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世界軍人運動會為什麼選擇了武漢?

2018年10月18日10:35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武漢正向世人展示著美麗而宏大的追夢藍圖。 李 薇攝

武漢,別稱“江城”,有“九省通衢”之稱,是我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春秋戰國時期以來,武漢地區一直是中國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清末洋務運動促進了武漢工業興起和經濟發展,使其成為近代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

1911年,武昌起義打響了推翻統治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第一槍,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軍民同仇敵愾,用“武漢會戰”成功地阻擊了日軍速戰速決的妄想,以“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決死之心,譜寫了不屈的民族精神。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武漢躋身中國城市“萬億GDP俱樂部”,成為我國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這一年的5月21日,國際軍事體育理事會第70屆代表大會在科威特城舉行,會議決定將2019年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承辦權授予中國,承辦城市為湖北省武漢市。

今年10月18日,是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倒計時一周年的日子,讓我們走進武漢,感受這座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城市給我們帶來的不同尋常的風採和魅力。

血性之城

很多人說,武漢人的一天是從一碗熱干面開始的。

要想了解武漢這座城市,又該從何處開始?

一位曾經的武漢市長這樣說,城市是一座天然的博物館,承載著歷史,記錄著人生,滲透著風情。

漢口建設大道,每天川流不息的車輛,演繹著一個城市的繁華和活力。就在這條大道邊上,有一個很不起眼的街邊公園,公園裡靜靜地矗立著一個碩大的碉堡。

被藤蔓纏滿全身的碉堡,非常自然地融入了城市的景觀之中。如果你不走近端詳,很難發現這是一座沉睡了80年的碉堡。盡管周圍的樓宇用不斷刷新的高度記錄著這座城市的成長,但這個碉堡卻用自己的紋絲不動,凝固著這座城市的記憶。

走進這個碉堡,通過保存完好的扇形射擊孔,你能飽覽這座城市的繁華。當你透過高處圓形的瞭望孔,仰望藍天,仿佛能看到80年前的城市上空,一個名叫陳懷民的中國軍人,用一腔熱血駕駛著受傷的戰斗機,向侵略者的飛機撞去……

1938年6月,抗戰爆發以來規模最大的戰役在武漢打響。日本侵略軍在繼太原會戰、徐州會戰之后,企圖通過武漢會戰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而一舉征服中國。為此,日本侵略軍從海上、陸路、空中向武漢發動了全面進攻……中華兒女匯集在民族抗戰的旗幟下,以驚天地泣鬼神的決死血性,沉重打擊了氣勢洶洶的日本侵略軍。

武漢會戰,不僅僅是中國軍民的抗戰,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1938年9月的法國Regards雜志的封底,刊載了一位女青年在武漢街頭宣傳抗戰的圖片,壓圖標題是“漢口將是中國的馬德裡”,喻意漢口為當時世界反法西斯中心之一。

江漢大學人文學院鄧正兵教授和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學鄧紅教授,長期致力於武漢抗戰的研究,他倆有一個共同的看法:武漢會戰是中國抗戰中時間最長、規模最大、殲滅日軍人數最多的一次戰役,也是中國抗戰由防御轉為相持的轉折點。

行走在武漢街頭,你會發現武漢人把對武漢抗戰的記憶,已烙在了這座城市的“骨骼”裡。江漢區的勝利街,連著陳懷民路、張自忠路、郝夢齡路。從這幾個用抗戰英雄命名的街區往前走幾十米的地方,就是坐落在大連路的“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

鄧正兵教授說,很多抗戰歷史的細節,就定格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裡。很多人會說,武漢會戰是一個轉折點,實際上這只是軍事層面的。相較於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由於有了中國共產黨的深度介入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得武漢會戰呈現了諸多“轉折點”:國共合作進入最好時期,全中國實現了空前的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推動下,廣大民眾被最大限度地動員起來了﹔在外交上,中國軍民的抗戰贏得了越來越多國家和人民的支持和幫助……

每周三是紀念館閉館維護的日子,即便如此,仍有許多遠道而來的參觀者被允許破例進館。走進紀念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保衛大武漢》的詞曲:“熱血沸騰在鄱陽,火花飛迸在長江,全國發出了暴烈的吼聲,保衛大武漢!武漢是全國抗戰的中心,武漢是今日最大的都會,我們要堅決地保衛著她,像西班牙人民保衛馬德裡。粉碎敵人的進攻,鞏固抗日的戰線,用我們無窮的威力,保衛大武漢!”

