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6國1000億軍費怎麼花

“全球防務安全”網站近日援引簡氏防務集團分析人士的預測指出,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6國(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和阿聯酋)2019年度的軍費開支總額將達到破紀錄的1000億美元。
簡氏防務集團高級分析師克雷格·卡弗雷注意到,海灣6國2018年的軍費開支總額較上一年度增長6%,預計2019年漲幅會略微下降,但仍會維持在3%~4%。照此計算,海灣6國下一年度的軍費開支總額將首次達到1000億美元。
根據簡氏防務集團的預測,海灣6國未來5年的軍費開支處於上漲趨勢,到2023年時可能會達到1170億美元。卡弗雷認為,海灣6國能否增加軍費開支的決定因素在於石油價格。“油價大幅上漲,海灣6國軍費開支總額才有繼續上漲的空間和可能性。最起碼,我們會看到海灣石油國家將啟動更多軍備採購案。”
“全球防務安全”網站認為,海灣6國增加軍費開支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伊拉克、利比亞和也門沖突或內戰的影響。“海灣6國軍隊已卷入上述武裝沖突,因此不得不花費大筆資金進行防務採購。”另外,沙特、阿聯酋、巴林和埃及2017年對卡塔爾的禁運,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相關海灣國家對擴充軍事實力的渴望,軍費開支大增不足為奇。
卡弗雷稱,海灣6國增加的軍費,大多用於擴充軍力和武裝力量的現代化建設,以及提高在不穩定地區的戰備水平。具體來說,富裕的海灣國家大多數情況下會將軍費開支投向裝備升級、情報搜集和空中作戰力量等方面。比如,卡塔爾就曾於2017年花費67億美元與英國防務巨頭BAE集團簽署24架“台風”戰斗機的合同﹔近期,該國又與法國達索集團簽署追加購買12架“陣風”戰斗機的合同。
卡弗雷注意到,海灣6國增加軍費開支並不局限於達成軍事目的。“他們還利用大筆的防務開支及其衍生的附加項目,努力提高國內軍事和民用技術水平。在這一點上最引人關注的是沙特。預計到2030年時,該國防務採購支出將出現50%的漲幅,這並非全部由軍事目的而催生,其中一部分是該國‘2030願景’的要求,即通過進口國外先進軍事裝備,達到提高國內民用技術水平的目的。”
“全球防務安全”網站報道稱,海灣國家以往進口的防務裝備,有95%以上來自北美和歐洲國家。數據顯示,過去5年海灣國家進口的軍用物品,大約一半是由美國提供。不過,海灣國家正試圖擺脫這種進口依賴症,讓更多國家加入到他們的武器供應商名單中。“俄羅斯、中國、土耳其和澳大利亞都是比較好的選擇。”(杜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