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戰略支援部隊某部測繪應急保障分隊挺進演習場

從“保障隊”向“戰斗隊”加速轉型

2021年01月04日08:36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戰場應急保障作業。徐先貴 攝

寒冬時節,朔風凜冽。某戰區演習場上硝煙彌漫,一場實兵對抗演習正在激烈進行。

“中軍帳”內,來自戰略支援部隊某部的參謀張浩和馬鋼箭,在測繪席位上緊張忙碌著,密切關注演習戰況。

“請快速提供演習地域的影像和各種地理信息數據!”演習指揮員下達指令。

“是!”張浩和馬鋼箭響亮作答。不一會兒,各種作戰需求信息通過網絡系統源源不斷地推送至顯示屏上。火炮打擊地域的毀傷情況等評估參數一一展示在指揮員面前,為實施作戰指揮決策提供了依據。

其實,“中軍帳”測繪席位上兩個人的戰斗背后,是一支測繪應急保障分隊提供的強力支撐。

記者了解到,這支測繪應急保障分隊雖然規模不大,但卻攜帶專業裝備器材數百台(套),是一支專業要素配備齊全、作戰保障能力過硬的戰斗隊。他們挺進演習場,帶來了許多變化:以往演習,指揮員下達作戰決策,需要從后方調取各類軍事地理信息產品做支撐﹔如今,他們短時間內就能有效獲取數據、快速採集處理、及時推送成果。

從戰前保障到全程參與作戰,測繪應急保障分隊這個“小窗口”,折射出該部在深化改革中轉型升級的跨越和重塑——

該部前身是一個生產軍事地理信息產品的技術型單位。那時,該部官兵基本不出營門,坐在作業室內一門心思搞生產。隨著職能使命的延伸拓展,他們主動深入一線部隊了解需求,不斷加強業務體系建設和信息預置建設,精准提供定制服務。

“建設一支打仗型保障力量,刻不容緩!”該部調整改革后,為有效融入聯合作戰體系,快速提升支援保障能力,首任黨委班子將目光聚焦在測繪應急保障分隊建設上。

種好“試驗田”、建好“樣板間”並非易事。僅測繪應急保障分隊建設方案的擬制,該部就先后4次推倒重來,直到第5版方案才得以過關。

有了“路線圖”,測繪應急保障分隊的實際建設仍有“攔路虎”。要素如何設置、車輛如何編配、器材如何配置……面對新課題,很多過去的業務骨干、技術能手成了“新兵”。

“不能身子進入了新時代,思維還停留在過去時。”該部領導帶領參謀們集智攻關,不僅完成測繪應急保障分隊的初步構建,還探索形成“1+X+1”編組力量模式:“1”是指揮控制小組,“X”為靈活的多個專業編組模塊,“1”是綜合保障模塊,按照直前准備、裝載編隊、應急拉動、地域展開、實施作業、野營住宿、收攏撤回等7個方面組織實施。

從那以后,該部官兵越來越多地走出作業室,頻繁參與演練拉動。

“拉的是過程,動的是觀念。”該部領導告訴記者,“隨著演練頻繁開展,‘戰斗隊’觀念在官兵頭腦中越扎越深。”

在反復拉動演練過程中,該部探索出的保障要素模塊化編組模式,展現出較強的實戰能力,受到上級領導機關和兄弟單位的好評。

試點任務取得明顯成效,該部沒有舉辦慶功會,而是召開了一場檢討式總結反思會。全體官兵刀口向內,深入剖析梳理,查找出專業預案內容還不夠實、參演人員戰術基礎薄弱、后勤自給自足能力不強等5類問題。

對照問題清單,該部開始逐個“挂賬銷號”:參與拉動演練的人員劃定上,由先前承擔試點任務的人員,逐漸拓展至全員參訓,結合群眾性練兵比武競賽活動,重點訓練7類16個課目﹔進一步探索創新測繪應急保障分隊野營拉動訓練流程和內容,並把新要素、新數據、新戰法及時充實到戰備預案中,完善形成了1個主案、3個計劃、20個作業方案﹔在拉動演練中設置實戰化任務背景,增強各級指揮員臨機決斷能力,全面提升官兵在近似實戰條件下的應急保障能力……

去年9月,該部接到某戰區聯指中心實兵演習需求,測繪應急保障分隊無人機專業模塊奉命出征。在技術資料室主任唐愛波的帶領下,5名官兵機動千余公裡,4天時間圓滿完成無人機航攝任務,並連夜進行數據處理運算,為實兵演習提供了精准的數據保障。

“測繪兵是戰斗員技術員一肩挑。”唐愛波深有感觸地說,未來戰場沒有“前方”與“后方”之別,測繪兵在提供數據的同時,也要時刻准備戰斗。

為進一步優化應急支援保障機制,前不久,該部再次對測繪應急保障分隊進行“改版升級”。就在記者採訪時,該部測繪應急保障分隊又有3個專業模塊,根據某戰區下達的保障需求,在一營營長劉棟的帶領下,兵分三路奔赴演練場……

據統計,3年來,該部測繪應急保障分隊出色完成各類應急保障任務30多項,“在保障中戰斗、在戰斗中保障”的觀念深入人心。

(責編:陳羽、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