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涉軍維權:“法律援助”在行動

2018年10月25日09:06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保障打贏是唯一的責任,服務官兵是永恆的課題。圖為北部戰區軍事法院聯合地方法院開展送法進軍營活動,為軍人軍屬解決涉法問題。李妍攝

啃“硬骨頭”,解決了一樁10多年懸而未決的棘手案件

成立伊始,北部戰區軍事法院不僅化解了“涵洞限高”的糾紛,更啃下了一塊“硬骨頭”——解決了一樁10多年懸而未決的棘手案件,不僅收回了部隊訓練場,還讓駐地群眾有了新家。

原來,某訓練基地周圍有群眾長年佔用軍用土地種植農作物,致使大量訓練場地被蠶食。隨著軍事訓練任務不斷增加,訓練場地捉襟見肘的問題日益突出。部隊多次協商都沒有結果,打官司駐地群眾敗訴后也拒不執行。慢慢地,這事變成了歷史遺留問題。

北部戰區軍事法院領導告訴記者,戰區成立伊始,各項工作千頭萬緒,之所以要啃這塊最難啃的“硬骨頭”,是因為這樁案件多年來牽扯了部隊大量精力,部隊戰斗力提升容不得半刻停歇,必須馬不停蹄解決。

“軍事法院不僅是行使軍事審判權的司法機關,更是服務打仗的保障單位,必須努力提高對部隊戰斗力建設的貢獻率。”他們立即聯合地方法院開啟協調機制,運用法律手段收回了部隊訓練用地。與此同時,他們還協調地方政府為群眾解決了一塊土地安家,既避免了軍用土地流失,又保障了群眾的正常生活。

首戰告捷,大家興奮之余,更多的是深思:從軍區軍事法院到戰區軍事法院,雖然隻有一字之差,卻有著大不同。保障打贏是戰區軍事法院唯一的責任!帶著這樣的認識去衡量使命,他們在工作中很快有了新標准。

戰區成立不久,他們就接到地方法院發來的協助執行100余件涉軍積案的文件。對此,很多官兵不理解,覺得軍事法院是咱自己人,胳膊肘為啥要往外拐,幫著外人從部隊“兜裡”掏錢?

“解決涉軍積案看似是部隊利益受損,可從長遠看,是為部隊心無旁騖練兵備戰卸包袱!”北部戰區軍事法院態度鮮明,他們不僅積極協調,還派出精銳力量,使105起積案得到圓滿解決,為部隊減少大量經濟損失,既節省了部隊的賠償成本,更讓部隊騰出更多精力專心訓練。

用保障打贏這個唯一責任來考量,什麼工作該干就一目了然了。去年,友鄰某戰區一次轉來12起正在北部戰區參演的官兵家庭涉法案件。雖然不是“自己家”的事,可他們感到,保証官兵安心演習,是部隊共同的責任。他們立即聯系地方法院開啟重大軍事行動應急保障機制,第一時間為官兵解決涉法問題。

家門連著營門,軍屬牽動軍心

“都說法律是准繩、組織是靠山,可女婿千裡移防,我找誰做依靠……”

看著女婿從白山黑水千裡移防到齊魯大地,自己又官司纏身無法解決,某合成旅干部小王的岳父躺在病床上,含淚向北部戰區軍事法院所屬哈爾濱軍事法院網上平台發送了這樣一則求助消息。

原來,小王岳父在哈爾濱承包辦公樓建設工程,施工結束后被拖欠工程款。由於資金周轉不開,工人經常到家裡要債。就在這時,女婿小王接到移防通知。更糟心的是,小王岳父又被告知建設用地存在權屬問題,樓房將被拆除,於是急火攻心住進了醫院。

家門連著營門,軍屬牽動軍心。北部戰區軍事法院對多個移防部隊調查發現:不少移防官兵家庭存在涉法維權問題,官兵難免為此分心走神。

“前方將士全力支持改革強軍,我們有責任為他們解決‘后院’問題,這既是為改革減負,更是為打贏助力!”北部戰區軍事法院達成共識:不僅要保障好剛轉隸走官兵的遺留問題,更要對新轉隸來官兵的涉法問題進行對接登記,確保每名移防官兵心裡的石頭都能落地。

翻閱《哈爾濱軍事法院維護軍人軍屬維權實施細則》,一條暖心政策引起了記者注意:跟轉隸部隊對接暢通“需求渠道”,跟地方法院對接開通“綠色通道”,與176個基層法院簽訂《軍地法院涉軍維權工作協議書》……

有了這些暖心政策,小王岳父的求助信息發出后不久,軍地法院就開啟“兩對接、一協作”模式,哈爾濱軍事法院直接與涉案的地方法院進行溝通,從立案管轄、糾紛調處、判決執行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協作,很快就將困擾小王一家的問題順利解決了。

得知岳父拿到工程尾款,遠在千裡之外的小王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專門給軍地法院打電話道謝:“岳父的事解決了,我也不再想轉業的事,可以把全部心思扑在工作上了!”

