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寫在採訪王繼才、王仕花事跡的日日夜夜

2018年09月16日09:44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上圖:開山島,王繼才一家人心中永遠的家。本報記者 張 雷攝

飛機南翔,高鐵北上。夜宿孤島,曉行漁港。

連日來,尋訪王繼才、王仕花事跡的人們舟車輾轉,奔赴開山島,像潮水一樣,來了又走了。

震撼之余,疑問也像海浪在人們心頭起伏——

芸芸眾生,守過海島的人極少,更不要說堅守小島32年。一對與大多數人經驗、閱歷幾乎沒有交集的平凡夫妻,為什麼能贏得如此多的崇敬?

網絡時代,各種刷屏信息極多,走心勵志的故事也車載斗量。發生在大陸一角、黃海一隅開山島上的那些事情,為什麼持久地吸引人們關注的目光?

主題詞之一:選擇

逆行的背后,是一種擔當

1986年,王繼才、王仕花登上開山島。

這一年,中國發生了什麼?

這一年,新華社宣布,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已經安排5500萬城鎮人口就業﹔這一年,國務院發布《關於鼓勵外商投資的規定》……

就在兩年前,灌雲縣所屬的連雲港市,已經被列為中國第一批對外開放城市,成為歐亞大陸橋的“橋頭堡”。

到城裡去,到外企去,到賺錢多的地方去……當時代的機遇之門訇然打開,祖祖輩輩在這塊土地上種田糊口、耕海牧漁的人們,發現了改變命運的無限可能。

就在這一年,王繼才和王仕花選擇了“逆行”,登上了這個看得見岸上紅塵喧囂,又與世隔絕的開山島。

當多彩成為時代的天幕,當選擇成為人們的時尚,兩位平凡的農民,在許許多多容易讓人眼花繚亂、輕易取舍的抉擇面前,表現出堅定的取向和非凡的定力。

逆行!盡管王繼才和王仕花登上開山島的年代,還沒有這個網絡熱詞,如今的人們,依然願意去追問:如果他們不去守島,會過什麼樣的生活?

“單憑一身力氣,王繼才也能發家。”一名船老大回憶,剛上島時,膀大腰圓的王繼才“嘿”地一聲,把偌大一筐魚一下子就端到船下。船老大驚訝地說:“你守什麼島啊?跟我干吧!”

是啊,“龍王隻翻一個身,海水倒退三萬丈”,灌河入海口百裡灘涂,蘆蕩茫茫,水鳥翔集,魚肥蝦美,是個聚寶盆。灌河也被稱為“中國的萊茵河”“蘇北的黃浦江”,是個流銀淌金的好地方。

記者在燕尾港鎮尋訪和王繼才年紀相仿的人,有人做水產養殖生意,有人開飯店,有人當老板,日子過得富足安逸。很多人家的兒女到了大城市,就連王繼才家也有兩個兒女在省城安家,而他們夫妻仍然守在島上。

鮮有人知,開山島名稱的由來居然與金錢有關。傳說,遠古一天,一隻裝滿銅錢的大船遇到風浪,船員們把銅錢搬進島上的山洞藏了起來。從此,人們渴望打開山洞,獲取財富,就將這座小島叫做開山島。

讓人唏噓感嘆的是,就在這個連名字都“藏著銅錢”的小島上,王繼才和王仕花一輩子都在和貧困抗爭。被譽為“王開山”的王繼才,一輩子也沒有發財。

“一個國家,總要有人去做一些大事、難事。我們做了,大多數人就不必做。”解讀這對夫妻的故事,我們相信,逆行的背后是一種擔當。

主題詞之二:堅守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開山島”

那天,記者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發問的帖子:駐守開山島的意義何在?迄今為止,答復為零。

同時,記者也注意到,各大門戶網站報道王繼才逝世的消息后面,跟帖留言的人們絡繹不絕,人們送上鮮花、點亮紅燭、撰寫挽聯、抒發感慨、寄托哀思。

盡管並不明晰守島的意義,人們依舊敬仰守望者。

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開山島”。堅持,還是放棄,這是一個具有普世意義的人生課題、大眾心結。

一次,一位上島的記者,給王繼才、王仕花帶來一本《魯濱遜漂流記》。王繼才看了沒有,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一位熟悉他們的朋友肯定地說,王仕花看了!

