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網絡媒體國防行】我離不開這 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

邱越
2018年09月22日10:53 |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小字號

大竹山島上的官兵在巡邏

“海島為家、艱苦為榮、祖國為重、奉獻為本”,這是駐守膠東半島部隊一代代官兵長期守島、建島實踐的真實寫照,也是廣大海防官兵扎根海島、敬業奉獻精神的縮影。

膠東半島,位於黃渤海之濱,素有“京津門戶”之稱,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守島官兵們堅定信念獻身海防,愛島眷島以島為家,將自己的青春和血淚洒在了祖國的邊疆。

“四無小島”苦短情很長

連長賈遠方和他的女兒

面積不足1.5平方公裡的大竹山島被稱作“四無小島”,無淡水、無耕地、無居民、無航班。直到2017年才在島的正下方找到了淡水,在那之前島上官兵的使用水大都來自島上唯一的一口水井——創業井。創業井的水渾黃咸澀,蒸出的饅頭又黑又硬,根本難以下咽。即便如此,官兵們仍然將這井水視作甘泉。

如今有了淡水,但由於淡水資源有限且泵水成本較高,戰士們隻舍得將這淡水用於飲用和烹飪。由於水資源珍貴,戰士們日常生活都舍不得使用自來水,而是用桶盛滿水放在各個衛生間。“這樣更節約用水。”北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海防連連長賈遠方解釋稱。

水的短缺加劇了官兵們艱苦的守島生活,但比起長時間對家庭的缺席,這似乎不值一提。

大竹山島沒有航班,這意味著沒有民用船隻路過小島,官兵們的給養都隻能靠駐扎在附近的登陸艇定期運送上島。要是遇上大風天氣,大竹山島便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孤島,船隻無法停靠,直升飛機也無法靠近,尤其是冬天,有時一個多月都等不來給養,戰士們隻能靠軍用壓縮干糧度日。在這種情況下,官兵下島的難度可想而知。

新兵陳奐廷自下連以來便再沒下過島,他說:“夜裡站崗看著對岸的燈光,想象一下對岸的模樣,挺好的。”

賈遠方與愛人孫朋朋相戀十余年,一直兩地分居,每年相聚的時間至多一個月。2017年,兩人有了愛情的結晶,可賈遠方陪產假結束回到連隊后,再見到女兒時,女兒已經8個多月了。

說到家庭,鐵骨錚錚的賈遠方也哽咽地說出不出話,隻說“虧欠太多……太多了……”

孫朋朋抱著孩子,眼淚簌簌地往下掉,她說:“也怨,但更想念。因為相處的時間太少,好不容易能相見,舍不得為了這點事吵架。”

自古忠孝難兩全,對大竹山島上的官兵而言,前方是自己的站位,是國家、是天下,而后方是自己的歸宿,是愛人、是孩子,這個選擇題永遠沒有正確答案。賈遠方說,“上了島,島就是家,越是艱苦的地方,付出越多,感情就越深。”

一家四代守海島:這是我的家

許桓銘(左一)、邢桂增(中)、任紅(右一)

“獻了青春獻終身”,這口號真實地發生在了90后軍官許桓銘地家中。

當年,原某守備區政治部副主任邢桂增在長島守島建島40多年,並先后把兒子、女兒送到部隊,繼續從事守島建島的事業,女兒邢艷雲軍校畢業后,放棄留校工作的機會,主動要求回到艱苦的小島,一干就是30多年,不僅把自己的青春獻給海島,還動員丈夫和女兒任紅投入到守島建島事業中,留下了“三代守海島,同心固長城”的美談。如今,第三代守島人區通信營軍醫任紅光榮退休,同年兒子許桓銘軍校畢業后又主動申請上島工作,續寫了“一家四代守島人”的傳奇感人故事。

據任紅介紹,1988年她上島的時候,島上醫療資源及其緊缺,醫院全部醫護人員加起來不到20人,每個醫生都是全科能手,要處理各種各樣的病患。

1993年,任紅懷孕7個多月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有一天一大早,醫院來了十幾個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可當時除了身懷六甲的任紅,竟再沒有一人能來幫忙搶救病患。任紅拖著沉重的身體,一口氣為病人拖來了近十個巨大的氧氣瓶,當時就累的直不起腰。午飯后沒多久,任紅開始腹痛,出現了早產征兆,當天晚上就生下了許桓銘。

任紅說,當時決定回長島工作時也猶豫過,哪怕如今退休了仍然對島外的生活心向往之。但是如果再讓她選擇一次,她仍然會選擇回來,回到長島,“因為這是我的家。”

在部隊大院長大的許桓銘從小就立志要獻身長島,戍邊衛國。他說,除了考軍校、穿軍裝,他從未想過自己的人生還會有別的可能。他的同學畢業后有不少去了北京、上海,“但我並不羨慕,他們在漂泊,而我在家。”

許桓銘還說:“如果你不能理解我的選擇,是因為長島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卻不是生你養你的地方。”

被譽為“兵王”的北部戰區某海防旅雷達觀察所技師管祥福,自入伍以來就在該海防旅服役,一直駐守邊疆。如今已在這裡走過了26個春夏秋冬。26載,管祥福青春不再。有人問他,一輩子都默默奉獻在這個偏僻的地方會不會遺憾,他說:“沒有人會嫌自己的家是不是偏僻,是不是不夠繁華,這裡是家,是我實實在在生活的地方,我離不開這裡。”

(責編: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