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斜杠青年”成為官兵追求的新風尚

2021年04月21日09:04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第83集團軍某旅武裝偵察連組織拳擊擂台,激發官兵血性膽氣。 曹陽 攝

軍營生活,不止一種選擇

平日裡,刀鏟在手,煎炒烹炸﹔演習中,偵察准確,火力引導及時﹔閑暇時,車技嫻熟,絕塵而去。這是炊事班長/偵察兵/特種車輛駕駛員牛非非的多彩軍營生活。

像這樣需要用“/”來區分多項技能的官兵在當代軍營中並不鮮見,他們有個很“潮”的稱呼——“斜杠青年”。

打開第83集團軍某旅人力資源科人才數據庫軟件,除了有導彈、雷達、電抗等專業人才信息登記外,還有信息採集員、心理疏導員、網絡維護員、軍體輔導員等14種特殊人才信息。其中,“斜杠青年”比比皆是——

王志杰:導彈發射手/導彈戰車駕駛員/導彈維修技師。

劉曉飛:導彈技師/旅心理咨詢師。

劉學:雷達操作手/攝影師/記者。

……

鮮活的例子激勵著官兵奮進。將身邊的“斜杠青年”作為榜樣,以更多“身份”入選人才數據庫,悄然成為很多官兵的追求。

“我想成為劉班長那樣的人。”進入心理咨詢室前,新兵小胡這樣說道。

心理咨詢室裡,該旅導彈二營發射制導連四級軍士長劉曉飛正笑容滿面地等待著小胡的到來。

“閉上眼睛,跟著音樂慢慢深呼吸,想象自己在大海邊上,感受海浪拍打岩石的美景……”伴隨著劉曉飛輕柔的話語,小胡慢慢放鬆了下來。

“這叫正念減壓心理療法,除心理治療外,我們也定期給官兵開展心理放鬆活動,組織官兵心理行為訓練。”劉曉飛說。

下午到了訓練場,心理咨詢室內柔聲細語、笑容滿面的劉曉飛瞬間收斂了神情。那位連續7年擔任導彈發射主操作手的“金牌”導彈技師“又回來了”。

該旅人力資源科科長田磊介紹,如今,像劉曉飛這樣的“斜杠青年”正在不同的崗位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人力資源科在該旅隨機抽取300余名官兵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8.4%的官兵確認身邊有“斜杠青年”﹔42.5%官兵認為自己是“斜杠青年”﹔59.5%的官兵認為“斜杠青年”可以高效利用時間。成為擁有更多“斜杠”的軍營青年,正在成為該旅官兵追求的新風尚。

“斜杠青年”,詮釋“藝多不壓身”

清晨6點,起床號喚起火熱的軍營﹔晚上10點,熄燈號畫上一天的句號。

軍營生活本就滿滿當當,“斜杠青年”們更是軍營中最忙碌的那群人。日常訓練、技能學習、身兼多職,他們的休息時間被大幅壓縮,多地點之間、線上線下往來奔波是常態。

何必這樣“為難”自己?每名“斜杠青年”都有自己的答案。

劉曉飛剛接觸心理學時,是出於克服自身“短板”的需求——戰場上瞬息萬變,導彈發射技師需要縝密的心思和精細的操作。剛當上主操作手時,他總“心裡發慌”,每次實彈射擊壓力都非常大,能隨時自我調節心態尤為重要。

在旅裡鼓勵下,2016年起,劉曉飛開始學習心理學。最開始一兩年裡,他也不怎麼和別人交流。

改變,發生在2018年——

一名戰友軍事素質過硬,平時是業務骨干。某次演習中,他的心理狀態出了問題。當時,那位戰友轉了士官,剛剛當上導彈發射主操作手,又趕上部隊進行調整改革。他的心理狀態沒能及時跟上調整,導致在考核中“掉了鏈子”。

這一切讓劉曉飛非常受震動。他及時運用所學知識為那名戰友做了心理疏導。打開心結后,那名戰友最終平穩度過“轉型期”,在接下來的演習中表現出色……

現在,劉曉飛已經取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經常為戰友疏導心理問題。“高強度訓練中要勞逸結合。研究心理既能調節自己,也可以幫助身邊戰友,這些都與我的主業是相互促進的。”劉曉飛說。

相較於劉曉飛的答案,該旅導彈一營發射制導連二級軍士長王志杰的回答,帶著一絲“無奈”。

“我身后的‘斜杠’,是被這個不斷改革的時代‘逼’出來的。”王志杰說。

王志杰本是一名導彈發射手。2013年,他所在的高炮營改制換裝為導彈營。面對新裝備,營裡要求所有人員必須通過考試競爭上崗。那段時間,王志杰沒日沒夜學習新裝備、背記新理論,終於順利通過考核。

