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最美退役軍人”徐申權:守護最后那束火光

2018年12月08日09:39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照片由作者提供,合成:蘇潤淇)

  在前不久公布的20名“最美退役軍人”中,徐申權是稍顯特殊的一個。“特殊”是因為他的職業,一名殯儀館的火化工。畢竟,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這都不是很多人願意從事的職業。

  起初,徐申權自己也很難接受這個職業,直到現在,他依然會說:“這不是一份體面的工作,沒有多少人願意干。”可如今他已經干了15年,並在這個崗位上獲得了湖北省“先進工作者”的榮譽,被社會各界譽為殯儀戰線的“天堂使者”。

  從一名在部隊屢次立功受獎的優秀士兵,到成為一名普通又並不平凡的殯儀館火化工,15年間,徐申權究竟走過了怎樣的心路歷程?

  關鍵詞①:選 擇

  脫下了軍裝也不能當“逃兵”

  1987年10月,18歲的徐申權從湖北省麻城市上灣村入伍,來到遙遠的東北邊陲吉林省梅河口駐軍某部。時刻牢記父母囑托要當一名好兵的他,因為表現優異,1989年作為全師唯一的人選被送到武漢軍械工程學院學習光學技術。兩年學成歸來,徐申權成為全團首位光學技師。

  這個“首位”出現之前,光學器材頻繁損壞一直困擾著時任軍械股股長徐適文。“他回來后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單位省大事了。”時隔多年,徐適文提起徐申權依然贊不絕口。

  別人眼中的不費力,很多時候意味著自己背后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剛從“象牙塔”裡出來的徐申權,很快就認識到書本知識和實踐操作中存在的差距,種種困難等著他去克服,“在學校時有各種稱手的工具,可修理所裡很多必要的工具器材都沒有。”缺少酒精和棉條,他就到衛生隊去借﹔缺少維修器材,他就到倉庫裡去淘,尋找替代品……

  有件事徐申權至今都記得很清楚。那一次全師組織到各團巡檢,某團修理工反映方向盤上指北針偏差過大,不知如何處理。徐申權自告奮勇,很快把方向盤拆卸下來排除了故障。“如果不是技術到位,拆都不敢拆。”徐申權對自己的技術很自信,這份自信背后所展現出來的能力素質,讓他先后3次榮立三等功。

  2001年底,因為單位改革調整,入伍13年的徐申權離開部隊回到家鄉麻城市,等待政府分配工作。“沒想到竟被分到了市殯儀館。”這個結果出乎徐申權的意料,讓他難以接受。一些相熟的戰友還勸他辭去工作,跟他們一起去做生意。

  已過而立之年,又要從頭開始,本就不是易事,這人生的“第二站”看上去更不如意,怎麼辦?考慮到父母身體不好需要照顧,妻子工作的單位待遇又不高,徐申權猶豫了幾天,還是決定去殯儀館上班。而且,他曾是一個兵,即使已經離開了軍營,也不能當“逃兵”。

  關鍵詞②:堅 守

  干一行就要專一行

  透過幾個數字可以很容易了解麻城市殯儀館的現狀:2004年至今,殯儀館沒再增加過一名正式員工,反而從滿編的29人縮減到現在的12人——其中6名為退役軍人。

  與徐申權對應的那個數字,是“13000”,這是他做火化工以來火化過遺體的大致數目。

  盡管已經在殯儀館工作了16年,徐申權還是不太願意翻出他第一次工作時的記憶。那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但我的頭皮還是發麻,因為要用手把遺體扶正,我不敢也不知道該怎麼用力……”在師傅的帶領下,他艱難地完成初次任務,當晚連飯都吃不下,晚上久久不能入睡。

  殯儀館的工作環境也如他想象那般“陰森恐怖”:一幢幢60年代建造的老樓,裡裡外外牆面斑駁不堪。火化車間的窗戶破了幾塊,一年四季漏著風。十幾米高的煙囪不時向外冒出黑煙……

