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全軍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中心組織實戰化訓練

2018年12月14日08:59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為提升高寒地區電磁頻譜管控能力,全力保障2022年冬奧會無線電安全,12月3日至7日,全軍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部隊在阿爾山訓練基地舉行“冰雪礪劍-2018”實戰化訓練。來自全國12個省(區、市)無線電相關機構的人員組成集訓隊,在-30℃的極寒環境下秣馬厲兵。

阿爾山是天然的練兵場。這裡常年寒冷潮濕,冬長無夏,雪期長達180天。越是寒冷的天氣越能檢驗實戰能力。本報記者作為集訓隊員全程參與訓練,下面請跟隨記者的筆鋒和鏡頭,一同走進這支部隊,了解電磁頻譜資源和管控的重要性、體味電磁衛士的苦與累、感悟軍民攜手為我國電磁頻譜秩序與安全做出的努力和嘗試。——編 者

冰與火的碰撞

寒區環境實戰演訓

走出內蒙古阿爾山市伊爾施機場,寒風卷起路邊細雪扑面而來,讓人如墜冰窟。走進阿爾山訓練基地,紅色的“巍巍大興安爬冰臥雪,夢幻阿爾山練兵備戰”標語讓記者對接下來的集訓有了滿滿期待。

訓練第一天,嚴寒給了大家當頭一棒。當天下午,溫度僅有-28℃,即便穿上迷彩作訓棉衣,戴上防寒面罩和帽子,裡三層外三層裹得嚴嚴實實,寒氣還是往骨頭裡鑽。

在小雪中步行半小時后,集訓隊抵達指定地域。隊員迅速展開設備,進行截獲突發信號、查找偽基站等模擬訓練。兩個多小時的野外作業,給隊員和裝備都帶來了巨大考驗。笨重的衣服、帽子、手套妨礙設備操作,有人直接脫掉手套,一會兒的工夫手就被凍得通紅。

全軍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中心(以下簡稱電磁頻譜中心)參謀杜佳,對各種裝備非常熟悉,他向記者介紹,現有頻管裝備在低於-20℃的環境中,各項性能下降明顯。此時,記者發現手機電量急劇下降,有時會自動關機。檢測設備的電量也迅速消耗,北京市無線電監測站工程師王彤說,回去要找廠家定制類似暖寶的裝具對裝備進行保暖。

“張家口市崇禮區溫度沒這麼低,但是風大,體感溫度可能和這裡一樣。”聊起2022年冬奧會無線電安保任務,河北省無線電監測站主任科員劉鵬表示,針對可能遭遇的問題,我們會早下手早解決,打好有准備之仗。

國防科技大學電磁頻譜技術與管理教研室副主任吳東,給大家進行寒地電磁頻譜管理分隊戰斗行動授課。讓記者佩服的是,那天拂曉時分,氣溫-32℃,正當大家在基地附近進行晨跑和隊列訓練時,他已跑完5公裡回來,帽子邊緣滿是冰霜。“每公裡用時比平時慢一到兩分鐘。”他的目的是實測寒地跑步用時,他寄語大家加強體能訓練。

嚴寒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暴露問題、積累經驗,找到應對之策。對於大家的表現,集訓隊政委張紅衛說:“這既是將來執行2022年冬奧會無線電安保任務的一次預演,也是對預備役頻管部隊提升高寒條件下頻譜管控能力的一次錘煉。”

集訓人員都非常珍惜這次難得的練兵機會,不畏嚴寒,以極大熱情投入演訓之中。5天裡,集訓隊開展了野外防寒、裝備耐寒、任務等級轉換實施、寒地電磁頻譜管理分隊戰斗行動、指揮所信息節點構建等課目實戰化訓練,舉行了監測測向理論和實操競賽。

有與無的辯証

電磁空間磨礪本領

電磁頻譜管控的作用是什麼?和電子戰有什麼區別?什麼是電磁頻譜戰?

作為集訓隊一員,置身電磁尖兵隊伍之中,首先要明白這些問題。為此,記者不斷向身邊的戰友“求科普”。國防科技大學博士趙楊告訴記者:“我軍電磁頻譜管理,側重己方人員,主要目的是維護頻率使用秩序,確保無線電安全,而電子戰強調電子對抗,敵我攻防。”

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

一個未知信號能干擾“神舟”飛船的返回,一個車載MP3播放器會干擾到無人機的使用……眼睛看不見,但是設備能捕捉到。所有需要使用無線電頻率的設備,比如手機、廣播、無線話筒、導航等等都是用頻設備,武器平台的通信和制導也需要用頻,如雷達、導彈、無人機等。電磁信號沒有邊界,頻譜管控不分軍地。隨著高科技裝備越來越多,電磁環境也越來越復雜,各類用頻設備的正常使用離不開電磁空間秩序的維護。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並不是沒有用,是因為沒有認識到其作用。“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電磁空間是陸、海、空、天、網之外的“第六作戰域”,對戰局勝負起著關鍵性作用。

