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紅色旅游“換擋” 國防教育提速

2018年11月21日08:44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今年以來,山西省長治市依托紅色旅游資源優勢開展了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活動。圖為武鄉縣人武部組織當地小學生到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參觀了解抗戰歷史。張學敏 攝

翻開山西省長治市地圖,600余處代表革命遺址的紅色火炬覆蓋全域,躍入眼帘的圖例告訴人們,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沒有圍牆的革命歷史博物館”。近年來,長治軍地聯合探索體驗式、基地式、融入式、熏陶式“‘四位一體’紅色旅游+國防教育”模式,將紅色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國防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強勢,取得良好效果。

穿越時空,帶領游客“回到”70多年前的戰場

城頭起硝煙,碉堡被炸飛,八路軍戰士飛身從房頂躍下……在觀眾不時發出的驚呼聲中,抗戰實景劇《反掃蕩》在長治武鄉八路軍文化園上演。逼真的場景、熱情的互動,將游客帶入劇情。演出結束,來自太原的王女士意猶未盡:“這可比電視劇帶勁多了,有意思也有意義!”

有意思和有意義來之不易!劇組負責人楊磊告訴記者,故事劇情均根據歷史改編,有據可考,從而保証了有意義﹔而有意思則源於演職人員的傾情付出——為了吸引觀眾,他們不斷改進劇本、研究舞台特效、錘煉過硬身手,以逼真的環境、精彩的演出最大限度地還原歷史,給觀眾帶來強烈感官體驗,也使得《反掃蕩》成為游客的必看劇目。記者離開時,劇場外已有新一撥游客等候入場。

《反掃蕩》並非一枝獨秀。在長治,不同年齡、不同喜好的游客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國防教育大餐:由600多人參演,以龍湖為幕、山村為台的大型實景劇《太行山上》﹔由村民自編自演,融入魔術特色,展示各種土創地雷的舞台劇《太行豐碑》﹔投入數億元打造的八路軍文化園、游擊戰體驗園……所有的劇目和平台可以帶著游客走進歷史,潛移默化中讓游客了解歷史、感悟歷史。

長治軍分區政委艾志軍告訴記者,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群眾消費觀念的改變,旅游已成為大眾休閑娛樂的重要方式。紅色旅游一度存在“重游輕教”走馬觀花,或“重教輕游”枯燥乏味的問題。為找准游與教、樂與學的平衡點,長治軍地展開探索。考慮到現在人們喜歡特效、網游、穿越等特點,在加強博物館、紀念地等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創新和豐富旅游項目,帶著游客“回到”70多年前的戰場,在參與中感受老一輩革命家的智慧,感受人民戰爭的偉力,感受紅色歷史的真正魔力!

整合資源,開發紅色旅游助推當地經濟發展

武鄉縣大有鄉李峪村貧困戶郝蘭英沒有想到,她在年屆70時竟然有了一份工作。抗戰舞台劇《太行豐碑》上演以來,作為當地村民,郝蘭英被優先聘為演職人員,每周隻需在家門口本色出演,年收入就超過6000元。

村黨支部書記王竹紅告訴記者,李峪村地處太行山深處,是抗日戰爭時期“地雷大王”王來法的家鄉。這裡地上無良田、地下無礦產,村民生活比較貧困。這裡是八路軍紀念館到百團大戰王家峪舊址的必經之路,近年來,隨著紅色旅游的推進,眼看著一輛輛旅游大巴滿載游客從村頭路過,村黨支部苦思冥想能留下游客的致富之招。后來,在軍地有關部門的幫助下,該村融入紅色旅游產業中。他們精心編排了反映王來法抗戰故事的《太行豐碑》《英雄足跡》等多部紅色舞台劇﹔升級改造“地雷大王”王來法紀念館等旅游項目……曾經的貧困村,搭上紅色旅游快車,脫貧指日可待!

不止李峪村,統計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長治旅游收入284.72億元,其中紅色旅游佔比40%,已成為拉動當地經濟增長的重要支點。

“探索實踐借力紅色旅游開展國防教育的經驗路子,是貫徹黨中央、習主席關於傳承紅色基因、加強全民國防教育決策部署的實際舉措,是蘊含政治、經濟、國防、文化等效益於一體的政治工程和強心工程,必將更好地凝聚起強國強軍的意志和力量,更好地助力地方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山西省軍區副政委劉興安說。

“這是一片紅土地,每塊土坷垃都有自己的故事。”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研究部主任郝雪廷介紹,此前由於缺乏保護和開發,散落在太行老區的革命遺址、村民口耳相傳的紅色故事等曾經瀕臨毀滅和遺失。2013年以來,當地政府將紅色資源搶救、旅游開發與國防教育相結合,研究出台相關政策,整合紅色資源,加快配套設施建設。各級宣傳部門著力挖掘當地歷史、打造老區文化品牌。他們派專人深入鄉村收集整理當地民歌小調、上黨梆子、武鄉鼓書、革命歌曲、革命故事、戰爭年代的武器和生產生活用品等,將剪紙、高蹺、鑼鼓等民俗元素與紅色旅游資源相結合,組織相關單位和部門自編自導自演文藝節目,在開發中保護了紅色資源,也帶動了一方經濟發展。

崇軍尚武,紅色文化滋養百姓國防情懷

夏秋征兵,武鄉打了個翻身仗,新兵中大學生佔比超過74%,這讓人武部政委賈志軍感慨不已:成績來之不易!武鄉是國家級貧困縣,縣城沒有高校,從這裡走出去的大學生畢業后也很少返鄉,征集高素質兵員一直是撓頭事。隨著“紅色旅游+國防教育”的推進,曾經留不下“鳳凰”的貧困縣成了創新創業的熱土,一批批優秀青年回來了。與此同時,在主動參與紅色旅游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群眾國防觀念不斷提升,崇軍尚武、參軍光榮在當地蔚然成風。

行駛在武鄉縣村村通的公路上,“勿忘國恥,強我國防”“沒有國防固金湯,哪能致富奔小康”……一路上國防教育標語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在長治,公路網拓展到哪裡,國防教育宣傳展板就延伸到哪裡。他們依托太長高速公路、太長省道、南沁省道,制作壁畫、群雕和連環畫,建成3個萬米國防文化長廊,創建八路軍文化一條街、八路軍文化走廊等紅色文化陣地,在各旅游景點、線路,建立立體宣傳網絡,營造出“舉步皆是紅色文化,處處展現太行精神”的濃厚氛圍。

與此同時,廣泛開展群眾性紅色文化活動,武鄉八路軍文化旅游節、長治紅色馬拉鬆等已形成品牌﹔擴展紅色旅游景區的教育功能,創辦太行干部學院和太行少年軍校,培訓2萬余人,30多所高校在這裡建立教學基地……今夏,首屆全國國防教育競技大賽總決賽在武鄉舉行。100余家媒體參與報道,微博話題量達“600萬+”,互聯網端總參與和轉發覆蓋人數達4億多。紅色旅游“換擋”,國防教育提速,“紅色旅游+國防教育”模式已在長治這塊革命熱土落地生根,並枝繁葉茂。(范奇飛)

(責編:趙苑旨(實習生)、羋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