“和魯濱遜一樣,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命運的航船會擱淺,他們堅守各種各樣的‘孤島’、忍耐艱苦和寂寞常常是不得已為之,也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逃離。”王繼才的朋友、灌雲縣高級中學教師賀守能告訴記者,“把堅守作為生活的常態、一生的追求甚至生命的意義,或許你越是感覺匪夷所思,越有可能是對方不同尋常之處。”

說不一樣,其實也一樣。記者眼前這位普通的中學老師,已經在講台上站了35年。三尺講台,就是他的“開山島”。因此,他理解“老王的一根筋”,也常說“老王的口頭禪”:“習慣了”。他嘴裡也常常出現王仕花反反復復說的那句話:“我願意”。

千金難買我願意。隻要願意,無論距離遠近,無論時間長短,都不是理想到達彼岸的障礙。

今夕何夕?這是一個“游泳達人”憑借肌肉的能量,就能夠橫渡渤海灣、英吉利海峽的時代。開山島外,巨輪輕舟往來穿梭。想離開,隻要轉念之間。想留下,心裡就得有一把鎖。王繼才、王仕花用32年的時間,堅守一個距離大陸隻有9公裡之遙的小島,昭示了什麼?

一位網友這樣說:“一個人、一艘船、一個村落、一段愛情、一份事業、一種操守、一種愛好、一個心願……隻要你沉醉著、堅持著,不放棄、不離開,人生的意義就會像秋天樹上的果實一樣,閃耀在你的頭頂。”

主題詞之三:奮斗

最美的花,常常開在懸崖上

“你想啊,茫茫海天,不是每一朵浪花都能靠岸的。她們弱小的身軀時而被狂風卷起,時而被巨浪囚溺,也許一生都在掙扎、漂泊……”

早在2011年,王繼才、王仕花堅守小島的第25個年頭,中國軍網記者頻道特邀評論員感慨地寫了一篇短評。

然而,記者在百度百科“開山島”詞條下,看到這樣一段文字——小島兀踞在煙波浩淼之中,令人心曠神怡。登島舉目遠眺,隻見水天一色,海鷗翔集,追逐點點白帆。漫步海島山徑,濤聲陣陣,海風習習……

就在這個詞條下,開山島的“人口”一欄中,寫著一個數據:2人!

這兩位開山島的“常住居民”,不用說,就是王繼才和王仕花。來自人煙稠密大城市的人們,在微信朋友圈裡有時調侃去海上“買個島”。人們乍來島上,沒准還羨慕他倆“島主”生活的閑適。

然而,他們不是游山玩水的游客,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這個島嶼,也不是人們想象中的世外桃源。他們必須履行諾言,堅守使命,像釘子一樣扎在島上,忍受嚴寒酷暑、風吹雨打。他們眼中的開山島,固然不乏美景,但留給他們更多的是百味雜陳、酸甜苦辣。如今我們知道,就算是美景,也是他們用雙手創造出來的。

巧合,灌雲縣所在的連雲港,還是《西游記》中“花果山”的故鄉。然而,開山島的滿山花果,不是自然的恩賜,更不是神話的傳說。王繼才和王仕花32年含辛茹苦,忍飢挨凍,用鋼钎鑿石窩,從島下搬泥土,如燕子銜泥、像螞蟻搬家,才換來滿山青翠,桃李芬芳。