  “我一開始並不喜歡這份工作。”但當兵多年已將“干一行就要專一行”作為人生座右銘的徐申權,還是認真地跟著老師傅學習,短短兩個月就掌握了全部的火化操作技術。

  母親的去世讓他開始體會到這份工作的意義。2004年6月,徐申權的母親去世。當看到同事們輕手輕腳地為母親整理衣冠時,徐申權深受感動。角色身份的轉變讓徐申權意識到:“我們的工作就是對逝者親人的慰藉,也是對逝者本人生命尊嚴的最后一次呵護,工作中容不得出現任何差錯。”

  從單純地掌握好工作技能,到發自內心地理解這份工作的價值,徐申權對自己的崗位開始改觀。為讓逝者走得更安然、踏實和體面,火化工作必須做得更細、更好、更人性化。徐申權在火化操作時,都要將每具遺體的壽衣撫整齊,枕頭放穩,墊腳放好,鋪單擺到位。特別是夏天,車間溫度高達40攝氏度以上,工作幾分鐘衣服就能濕透,有時還會遇到腐爛變味的遺體,但徐申權依舊照常進行整理,一絲不苟,直到喪屬滿意。由於受傳統土葬觀念影響,少數喪屬情緒激動時會對火化工發脾氣,說一些難聽的話,徐申權始終保持“逝者為大”的心態,充分理解喪屬失去親人的悲痛心情,耐心地做好解釋工作,從不與喪屬爭執紅臉,沒出現一例差錯。

  2007年8月的一天,一位喪屬親眼看到徐申權為老人整理壽衣、整容、火化、裝骨灰的全過程,看到他那麼認真、敬業,感動之余在儀式結束后對他進行了跪謝。接觸過徐申權的喪屬都說,他把我們當親人,我們的痛苦都在這裡得到了安慰。

  關鍵詞③:知 足

  “平常心”看待平凡生活

  考慮到一些世俗觀念,工作后有七八年的時間,本就性格內向的徐申權主動把自己“封閉”了起來。不少親朋好友都不清楚他的工作單位,隻知道他“很忙”,從不參加戰友的聚會,不出席親友的喜宴……業余時間和殯儀館的同事打打籃球和羽毛球,成為徐申權僅有的消遣。

  但徐申權還是“出了名”。因為工作中表現出色,一個個榮譽接踵而至。他多次被麻城市民政局評為“先進工作者”,先后被黃岡市評為民政系統先進個人、道德模范以及麻城市“十佳共產黨員”。2011年,在外務工回鄉的一個戰友叫徐申權出來一起聚聚,照例被徐申權用工作忙的借口拒絕。“網上和報紙都登了那麼多新聞,大家都知道你是干嗎的了,沒什麼不好意思的,而且你又干得那麼出色。”戰友的這句話讓徐申權釋懷,“所以之后我也就慢慢‘走’了出來。”

  “走”出來的徐申權,工作之余將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做公益上。女兒上大學后,業余時間多了起來的徐申權,加入了麻城市義工聯合會,“沒什麼特別的想法,就是想做點有意義的事。”做義工3年多來,他的足跡遍布麻城的各個鄉鎮、福利院、特教學校等,多次獲得“優秀義工”“十佳志願者”等稱號,“能夠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我就很高興。”

  徐申權從沒覺得自己有多特別,他認為自己和殯儀館其他同事特別是5名戰友沒什麼不同。轉業軍人張金安負責遺體接送,不僅24小時隨叫隨到,還要參與遺體打撈等常人避之不及的工作﹔原車間主任江培成,在火化工崗位上工作近11年,“非典”時期一名因“非典”去世的患者需要火化,在時間緊缺少防護措施的情況下,他主動上前順利完成工作。

  15年來,徐申權從一名火化工干到車間主任,盡管角色在變,但不變的是始終沒有離開車間一線,始終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採訪結束后,徐申權給記者發來一條微信:“我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在平凡崗位上盡心盡力做著該做的事。所以我的網名就叫‘平常心’,因為我就是一個平常人。家人身體健康,女兒學業順利,我就覺得日子很幸福,很知足了。”

  這就是一名擁有“平常心”的退伍老兵的幸福生活。(楊明月)

 

(責編:羋金、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