這首由鄭律成作曲、需用熱血吼出的歌曲,回蕩在我們的耳際之時,人們仿佛回到了那個炮火連天、殺敵聲震耳的崢嶸歲月。

歷史的長河,就像是滾滾奔流的長江水,不停地帶走了許多東西,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值得銘記的歷史浪花:

——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和聯合國憲章的頒布,這年的5月6日,國際軍事體育理事會主席澤其奈爾准將在北京宣布:第一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將於當年9月在意大利的羅馬舉行。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這年的5月21日,國際軍事體育理事會第70屆代表大會在科威特城舉行,會議決定將2019年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承辦權授予中國的武漢市。

武漢沒有忘記歷史,世界也銘記著武漢。一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了巨大犧牲、也作出了重大貢獻的城市,與一個因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而誕生的世界軍人運動會,兩者之間的“約會”,是歷史的選擇,也是所有愛好和平人民的期待。

夢想之城

漫步武漢街頭,不管你情不情願,常有一行字會跳入你的眼帘:敢為人先,追求卓越。

問其原因,武漢人會咧開嘴一笑,然后告訴你:這是我們武漢人的座右銘。

1984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七個年頭。這一年,27歲的許海峰在美國的洛杉磯干了一件一鳴驚人的事情:他用一把手槍射落了中國歷史上首枚奧運金牌。也是在這一年,武漢人也干了一件轟動一時的事情:武漢柴油機廠聘請德國退休專家格裡希擔任廠長,使得新中國的國有企業有了史上第一位“洋廠長”。

在共和國的歷史上,武漢人不止一次“開先河”。

長江和漢江把武漢市隔為三鎮,“長江天塹,古來險隔”,打通長江兩岸之間的交通,曾經是一代又一代武漢人的夢想。1957年9月,萬裡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從此“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已有30年建橋經歷的劉自明,是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談起他的“建橋夢”也是感慨萬千。長江不僅阻隔了物流和人流,也阻隔了中國南北文明交流,所以,在萬裡長江建橋,連接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貫通南北交流,不僅僅是武漢人的夢想,也是中國人的夢想。

最近十幾年時間,橫跨長江和漢江的橋梁快速增加。現在,武漢的長江和漢江的江面上,已建和在建的大橋超過了20座,“江城”武漢成為了一個“橋城”。

從武漢長江大橋算起,現在萬裡長江宜賓以下已經建起了近140座大橋,絕大多數是以中鐵大橋局為主力的武漢建橋軍團所為,武漢由此也有了一個新的別稱——“建橋之都”。進入21世紀后,我國建橋的數量不僅名列前茅,建橋技術也領先世界。劉自明很自豪地說,我們能在江河上建難度最大的橋,也能在地質環境更為復雜的海上建難度最大的橋。

武漢地鐵集團建設事業總部總經理溫裕春,和劉自明有著相同感受。路橋隧道的建設,使武漢的交通變得暢通起來,人們交往的距離變近了,生活的空間變大了。武漢地質復雜,曾被專家們斷定為最不適宜建地鐵的城市。從2006年開始,武漢的地鐵建造技術取得了突破,2012年建成了第一條地鐵線路。現在,武漢已建成10條地鐵線路,在建11條地鐵線路。目前,武漢地鐵運營裡程名列全國第五。

溫裕春也有一句很長志氣的話:中國的地鐵建設在世界領先,而武漢的地鐵建設又在全國前列。

說起武漢如今暢通的交通,很多武漢人會不約而同地給你講起這樣一個笑話:早年,如果一個漢陽的小伙子談對象找了一個武昌的姑娘,那是異地戀。現如今,武漢年輕人的“異地戀”早已成為歷史,改革開放給予武漢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一定程度上是從武漢的路橋隧道建設開始的。

路橋隧道是一個城市的“血脈”,便利的交通悄悄改變了武漢人們的生活模式。幾個月不來武漢,你就會發現這座城市“又長大了”。這種“長大”不單單指“體型”,而是內在的力量和文明。沐浴著改革春風的武漢人自己也發現,很多夢想不僅屬於武漢,也屬於全國。過去是想辦大事,沒有這個能力。如今,改革開放使武漢市在很短的時間裡躋身中國城市“萬億GDP俱樂部”,具備了實現更多中國夢的經濟和技術實力。

