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牢記為人民扛槍為人民打仗的神聖職責

2018年09月26日08:58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牢記為人民扛槍為人民打仗的神聖職責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習主席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會上強調,全軍要堅持把人民放在心中,牢記為人民扛槍、為人民打仗的神聖職責,堅決保衛人民和平勞動和生活。這是對我軍建軍“初心”的重溫,也是對我軍愛民為民、軍民團結紅色基因的生動揭示,昭示了我軍從小到大、由弱變強、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制勝密碼,對於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斗爭的軍隊是不可戰勝的。”我們黨除了為人民謀利益,沒有任何私利。作為黨親手締造的武裝力量,更是在誕生之初就深深地烙上了為了人民利益而戰斗的印記。南昌起義打響后,8月5日賀龍就以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名義發表了《安民告示》,明確表明了起義目的:“此次南昌起義,原為救國救民。”毛澤東等領導的秋收起義更是喊出了“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農政權”等革命口號,這就從根本上闡明了起義的目的和起義軍同舊軍隊的本質區別,使老百姓懂得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才是自己的“貼心人”“守護神”,從而贏得了廣大工農群眾的衷心愛戴和全力支持,形成了奪取革命勝利的最深厚根基。我們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正是胸懷這顆愛民為民的“赤子之心”,在革命戰爭年代披堅執銳、浴血奮戰,在和平建設時期積極參加和支援地方經濟社會建設,勇於承擔急難險重任務,始終以自身的模范行動為人民造福興利,完全徹底為人民奮斗,以人民子弟兵的不變底色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為人民扛槍打仗,就必須緊緊依靠人民、與人民打成一片。紅軍初創時期,黨就提出了“工農武裝離不開工農群眾”的重要思想,十分注重密切聯系群眾,逐步造就了人民軍隊和人民的魚水深情。1929年12月底通過的《古田會議決議》中指出:“紅軍之打仗不是為打仗而打仗,乃是為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設政權才去打仗的。”這指明了紅軍不是單搞軍事、單會打仗的武裝,而是會密切聯系群眾、宣傳組織群眾的人民軍隊。正是我軍始終相信人民、扎根人民、依靠人民、發動人民,善於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真正“喚起工農千百萬”,最終戰勝國內外強敵。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不管時代如何發展,戰爭形態如何演變,人民群眾永遠是我軍的堅強后盾和力量源泉。進入新時代,隻要我們不斷發揚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關系,就能贏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就能構筑起眾志成城的銅牆鐵壁,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人民軍隊素以紀律嚴明著稱於世。”革命戰爭年代,我軍之所以能夠在武器裝備處於劣勢、后勤補給又很差的情況下,不斷實現以弱勝強的“反轉”、從勝利走向勝利,建立在高度政治覺悟基礎上的革命紀律是關鍵因素。秋收起義后,毛澤東和前委一直十分重視工農革命軍的紀律作風建設,經常教育干部戰士,不得侵犯群眾的利益,不拿群眾一點東西。1927年10月24日,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經過江西遂川縣荊竹山時,親自向部隊宣布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此后這項規定經多次修改,1930年9月25日,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頒發的《紅軍士兵會章程》中明確規定為“三條紀律”“八項注意”。我軍建軍之初規定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充分體現了人民軍隊的本質,體現了正確處理軍隊內部關系和軍民關系的基本原則,逐步形成了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正是由於廣大人民群眾從我軍在遼西戰役不吃群眾一個蘋果、進駐上海不住民房睡馬路的一幕幕實景活劇中,親眼看到了我軍“哪怕凍餓交加,也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鐵的紀律,我軍才真正得到了人民群眾的熱烈擁護和衷心支持,從而保証了各個時期戰斗任務和其他各項任務的勝利完成。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存。”在新時代強軍興軍的偉大征程中,隻要我軍始終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根脈深扎在人民的沃土之中,始終牢記為人民扛槍、為人民打仗的神聖職責,把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愛民為民基因一代代傳下去,永遠做人民信賴、人民擁護、人民熱愛的子弟兵,永遠做人民利益的捍衛者,我們這支隊伍就能無往而不勝。

(責編:黃子娟、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