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莫讓繁文縟節捆住人才手腳

2018年08月26日09:47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莫讓繁文縟節捆住人才手腳

  “不能讓繁文縟節把科學家的手腳捆死了,不能讓無窮的報表和審批把科學家的精力耽誤了”。習主席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這一“金句”,直擊科研體制存在的弊端,說到了廣大科研人員的心坎上。

  捆住手腳怎能施展“拳腳”?激發人才活力,決不能讓科研人員戴著鐐銬跳舞。然而,一些科研人員卻不得不把很多時間用在要項目、爭經費、跑評審上,面對“填不完的表格、開不完的會議、迎接不完的檢查”。一位科研人員感嘆:“自己好像從‘一線’變成了‘離線’,每周連1/3時間做科研都很難保障。”

  科學研究是時間和速度的比拼,是嘔心瀝血的智力勞動。沒有心無旁騖的專注和十年磨一劍的沉潛,就不可能取得突破性成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無論多麼優秀的人才,如果整天為項目和經費奔波,為評獎和職稱分神,就難以充分釋放自己的才華和能量,也必定會影響到科研攀登的高度和行進的速度。

  非寧靜無以致遠。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安德魯·懷爾斯,33歲時放棄所有與証明費馬大定理無關的工作,耗時近10年時間論証了困擾人類300多年的世界級數學難題費馬大定理。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先后得到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華羅庚等科學泰斗的真情關愛,擁有了一個可以一門心思搞科研的環境,最終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難題。他們的成功,與減少雜事瑣事的干擾不無關系。

  “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對科研人員來說,有時少些不必要的“指導”就是尊重,少些不該有的打擾就是體貼。當年,為保証科研人員集中精力投入工作,聶榮臻元帥曾牽頭制定了一份被稱為《科學工作十四條》的文件,作出“保証科技人員每周有5天的時間搞科研工作”“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和檢查科學工作計劃”等規定。參與“兩彈一星”事業的老一代科學家,“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與當時的科研環境、學術風氣和創新氛圍密不可分。

  “決勝於未戰,決勝於人才。”現代戰爭越來越集中地表現為高素質人才的較量。戰爭的信息化程度越高,科技人才的制勝作用就越凸顯。人才的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制度的競爭。各級黨委應尊重科研規律,尊重科研人員意見,創新人才評價機制,改變片面將論文、專利、資金數量作為人才評價標准的做法,形成並實施有利於軍事科研工作者潛心研究和創新的科研制度和環境。加快形成有利於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有利於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於競相成長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有利於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努力為廣大軍事科研工作者施展才華提供更多機會和更大舞台。

(責編:黃子娟、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