應對,發現目標、截獲、跟蹤一氣呵成,一擊命中,創造了此型兵器極限低界射擊紀錄。

走進空軍地空導彈某團“高學歷戰勤班” —“八一”建軍節採訪活動見聞

截獲軍官何鋒調整裝備技術參數

體系對抗招招致命,練就殺敵格斗刀法

“紅劍”演習,是該團接換新裝以來第一次整建制拉動執行任務。面對全新的演習規則,每名官兵心裡都沒底。如何應對航空兵低空突防?如何抗擊反輻射導彈?如何快速機動保存有生力量?這些常見於書本上的知識點現在一股腦地堆過來等待這支初出茅廬的部隊逐一解答。此時何鋒已經離隊上學,時任排長張少平和景曉龍剛剛碩士畢業,正是戰勤班青黃不接的時候。任務前,景曉龍等人用了一年的時間開發出“三能一體”模擬訓練程序軟件,通過“理論-仿真-模擬-實裝”四步訓練法,使得官兵能夠在有限的裝備使用時間內,快速增強理論基礎,提高操作維護水平,極大地提高了訓練效率,榮獲空軍模擬訓練軟件系統二等獎。

天線艙技師景曉龍,十年如一日,力求做好細微之處為打贏探秘。.JPG

走進空軍地空導彈某團“高學歷戰勤班” —“八一”建軍節採訪活動見聞

三能一體模擬訓練程序軟件開發者景曉龍

第一個演習日,雷達顯示屏上的空情也是像往常訓練時一樣波瀾不驚。突然,一架“民航班機”在靠近“要地”后瞬間改變航線,發射導彈對地攻擊。“壞了,我們被偽裝成民航的敵人騙了!”原來,對手故意沿民航航線靜默飛行,“化身”民航客機出其不意。第一次戰斗就給了他們一記當頭棒喝:已經進入戰場,一片雲彩都可能是敵情!

他們發現,敵機突防的核心目的在於干擾我方雷達,縮短被發現距離,使其不能穩定跟蹤甚至難以發現目標,之后使用反輻射導彈進行對地攻擊。因此,必須熟悉敵反輻射導彈的使用條件,掌握我方抗擊的安全距離,才能實現有效殺傷。在緊張的任務中,張少平還加班加點研究開發了一款可用於快速計算最遠抗擊距離的軟件,最終成功“擊落”多枚反輻射導彈。該團創造了地面防空兵擊落敵機最多和所佔比例最大兩項紀錄,該營有2次成功抗擊被導演組收入經典戰例庫。導演部首長在看過戰斗錄像后連連夸道:“你們的操作行雲流水,配合天衣無縫,是一支能打仗的部隊!”

走進空軍地空導彈某團“高學歷戰勤班” —“八一”建軍節採訪活動見聞

該營在裝備陣地進行戰斗精神強訓

重要演練再立新功,千磨萬礪刀快如新

去年的重要演練任務是戰勤班成立以來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何鋒自感壓力最大的一次任務。“對截獲軍官的要求很苛刻。我沒有執行此類任務的經驗,心裡沒有底。”何鋒的心裡七上八下。

該營陣地部署對比其他單位,劣勢很大,而且在校飛過程中還發現,上級指示目標的相對延遲是最大的,因此導致發現跟蹤目標的時間被壓縮。在外部條件無法改變的情況下,隻能從自身上摳時間,一個動作,一句口令,都要做到在最短時間內完成。

經過前幾次跟飛發現,目標軌跡雖然機動頻繁、靈活多變,但還是有規律可循。經過精密的計算模擬,他們選定兩個抗擊方案,但對於戰勤人員,特別是何鋒的要求非常高,戰機有可能轉瞬即逝。

何鋒回想起七年前自己第一次參加實彈打靶時的情形。此刻,他再次面對創造歷史的機會。面對戰友們的期許,何鋒斬釘截鐵地說:“選擇第二個方案,我沒問題!”

為了便於給下步優化射擊流程提供依據,劉曉鵬利用圖像仿真處理軟件將各個時間節點中的目標軌跡繪制出來加以研究分析。一次次的跟飛,一次次的自加干擾訓練,就是為了能夠快速、准確、及時截獲目標,並引入柵格理論捕捉目標。

長期的截獲訓練,在何鋒的手指腕部留下厚厚的繭子和難以治愈的腱鞘炎。任務期間平均一天超過8小時的訓練,眼藥水滴了30多瓶,近視加深了100多度。但最終隨著導彈凌空開花的一刻讓這一切都煙消雲散,“沒有值得不值得,打上了,沒有辜負戰友們的信任我就覺得值!”何鋒說。

戰勤班作為核心崗位,任務中他們起的作用至關重要。“隻要有他們在,對手大概就是‘涼涼’了。”新晉戰勤班成員李佳恆對筆者說到。作為戰勤班裡最年輕的一個,李佳恆的學生時代充滿鮮花和掌聲:在軍事學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6篇,獲得空軍級以上獎項2次,獲得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三等獎1次。李佳恆報到后感慨:“師傅們都是碩士博士,還是各自專業的‘大牛’,我也不算什麼高學歷,更要用心學習跟上他們的腳步。”入營不足百天,李佳恆連續截獲4批目標的成績達到35秒,成功晉級及格標准。“師傅”何鋒欣慰地說:“看來給他安排的‘魔鬼套餐’沒有消化不良。”

開發“三能一體”模擬訓練平台軟件,天線艙技師景曉龍硬是把全團的專業都粗學了一遍﹔制作安全抗擊距離軟件,時任排長張少平向航空兵請教幾款現役飛機和空地導彈性能參數﹔繪制仿真彈道圖,發射軍官劉曉鵬幾乎問遍了自己在院校和研究所認識的戰友……發揮自己的特長,挖掘兵器裝備的最大作戰效能,將知識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戰斗力是戰勤班在強軍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記者 章 文 劉 磊  攝影 劉川 李衛民)

(責編:張凌博(實習生)、羋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