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追憶“東方巨響”的壯闊歷史 “兩彈一星”之旅現精神

2018年09月14日09:13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追憶“東方巨響”的壯闊歷史“兩彈一星”之旅現精神

  “重走兩彈一星路·追憶兩彈一星人”聯誼會。主辦方提供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點在中國西部地區羅布泊的上空,一朵絢麗的蘑菇雲騰空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消息如爆炸產生的沖擊波,震撼了世界,也拉開了中國發展“兩彈一星”事業的序幕。

  在中國第一個發射實驗基地——酒泉東風衛星發射基地成立60周年之際,“東風行杭州代表團”和很多參加發射工作的老同志也重回當年為之付出青春的故土。

  “東風行杭州代表團”到達東風航天城。主辦方提供

  9月13日,該團團長、浙江安賢園集團(下稱“安賢園”)董事長施華在浙江杭州談及活動初衷時表示,“他們把青春都奉獻給了國家和事業,雖然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好了,但‘兩彈一星’精神不能忘。”

  據悉,“東風行杭州代表團”走進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是“重走兩彈一星路 追憶兩彈一星人”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該活動於2018年3月在浙江啟動,希冀在歷史的印記中,捕捉“兩彈一星”人的光彩,重現“兩彈一星”精神的力量。

  重回酒泉 在歷史印記中感知過去

  從杭州出發,經過近六個小時的飛行和轉機,再搭乘近5個小時的長途大巴,穿越荒漠和種植著梭梭樹的戈壁后,“東風行杭州代表團”終於抵達了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據悉,該發射中心組是中國組建最早的綜合性導彈、衛星發射場,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和想象中的大漠孤煙不同,基地內,筆直的水泥路兩旁,是成排的綠樹,在綠樹的盡頭,是一幢幢拔地而起、嶄新的建筑。很難想象,60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野,有著“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的景象。

  參觀4號發射塔。主辦方提供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戈壁灘環境確實惡劣,但大家都抱著‘生在戈壁灘,埋在青山頭’的信念,並沒有人退縮。”時隔多年再次踏上這片熱土,曾在發射團工作過的老同志感慨萬千。

  走在一望無際的戈壁,高入雲霄的發射塔架迎風矗立。在地下試驗指揮控制室,依舊擺放著的設備和每一寸牆上散發的氣味,仿佛都在講述著這個狹小空間曾經發生的點點滴滴。

  在基地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隨行人員參觀了東方紅衛星發射場、航天飛船的垂直測試廠房和發射工位,感受著火箭飛速離開地面,空氣被撕裂時大地在腳下的震顫。

  參觀問天閣。主辦方提供

  “雖然我不是‘兩彈一星’事業的親歷者,但‘兩彈一星’的成就一直是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當我來到現場,就能感受當時是如何的驚心動魄。”代表團成員李鋼說,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到第一顆氫彈成功,中、美、俄、英、法五個核國家中,中國用時最短,開展核試驗最少,這些成就,與那些“獻了青春獻子孫”的科技工作者和一線指戰員密不可分。

  追憶過往 丹心堅恆藏“中國風骨”

  鑄造重器關鍵在人。如其所言,中國核工業從無到有、從發展到壯大,每一次技術創新、每一個科技成就無不體現出中華兒女的聰明才智和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

  作為該基地原發射團參謀長,王秉剛直言,自己也曾有過一段叫苦喊累的時光。“尤其在零下20多度的冬天隻能用冷水洗腳的時候,真的是受不住。但一想到自己要做的事情,心裡卻火熱熱的。”

  從基地地面設備營的一員到地面設備中隊技師再到發射團參謀長,王秉剛笑稱,自己一生中最好的青春年華,就是在基地度過的。

  除了艱苦,基地工作人員的任務還具有極強的保密性,“上不告父母,下不傳妻兒”的命令常伴其身。“這些都是過去的事了。為了‘兩彈一星’事業,大家都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做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王秉剛說。

  此外,“服從分配,到最艱苦的地方去”也成為大家的普遍心理。王秉剛說:“在基地建成之初,我就被分配了過去。周圍是延綿幾百裡的沙漠,杳無人煙,跟家人一年也難得有幾次見面。但所有人都奮戰在各自的崗位,期待見証導彈發射成功的那一刻。”

  正是抱著“咬定青山不放鬆“的信念,60年來,這群默默無聞的科研人員夜以繼日地塑造著民族的脊梁,將核導彈騰飛、東方紅衛星升空和神舟飛船起航變成了現實。

  施華說:“如果沒有這一代人的奉獻,中國的‘兩彈一星’事業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在這樣一個歷史維度裡,更不應該忘掉這一代人。”

  立足當下 多措並舉傳遞“兩彈一星”精神

  走過60年的風風雨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也建成為世界聞名的東風航天城,共有145顆衛星、11艘飛船和兩個空間實驗室在此成功發射。在中國建設核彈研究試驗基地60周年和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54周年之際,“兩彈一星”精神如何傳承?

  李鋼認為,“兩彈一星”精神應該大力弘揚,社會更應該有所擔當。

  “我們曾舉辦過多次座談會,邀請‘兩彈一星’工作者講述他們的故事。”在他看來,每一次宣講都是靈魂的洗禮,道德的升華。作為傾聽者,在被他們感動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榜樣的力量。

  而在此次活動中,安賢園與當年參加發射任務的老同志一起,舉行了紀念基地成立60周年的聯誼會,收獲了不同的感動。

  “這一次我哭了,因為想到當年風華正茂的他們舍家為國,如今卻是白發蒼蒼,依然無怨無悔時,我們再也無法抑制內心的情感,和他們一起淚洒會場。”談及座談會情形,本次活動副團長、杭州錢镠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錢剛感同身受。

  他說,這不僅是一次“重走之旅”,更是一次個人教育與社會教育相互溝通、密切配合的教育活動。

  終年不斷的大漠長風,扑打著河邊的胡楊林,激蕩著雋永的“兩彈一星”精神。

  施華說,目前在安賢園也設計建造了“兩彈一星”奉獻者紀念園。該園以參加“兩彈一星”建設的浙江奉獻者為紀念主體,由主題紀念園、功勛藝術園、生態紀念墓園三大部分組成。

  據他介紹,接下來,該團隊將選派人員前往全國各地,採訪為“兩彈一星”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功勛及其家屬,匯編成書,向社會發布,讓他們的故事不僅閃耀在基地,也傳播到全國。(童笑雨)

(責編:邱越、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