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天山雄鷹:巡航在冰峰雪嶺間

2018年11月13日08:47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上圖:直升機翱翔在帕米爾高原上空。於光彤攝

  引 子

  作為一名軍事記者,我曾經無數次設想去南疆邊防採訪:去看看喀喇昆侖的巍峨冷峻,領略帕米爾高原的雄渾壯美。

  機會終於來了。深秋時節,經上級批准,我獲准跟隨新疆軍區某陸航旅一營運輸直升機組,飛赴帕米爾高原邊防進行例行巡邏。

  雪山逶迤、藍湖靜謐。機翼下,終年不化的雪峰折射著太陽光芒,一條條蜿蜒崎嶇的邊防線,仿佛鑲嵌在“帕米爾女神脖頸上的項鏈”,蜿蜒在人跡罕至的冰峰雪谷之中。

  眼前的一切,不禁讓人遐想——空中翱翔的陸航雄鷹、亙古遺存的雪嶺冰川,以及駐守在帕米爾高原的座座哨所,將在生命和飛行的雙重“禁區”裡,年復一年地演繹怎樣的邊關傳奇?

  ●巡航高度:海拔4600米

  穿越老虎口峽谷

  “開車!”寒意陣陣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某機場,1號機長張勝健向2號機長張江林伸出大拇指。鐵翼飛轉、機聲隆隆,漫天沙塵中,兩架戰鷹拔地而起,呼嘯著飛向遠方。

  舷窗外,一側是浩瀚無垠的戈壁灘,另一側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帕米爾的蒼黃色調與天空的純淨蔚藍,形成鮮明的對比。狹窄的機艙裡,發動機重復著單調的轟鳴聲,高頻的機械振動令人心跳加速。

  “快看,雪山!”40分鐘后,航電技師賈玉干的一聲提醒,讓人頓時來了精神。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視野前方出現連片雪峰。

  美景窗外獨好。此刻,記者卻感到陣陣心悸和胸悶……那是猝然來襲的高原反應。記者下意識看了看儀表——飛行海拔已攀升至3800多米,機艙溫度降至冰點。

  “前方就是老虎口。”飛機攀升至海拔4600米,沿著蜿蜒曲折的峽谷繼續飛行。突然,飛機顛簸得愈加厲害,機長張勝健神情冷峻,一手緊握操縱杆,與前方直升機拉開飛行間距。

  “老虎口”因地形似“虎口”得名,峽谷埡口海拔4300米,氣流復雜多變,給飛行帶來極大挑戰……機艙內,航電技師陳福,扯著嗓子向我們介紹。

  翻開“航行圖”,記者注意到,“老虎口”左側雪山,海拔都在7000米以上,右側超過6600多米,兩側雪山的高度均已超過直升機的最高“升限”。更讓人揪心的是峽谷的寬度,最窄處僅容一架直升機通行。

  在帕米爾高原駕駛直升機,時刻考驗著飛行員飛行技術。

  直升機緊挨著雪山峭壁飛行。我們乘坐的1號直升機,受氣流影響急遽下降數十米,繼而上升后又再次下降……直升機如一葉扁舟在風浪中飄搖。

  “高原高寒地區極限飛行,對我們來說是家常便飯。”幾天前,記者在採訪一營營長高岩時發現,他的記錄本上清楚記錄著“極”“險”“難”等飛行訓練“關鍵詞”——

  全面展開山頭斜坡、狹小平台等特殊場地機降﹔改進夜間外吊挂、滑跑起降、機降突擊等新課目﹔探索空地指揮、戴夜視鏡飛行等訓練……

  為了不讓生命禁區、飛行禁區成為制約打贏的“盲區”,他們加大高原高寒地區飛行訓練強度。在這些被稱為“生命禁區”和“飛行禁區”的地方,遍布著“刀尖舞者”的飛行航跡。

  一次,一營兩個機組飛越冰川雪山、轉場阿裡,在海拔5800多米的某山口,突遇罕見氣流,局部氣象瞬間惡化。

  機組人員憑借過硬技術,兩架直升機成功迫降高原,化險為夷。

  ●巡航高度:海拔5600米

  凝望“冰川之父”慕士塔格

  穿越老虎口,氣流逐漸平緩,飛行變得平穩,我們懸著的心漸漸安定下來。

  舷窗外的風景,令人嘆為觀止:飛機左側,有著“冰川之父”之稱的慕士塔格峰巍然屹立。

  穿梭在冰川林立、溝壑縱橫的巡邏空域,機長張江林無暇欣賞這壯美風光。他緊盯飛行狀態儀表,隨時准備應對突發情況。張江林說,這一帶的空中渦流是直升機的“天敵”,稍有不慎就可能釀成大禍。

  這條巡航線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高寒缺氧、氣候惡劣,對於旋翼式直升機來說,是“飛行禁區中的禁區”。在一營官兵心中,這片空域是必須征服的“戰場”。

  “挑戰它,征服它!”張江林用簡短的幾個字表達了肩頭的使命。遠遠凝望慕士塔格峰,這位常年翱翔高原的“帕米爾雄鷹”,眼神裡寫滿堅毅。

  “常年飛行在高原、大漠和雪山,遭遇浮塵、雨雪、擾流等是常有的事。”張江林說,“高原極限飛行並不可怕,關鍵是要膽大心細。”