當中國農民吃苦耐勞的淳朴本色,在這個小島上再次熠熠生輝﹔當我們透過開山島上縈繞的雲霧,把目光投向更遠的大寨梯田、紅旗渠天河﹔當我們體味王繼才那雙遍布老繭、被很多人比喻為“岩石一般”粗糙的大手﹔當我們解讀王繼才親手摘下自己種植的桃子,等著上島老兵夸“甜”的滿臉笑容……我們明白了什麼是“奮斗”,也洞徹了“奮斗”與“幸福”之間的邏輯。

“隻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奮斗者是精神最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

沒有奮斗,哪有風光?最美的花,常常開在懸崖上。

主題詞之四:夢想

有限的琴鍵,能奏出無限的旋律

王繼才和王仕花,這輩子有很多遺憾,也有很多夢想。

——雖說“民兵也是兵”,王繼才的夢想還是當一名真正的軍人。王仕花想有一艘船,一艘不需要很大的船。這樣丈夫和她就能駕著這葉輕舟,自由地上下海島,自己運送物資和給養,不再忍受與大陸咫尺天涯的孤寂、兒女骨肉分離的痛苦,也不需要麻煩更多的人。

聽慣了漁家的號子,見慣了海上的白帆,嘗慣了困守的酸楚,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應該說這是一個不算奢求的夢想。

然而,在生活這條現實的航船上,夢想往往又永遠不會超出船頭船尾。對於他們來說,更實際的夢想往往就是斷糧時盼望一頓飽餐,風雨裡盼望雲開霧散,孤苦伶仃的日子盼望骨肉團圓……

王繼才、王仕花的大女兒王蘇,從小想當工程師。她還有一個夢想——長大了設計建造一座連著開山島的橋。有了橋,爸爸媽媽就會常回家看她和弟弟妹妹。

然而,13歲那年,這個少女的夢想之橋斷了。殘酷的生活,讓她不得不中斷學業回家照顧弟弟妹妹,既當姐姐,又當媽媽。

渴望有一艘船,卻無法成為命運的船長,這是生活中大多數人的境遇。然而,正如音樂是在有限的琴鍵上,奏出無限的旋律。

崔智軍,這名青藏鐵路職工,閱讀了王繼才、王仕花一家人的事跡,熱淚盈眶。他說,感同身受。

生活中即便沒有大海,也有孤島。曾經在賀蘭山下炮兵部隊服役的崔智軍,如今在柴達木錫鐵山火車站當調度。

平凡的崔智軍,創造了一項“上班之最”——從西寧的家到單位,他每次的通勤距離達到800公裡。每個月,他要坐著火車奔波3次,行駛27個小時,行程2400公裡。

“上個班都這麼難!青藏高原太大了,中國太大了,我們每個人太小了。” 崔智軍的夢想,就是努力地工作。他的成就感,就是每次上班,看著一個晝夜大約有90列火車經他調度通過車站,滿載人員,滿載物資,奔向高原。

“隨風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閃電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裝進我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遠航……”這是當代很多“草根”年輕人喜歡的一首歌。

平凡的人生,或許注定負重前行。當無數人踏平坎坷,銜枚疾走,腳下就是中國的夢之路。

主題詞之五:家園

高天厚土,吾國吾家

黃海近海,海水渾黃。

環繞著開山島的這片海水,是黃河染黃的,懸浮著中華腹地、黃土高坡的泥沙。

高天厚土,吾國吾家。

開山島,連著中南海。得知王繼才犧牲的消息,習近平主席作出批示:王繼才同志守島衛國32年,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我們要大力倡導這種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斗者的價值追求。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去年,習主席還給父女兩代戍邊的西藏隆子縣玉麥鄉牧民卓嘎、央宗姐妹回信,深情勉勵牧民群眾像格桑花一樣扎根在雪域邊陲,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連續兩年,習主席關注著一對守島夫妻、兩名戍邊姐妹,關注著這些堅守平凡、創造非凡的可愛而普通的中國人。