北部戰區軍事法院院長王成剛長期從事軍隊法律工作,他對此感觸很深:隨著改革深入推進,軍事法院與基層部隊從上下級關系變為無直接隸屬關系,從行政管轄變為司法管轄,從管理職能轉向服務職能。如何既讓涉軍維權程序大幅簡化,又使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這既關系到改革能否順利進行,也決定部隊戰斗力能否有效提升。

經過深入探索,北部戰區軍事法院與五省(區)高院聯合出台《加強涉軍維權協作、服務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通過整合軍地司法資源,全力維護軍人合法權益,使涉軍維權走上了快車道。

軍人遇到涉法問題,往往“想說解決不容易”

“王院長,這樁軍人軍屬涉法案件給官兵帶來很大傷害,請您給予特別關注,望按照‘四個優先’原則協調處理……”

駐地某法院王院長收到文件快速瀏覽后,立即在文件上批注:按照“快速優先辦理”原則處理。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記者無法想象一樁軍人軍屬涉法案件,軍地法院不到半天就將工作協調完畢,快捷高效的工作方式令人印象深刻。

“官兵后方的家務事,連著前方訓練場。”北部戰區軍事法院領導告訴記者,軍人特定的工作屬性,決定了他們沒有大塊的時間和精力,遇到涉法問題往往是“想說解決不容易”,我們不能讓他們流血流汗又為家裡的事流淚。

在軍地法院的共同幫助下,因家屬在地方醫療單位就醫產生糾紛的某部士官小張來到地方法院“涉軍維權案件窗口”。他發現,從申請立案到法律咨詢均由專人優先辦理。更讓他沒想到的是,各個審判環節均填寫專門的“涉軍案件審判流程管理表”,在卷宗封面加蓋“涉軍案件專用章”。看到自己的案件這麼受重視,小張感慨不已:“地方法院服務部隊這麼周到具體,我們再苦再累也值得!”

在北部戰區軍事法院看來,要想真正做到涉軍維權為兵、涉軍維權便兵,就必須跟上時代發展步伐,使涉軍維權工作嵌入地方法院的“大數據”平台。

參與“大數據”平台開發的工作人員指著電腦屏幕向記者介紹,從審判流程系統標注“涉軍”字樣到重大涉軍案件預警,再到案件辦理進度查詢追蹤等方面信息一目了然,還包含涉軍案件主體、軍隊單位、軍人類別等5大項鏈接內容,為涉軍維權工作提供了信息支撐和數據輔助。

服務官兵步入快車道,更要拓展服務對象。北部戰區軍事法院統計發現,近年來,他們收到為軍人旁系親屬解決涉法問題的請求成倍增加。以前,涉軍維權服務對象僅限於軍人的父母、配偶和子女等直系親屬,但在維權實際工作中他們發現,旁系親屬的維權案件同樣會讓官兵分心。

將士奮戰在前方,牽挂多半在家鄉。軍地法院經過60余次實地調研,最終出台《北部戰區五省(區)軍地法院協作處理涉軍案件、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工作細則》,將法律援助對象范圍進一步拓展,從過去“軍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及與軍人有法定撫養關系的親屬”,擴大到“軍人的岳父母、公婆、兄弟姐妹”。

據北部戰區軍事法院不完全統計,這樣一來,涉軍維權服務對象一下增加了好幾倍。面對驟增的工作量,他們說:“為了不讓官兵為親屬的麻煩事分心,加再多的班也心甘情願。”

服務官兵是永恆的課題。這樣一組數字,讓北部戰區軍人家庭感到格外溫暖:北部戰區軍事法院成立兩年來,累計受理涉軍案件576件次,提供咨詢服務1000多人次,為軍人軍屬挽回經濟損失4650余萬元,受到了部隊軍人軍屬和社會各界廣泛贊譽。(劉建偉)

(責編:趙苑旨(實習生)、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