“冰雪礪劍-2018”實戰化訓練,參訓官兵正是在看不見的戰線上試比高。風雪有痕,硝煙無聲。12月5日,一場電磁頻譜戰在阿爾山打響。根據演習作戰想定,集訓隊作為電磁頻譜分隊加入整體作戰行動,在作戰集群內擔負電磁頻譜管控任務。

記者第一次離戰斗這麼近,趕緊集中精神記下每一步部署。搜索頻率、捕捉信號,屏幕上跳動的波紋,在記者看來十分復雜的高科技設備,按照分發的設備《快速使用手冊》,似乎也可以按部就班地使用。

電磁頻譜分隊以班為單位,制訂物資器材准備計劃和機動方案。很多隊員第一次參加這樣的集訓,第一次在演習中接觸具體的戰斗部署,第一次有機會把熱血從軍報國志付諸行動。這是一支戰斗力特別強的隊伍,大家根據工作經驗,針對寒區戰場實況,提出很多可圈可點的建議,例如使用干擾壓制設備時要謹慎,行進中對講機使用密語等。

對演習方案進行細化之后,分隊緊急拉動,開赴模擬作戰區域,途中對設置的緊急情況進行有效處置,保証分隊人員和裝備器材的安全,以及己方裝備電子頻譜的保密。

演訓從准備、實施到最后的撤收、轉移,流程完整,訓練要素齊全。這次集訓集結了軍地無線電領域的精銳力量,他們長期奮戰在這個領域,裝備先進、經驗豐富、技術精湛,工作崗位就是他們的戰時崗位。經過實戰化訓練,集訓隊員加深了對軍隊的了解,提高了軍事素質,錘煉了軍人作風,當那一天來臨,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軍與民的攜手

深度融合力量倍增

一次別開生面的座談會,讓記者感受到軍民融合產生的巨大能量。

此次訓練採取混編模式,參訓人員中既有現役部隊官兵,又有預備役官兵﹔既有“未入隊先上戰場”的擬預編人員,又有首次參加預備役部隊訓練的地方人員,包括60后到90后各年齡層次。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交流經驗,電磁頻譜中心特意組織了一次全體人員參加的座談會。座談會圍繞集訓感受、如何做好頻譜管控展開,每個人都很專注,紛紛建言獻策,記者也深受感染。

“這次對頻譜管控部隊所用的設備和部隊需求有了了解,以后可以更好助力國防發展。”

“這次建立了聯系,以后遇到相關軍地協調問題知道應該聯系什麼部門。”

“在保密的前提下,地方無線電管理部門對駐軍部隊的用頻應有大致的了解,部隊也要懂無線電知識,避免軍民用頻互相干擾。”

“軍地應建立順暢的常態化聯絡協調機制,業務交流、聯合保障、聯合演練機制。”

“應加強頻譜數據積累,建立數據庫,在軍民頻譜數據上實現融合。大數據隻有加以分析運用,才是有用的信息”……

在電磁頻譜中心政委徐堃的主持引導下,大家暢所欲言,談的都是真問題、真感受。他們對無線電事業、對國防事業的強烈責任心,讓記者相信,有這樣一支中堅力量,一定會將我們軍地電磁頻譜管理事業做好、做強。

事實上,電磁頻譜中心是我軍第一支依托國家行業系統組建的新型高技術預備役部隊,是一支精銳的戰略作戰力量。成立8年多以來,多次圓滿完成全國全軍重大活動的頻譜管控任務,是軍民融合發展的先行者。一次實戰化訓練,一支預備役部隊,集合起全行業的資源和力量,激發起國防動員潛能與活力,為國防事業增添新動能。

在無線電行業,地方所使用的設備非常先進,人員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基礎設施建設到裝備、人員,都可為國防事業提供助力。

穆志雄是內蒙古自治區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監測員,這兩年他參與了朱日和沙場閱兵、“和平使命-2018”聯演無線電安保任務,成為首批走出國門的預備役人員。提起穿上軍裝執行任務的經歷,他的驕傲之情溢於言表。

阿爾山訓練基地正是在內蒙古自治區相關部門大力支持下建設起來的。預備役上校、內蒙古自治區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劉興志介紹,基地是一個絕佳的平台,為軍地電磁頻譜管控力量搭建橋梁,既服務於經濟建設,也為國防事業出力。作為電磁空間練兵場,預備役頻管部隊在這裡學習打仗,從這裡走向戰場。

孫廣東是黑龍江無線電管理局工程師,他說出了很多尚未加入預備役的參訓人員心聲:“現在的我是一名集訓隊員,將來希望正式成為光榮的預備役戰士,為國防建設、軍民融合和電磁頻譜管理事業貢獻更大的力量。”(張蕾)

(責編:趙苑旨(實習生)、羋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