華東向東,黃海前哨的開山島很小,小到不足兩個足球場大。

西南偏南,喜馬拉雅山下玉麥鄉很大,大到堪比一些國家的面積。

無論開山島,還是玉麥鄉,都是祖國版圖雄雞千萬羽毛的一根,是960萬平方公裡土地的一隅。無論漢族的王繼才、王仕花夫妻,還是藏族的卓嘎、央宗姐妹,都是祖國大家庭的一員。他們對祖國的忠誠和對家鄉土地的熱愛,跨越整個中華大地。

連日來,王繼才、王仕花夫妻守島32年的故事,也感動著更多的中國人。“日落滿江紅,精忠報國八千裡﹔雲浮孤島碧,大義離家三十年”。江蘇泰州網友徐蘭燕,寫了一幅“贊守島英模王繼才”的挽聯。

“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在緬懷王繼才的日子裡,再唱這首《國家》,很多人對家國情懷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王仕花回憶說:“最難的一段日子,老王還是說,這個島啊,我們來守別人就不用守了。你姓王,我也姓王,咱們就替咱們老王家守,還不行嗎?”

開山島夫妻哨、玉麥鄉兩姐妹……我們相信,在中國,這樣的人不是極少數,而是大多數。正因為如此,我們這個國家面對種種風浪屹立不倒,面對種種險阻奮勇前行。他們用一種難以替代的方式,履行了砥柱中流的責任。

家家能夠屹立不倒,人人可以砥柱中流。這就是我們的新時代,這就是我們的大中華。

主題詞之六:關愛

別等明天,從今天做起

原南京軍區《人民前線》報記者丁勇告訴記者,王繼才有個筆記本,專門記載幫助過自己的人。生前他曾說:“我們守島有寂寞但不孤獨,身后有千千萬萬個好人。”

記者在採訪中,也被這樣的故事所感動——

2005年高考前夕,王繼才的兒子王志國不小心肩膀鎖骨斷裂,王繼才著急了。灌雲縣楊集鎮武裝部原部長萬道軍將王志國接到家中悉心照料,王志國很快康復,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取。重情重義的王繼才提著禮物登門道謝,萬道軍死活不肯收:“你為國守島幾十年,我為你照顧兒子幾十天算什麼呀!”

女兒王帆3歲時,從島上峭壁摔下,昏迷不醒,王繼才夫婦高聲求救。正在附近打魚的7條漁船立即收網,迅速向碼頭靠攏。馬力最大的那條船接上王帆,船老大一邊開船,一邊聯系陸地醫院作好搶救准備。醫生說:“晚送到半小時,孩子就沒救了。”

2005年,岸上的老屋實在太舊了,王繼才打算修建,又困難重重。縣人武部領導幫助協調辦齊手續,又安排3個民兵來幫工。鎮上的街坊鄰居有的拖來一車磚,有的抬來一筐瓦,個把月時間,房屋就修建好了。

小島缺水缺電,卻從不缺愛。在燕尾港鎮,碼頭裝卸貨物都是要給錢的,但王繼才一家例外﹔王繼才3個孩子,從小是吃著百家飯長大的,孩子們缺什麼不管敲誰家的門,鄉鄰們都會接濟一把……

這樣的事情,多多益善。不要再讓“王繼才們”流血流汗又流淚,不要再讓他們孤獨地登場、寂寞地守望、悲壯地謝幕,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在奮斗的征程上,我們應該如何尋找和把握光榮與犧牲、奉獻與代價的平衡點?……

習主席指出,對像王繼才同志那樣長期在艱苦崗位甘於奉獻的同志,各級組織要積極主動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給予更多關心愛護。

既然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開山島”,守衛“開山島”的人也應該被惦記在每個人的心坎上。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這首詩經久流傳,撥動了無數人的心弦。

那麼,就讓“王繼才們”先成為幸福的人吧,讓他們守望的每一條河、每一座山都有一個溫暖的名字。

更好地關愛奉獻者,不需要從明天做起,應該從現在開始。

讓我們面朝大海,迎接心中的春暖花開!(武天敏 柳 剛 宮玉聰)

(責編:邱越、羋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