享受著越來越便捷的交通,望著一天天“長大”的世界軍人運動會比賽場館,武漢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世人詮釋著自己的夢想和追求。積澱了3500年厚重歷史的武漢,在改革開放的洪流中,實現了很多夢想,又有了許多新的夢想。如果說建一座飛架長江南北的大橋是一個夢想,那麼構建一座聯通世界人們心靈的“大橋”則是一個更大的夢想。

3年前,武漢人開始搭建一座亙古未有的“大橋”,這座“大橋”就是連接世界各國軍人的橋梁——世界軍人運動會。這是一座友誼的“大橋”,也是促進各國軍人交流、增進各國人民團結的紐帶。一年之后的武漢,必定再次成為世人矚目的中心,綻放一個有關“共享友誼、同筑和平”的夢想慶典。

和平之城

土生土長的武漢妹子陳晨,在秋風漸起之時,生活的節奏發生了悄悄的改變。

9月21日,被評選確定為“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志願者形象大使”的陳晨,在武漢與公眾見面了。雖然是20個形象大使之一,但她還是非常看重這個“頭銜”。

就讀於武漢地質大學的陳晨,從大學本科一直讀到了博士。書山有路勤為徑,高峰無路勇者先。一個看上去並不十分強壯的女孩,偏偏選擇了與山打交道,登山與讀書成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兩件大事。2012年,24歲的陳晨登上了珠穆朗瑪峰,成為武漢市登上珠峰第一人。

與其他的體育運動項目不同,登山是唯一一個沒有金牌的運動項目。陳晨說,登山人的最高領獎台就在山峰上,登上珠峰就是要展現一個武漢人“敢為人先”的氣質。

如今已成為世界軍人運動會形象大使的陳晨,覺得自己和許許多多的武漢人一道,在開始攀登另一座“高峰”——成功舉辦世界軍人運動會。她非常陽光地說,登上珠峰是我個人最大的榮耀,辦好一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則是武漢人最大的榮耀。

被譽為“武漢美景終結者”的賈連成,是一個退伍老兵,曾擔任武漢攝影家協會主席。他用“長槍短炮”秒殺著武漢方方面面的美景,也記錄著武漢人的點滴細微變化。從每年夏天的武漢國際渡江節到秋天的武漢網球賽,從很難報上名的“漢馬”武漢馬拉鬆賽到如今的世界軍人運動會,賈連成用他的鏡頭一直在告訴世人:武漢人對體育運動情有獨鐘。

也許是有著當兵的經歷,賈連成特別注重鏡頭中被拍攝者的“氣質”。他說,武漢人的物質生活在改革開放的洗禮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武漢人這幾年的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層次的追求。和諧、平和是一種生活狀態,也是有著戰火慘痛記憶的武漢人民的真誠願望和不懈追求。

陸軍工程大學軍械士官學校將承辦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的軍事五項比賽。望著校園裡一天天“長大”的賽場,政工處宣傳干事李亞運,也跟著一天天忙了起來:舉行軍運會軍事五項籌備誓師大會,組織學員開展與軍運會有關的體育競賽活動,讓軍運會相關訓練內容走進學員們的課堂……

李亞運從一出生就與體育運動有著“不解之緣”。他與孿生哥哥於1991年出生,那年正值北京舉辦亞運會,於是父母就給孿生兄弟倆取了非常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哥哥叫“奧運”,弟弟叫“亞運”。

當得知武漢市要舉辦世界軍運會時,有戰友與李亞運打趣道:你以后有了孩子,是不是取名要叫“軍運”?

談起越來越近的世界軍人運動會,李亞運有著自己的期待:願來自世界各國的軍人運動員,能在自己的校園共享美好的和平時光。

自從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的承辦權花落武漢市后,武漢“每一天都不一樣”。長江、黃鶴樓、中山艦……見証著一個城市的滄桑歷史,高樓、大橋、光谷以及不斷延伸的地鐵,則在不斷刷新著我們的記憶,超越著我們的想象。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記憶,有自己的符號,有自己的情懷,也該有屬於自己的榮耀。

武漢,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在抒寫著絢麗的畫卷,也在追逐著和平的榮耀。(范江懷)

(責編:趙苑旨(實習生)、羋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