  前不久,在沙漠邊緣的一次跨晝夜訓練中,訓練空域一場暴風雨突至。天色頓時黯淡下來,全營按時起飛。在他們內心深處——打仗不可能挑選天候,備戰就要全時段進行。

  張江林的話也是有底氣的。

  去年,一名邊防哨所戰士突發疾病,生命垂危。張江林機組奉命執行前出救援任務。直升機剛飛入山谷,氣流就開始亂竄,天空不時有雪塊墜落。

  “風吹雪”天氣,是高原飛行的棘手難題。時間緊迫,張江林叮囑副駕駛密切觀測山體飛雪,自己聚精會神駕機全速通過山腰。

  眼看就要沖過險隘,前方突然有大塊積雪掉落,張江林沉穩操作、小心避讓,抓住一個瞬間鑽出雪霧……最終他們安全降落在哨所空地,及時將病人運送到救治點。

  在副駕駛喬宇眼裡,飛越慕士塔格峰見証著他和戰友的點滴成長。

  自上世紀90年代首條航線開辟后,陸航官兵就將征戰“世界第三極”作為一種榮耀,先后30多次勇闖“空中禁區”喀喇昆侖山脈腹地,在海拔5000多米的“世界屋脊”阿裡高原安全飛行4000多小時,開辟出數十條新航線。

  ●巡航高度:海拔4300米

  俯瞰絲路機降塔吐魯溝

  歷時數小時,終於完成空中巡邏任務,我們沿314國道向南飛行。

  從飛機上俯瞰,蜿蜒的中巴友誼公路上,各種貨車、大客車絡繹不絕﹔大型太陽能發電站整齊排列,牧民定居點鱗次櫛比……今天,這條古老絲綢之路煥發出新的活力。

  “這些貨車大都是去紅其拉甫國門的。”張江林說,如今隻要來帕米爾高原的游人,都會去紅其拉甫口岸一睹國門的巍峨和雄偉。

  帕米爾高原古稱“蔥嶺”,是中原地區通往南亞的絲路古道。

  有人用幾個“最”字,形容紅其拉甫口岸的“無限風光”——祖國最高跨境公路、最驚險翻山走廊、邊境最繁忙口岸之一。

  “常年飛行這條航線,感受國門開放開發,見証邊疆繁榮發展,我們內心無比自豪。”在“80后”機長張勝健眼裡,一次任務就是一次洗禮,一次升空就是一次守防動力的加注。

  “每次經過邊防連隊,機組都會低空盤旋,表達對堅守在高原邊關戰友的崇敬。”

  如今,“一帶一路”建設發展,更為這條航線增加了新的魅力。張勝健說:“其實,我們乘機巡邏雪域山巔,最大的底氣就是蒸蒸日上的國力。”

  “塔吐魯溝到了!”從紅其拉甫向東,直升機沿著葉爾羌河谷飛行,幾十分鐘后,飛機降低速度,漸漸駛入一個山坳。

  機翼下,邊防連隊官兵向我們興奮地揮手……

  飛機還未停穩,官兵們就大步跑了過來,就像見了親人一樣開心。一箱箱過冬物資被快速搬下直升機。

  “直升機送來了物資,更送來了溫暖!”某邊防團助理員史旭說,以往大雪封山后,物資補給費時費力,如今上級定期派直升機空運補給,方便快捷,駐守偏遠邊防哨所保障條件已大大改善。

  “這些年,我們參與的急難險重任務越來越多。”張勝健說,他所在的新疆軍區某陸航旅,已先后參與阿勒泰、伊犁雪災救援,庫車抗洪,汶川、玉樹抗震救災等任務。

  在駐地群眾心中,他們就是“天山雄鷹”。

  尾 聲

  歸航。一路向北。

  由於支流的匯入,葉爾羌河的水量漸漸變大。在雪山融水的滋養下,兩邊河谷地帶的植被頑強生長。

  雪線漸漸退去,暗黃色的帕米爾高原露出渾然滄桑的本來面目。當熱鬧的城鎮再一次映入眼帘,我們有了恍若隔世的感覺。

  傍晚時分,兩架直升機安全降落在塔什庫爾干某機場。走下舷梯,遙望天邊的慕士塔格峰和不遠處的縣城,機長張江林長出一口氣:“又一次有驚無險的航程!”

  晚飯時,張江林和女兒視頻通話。因考試成績不理想,視頻那頭女兒委屈得掉眼淚……這個駕機翱翔帕米爾高原的漢子,一時無言,臉上滿是愧疚。

  無愧使命,卻虧欠家庭。這對“天山雄鷹”們來說,已是常態。

  營長高岩的兒子今年8歲。兩個月前兒子過生日,高岩卻在生日前一周帶隊飛赴千裡之外的高原地區參加軍事演習。“8年了,沒陪兒子過過一個生日!”這看似輕描淡寫的話語,著實令人揪心。

  一次冰川之巔的巡航,對於這群“天山雄鷹”來說,或許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可短短幾天的相處,我們的內心和靈魂都被崇高滌蕩。

  相顧無言,唯有軍禮傳情。

  十幾個小時后,我們回到繁華都市。而他們,為了邊防穩固、為了祖國和平、人民幸福,還將繼續堅守在高原邊陲,守望空天,日復一日巡邏在冰峰雪嶺之間。

  敬禮,親愛的戰友!敬禮,可敬的“天山雄鷹”!(錢曉虎)

(責編:邱越、羋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