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列裝新型超輕魚雷 應對未來水下戰爭

![]() |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超輕型魚雷(圖片來源:環球時報) |
據外媒報道,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近日宣布,已經成功為美海軍研制並測試新型超輕魚雷。該魚雷是化學熱動力魚雷,可裝備於波音P-8A“波塞冬”反潛巡邏機、諾·格MQ-8C“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等武器裝備上。那麼,新型魚雷在未來水下作戰中將扮演怎樣的角色?美國軍隊為何如此看重水下新型武器裝備的研發?
新型魚雷,旨在應對未來水下戰爭
現代戰爭中,潛艇等水下作戰利器能夠利用水層掩護進行隱蔽活動,有較大的自給能力和作戰半徑,可以對敵方實施突然襲擊,威脅性較強,因此反潛作戰的武器裝備是各個國家發展的方向。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已成功為美國海軍制造並測試了首批新型超輕魚雷。魚雷原型基於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應用研究實驗室的設計,該設計於2016年分配給國防工業制造商。 新型魚雷比諾斯羅普公司為美國海軍生產的重量級MK-48和輕型MK-54魚雷小得多。該原型機長隻有2.15米,重量不到100公斤,比美國海軍目前使用的傳統尺寸的魚雷輕16倍,幾乎小3倍,這種輕型魚雷可以“兼作潛艇的硬殺制”。
“超輕型魚雷”是對美國海軍“緊湊型快速攻擊武器”計劃的回應。在過去的十年間,美國海軍一直在努力開發一種新型魚雷系統,其核心目的是開發一種通用型超輕型魚雷,可以替換使用多種戰斗部、制導系統,以及針對某些特殊任務優化其他系統,也就是要研制一種未來通用的水下作戰工具,“超輕型魚雷”適應了美國海軍這種“一雷多用”的要求。
“超輕型魚雷”作為攔截敵方魚雷的“硬性殺傷”攔截器,能夠通過撞擊或爆炸摧毀來犯魚雷。作為一種小型攻擊武器,“超輕型魚雷”可以增加潛艇的載彈量以及提高武器的靈活度,可以對某些小型目標使用,比如無人潛航器等,可以節省標准魚雷和導彈。同時,使用小型魚雷易於隱藏,不易被捕捉,可以在短時間內鋪設更大的雷區。
多“器”並舉,推進美國水下武器裝備發展
從美軍裝備新型魚雷不難看出,美軍已經將深海作為未來戰爭的重要戰場之一。為了應對未來深海戰爭,美軍在研制新型魚雷的同時,也在大力發展無人潛航器等武器裝備。據美媒報道,美國海軍正在考慮研制並裝備超大型無人潛航器和無人水面艦艇,以較低成本提高攻擊力。
與有人潛艇相比,無人潛航器具有使用靈活、隱蔽性強、適應復雜海況、可有效減少人員傷亡、成本低等優點。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尤其是小型化模塊技術、高性能電池、通信導航以及控制技術的發展,世界無人潛航器的發展水平邁上了新台階。著眼未來,無人潛航器能力發展的重點領域表現在多個無人潛航器、無人潛航器與其他作戰平台的編隊協同作戰,和進一步提高通信導航定位能力兩個方面。
不僅是無人潛航器,美海軍的艦載激光武器項目多年前就已經實施,相關項目可謂是五花八門,並且進行過多次試驗。早在2014年,美軍就在“龐塞號”兩棲攻擊艦上部署過33千瓦的LaWS固體激光武器原型機,之后又測試過“奧丁”系統等多種系統。
此外,美國海軍還特別重視網絡化對艦攻擊武器的發展,旨在應對海軍艦艇受到的威脅。2015年,美國海軍提出分布式殺傷作戰概念,以構建小型編隊為目標,以強化水面、水下、空中反艦能力為重點。在此概念的需求牽引下,美國海軍加快對艦精確打擊武器建設,通過升級捕鯨叉、研制遠程反艦導彈、改進戰術戰斧巡航導彈等措施,重新確立其在反艦作戰的優勢地位。
美軍無人潛航器的研制與更新、新型魚雷的研發與列裝等措施,表明水面和水下的戰略地位越來越高,尤其是深海已經逐漸從戰略“凍土”變為各方爭奪的“熱土”,這將給潛在戰略對手造成不小的威脅。在避免大型局部沖突的爆發的同時,又要提高深海的軍事存在,武器無人化、快速化、輕型化將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水下作戰,未來繞不過去的坎
人們在對海洋不斷地探索中發現,海底資源及海床礦藏具有巨大的經濟潛力,同時水下空間和海底可以部署大量的軍事力量,對各個國家未來作戰將產生極其重要的戰略影響。因此,世界有些國家軍隊越來越重視這誘人的海底世界。
俄羅斯非常重視前沿技術的發展,在2017年俄羅斯發布的《國家武器裝備》中強調,將以新概念武器及國防前沿技術為研發重點。近年來,俄羅斯為了加強水下作戰的威懾力,加快水下無人系統重點裝備的研發,不斷增加在研和在役的無人潛航器項目,從而應對部分國家的水下威脅。
美國為了獲得海底資源的優先使用權、加強自身水下作戰威懾力,採取了一系列舉措。
逐漸實現水下作戰“無人化”。美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宣布向六家公司授予“琵琶魚”項目合同,該項目旨在尋求創新型自主機器人解決方案,能夠在不具備GPS能力與水面通信條件的深海航行進行任務。美國積極推進水下無人系統和水下態勢感知多個項目,隨著水下作戰能力的不斷提升,美國在水下作戰領域上有了巨大的突破。
開發異構海上通信架構。美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發布“即時海上交戰信息”項目廣泛機構告知書,將開發異構海上通信架構,並在海上完成演示驗証。“即時海上交戰信息”項目將重點關注網絡協議、服務質量和信息交換等技術,同時要掌握水下環境對網絡鏈接距離、容量、延遲和安全的限制。該項目設想採用動態可重構的響應式架構,將吸收水下通信和海上無人系統前沿技術。(何天玉、張興川、黨新龍、敖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