不久,新的軍事訓練大綱明確規定:導彈班班長必須兼任戰車駕駛員。王志杰當兵的第8個年頭,又“被迫”從零開始學習特種車輛駕駛。

好不容易掌握了駕駛技術,訓練場上又出現了新情況——

一場實兵對抗演習中,導彈戰車突然報警,遲遲不能收到雷達傳來的空情信息……

作為班長,王志杰認識到:“信息化裝備維修保障,不能依賴廠家。如果自己僅僅當個操作員,就難以在未來戰場打勝仗。”於是,王志杰又開始逼著自己修煉第二道“斜杠”——學習導彈維修技術。

“打仗需要,不得不學”,是許多官兵成為“斜杠青年”的最初動力。

隨著學習的深入,“上了戰場,藝多不壓身”則成了官兵們想擁有更多“斜杠”最強勁的動力。

當前,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改革不斷深入,編制體制大幅調整,官兵遂行任務從相對單一到多元多樣,這些都對官兵綜合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多學點兒總是沒有壞處的,也是為自己在軍旅道路上走得更遠做准備。畢竟,沒人想被時代‘淘汰’。”王志杰說。

許多戰友不想在戰場上被“淘汰”,也不想放棄生活裡的“最初夢想”。

該旅作戰支援營雷達偵察連上士劉學的“斜杠”,發端要早得多——11年前,還在讀大學的他就是一名十足的影視發燒友,每天夢想著拍出屬於自己的作品……

沒想到,這個夢想在軍營實現了!該旅《利箭新聞》電視節目每周出一期,從策劃、拍攝到剪輯制作,劉學都要具體負責。迄今為止,他已經堅持做了400多期節目。8年多來,軍營生活的點點滴滴,在一幀幀畫面中清晰如昨,一茬茬官兵的火熱青春,出現在鏡頭中、屏幕上。

除此之外,劉學還是旅電視台王牌欄目《官兵訪談》的主創人員。為了講好身邊標兵的故事,他經常和受訪戰友一起加班加點,深入挖掘一線的鮮活故事。

最近,劉學又給自己“加壓”——在網上開了一個名為《“學”說》的專欄,旨在用官兵自己的話講述身邊的故事,呈現軍營酸甜苦辣。為了完成好這些工作,劉學幾乎從沒在晚上12點前睡過覺。

“我希望我拍的片子被更多人看到。”提起拍視頻,劉學有說不完的話,“用自己的專長服務官兵,我實現了自己當導演的夢想,戰友們的夢想也在熒幕上得以精彩呈現,大家都有獲得感,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這些年,劉學為各大電視台提供了數百條新聞線索。“你想,戰友們的爸爸媽媽能在電視裡看到他們,這是多大的激勵啊!”劉學說,“我從不覺得苦。記錄軍營故事,更好地傳播軍營故事,激發官兵的工作熱情,這些就是我想做的事,我願意為此付出。”

每一個“斜杠青年”都有不同的發展方向,每一份答案也都有不同的指向,而每一個指向最后又回到同一個終點——為了更好地服務備戰打仗的主責主業。

獲取“斜杠”,風光背后是苦功

“斜杠青年”,人前才華橫溢、風光無限,人后卻各自有著數不清的艱辛和拼搏。

剛接觸某新型導彈操作時,王志杰面臨無教材、無經驗、無教員的“三無”窘境。為此,他沒少往廠家打電話。一次,他好不容易休個假,卻沒有回家——向營裡領導請示后,他要自費去參加培訓班。

王志杰的第一站,來到北京某科研院所。那裡正組織某型導彈維修課程的培訓。他每天早上6點就起床趕往培訓地點,晚上8點才結束一天課程回到招待所。

一天,正在參加培訓的王志杰又獲悉:鄭州某院校正組織某型導彈故障排除培訓,屆時會有多名廠家師傅現場授課。

“機會難得,錯過了就得等一年。”想到這裡,王志杰向北京的老師請了5天假,直接奔赴鄭州參加培訓。他一頭扎進訓練場,白天請教師傅,晚上自己摸索,僅用3天時間就掌握了原本安排7天授課的課程。返回北京后,他繼續靜下心來參加培訓班,最終以考核全優的好成績結業。

王志杰深有感觸,作為一個“斜杠青年”,既要不斷精通本職工作,又要學習研究新領域,每一個“斜杠”,都是通過自身努力突破專業界限后得到的“勛章”。“斜杠青年”光環的背后是無數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

以劉學為例,他平時幾乎毫無空閑時間,睡眠時間也總是壓縮再壓縮。某次演習中,他凌晨兩點去拍攝行進中的車隊。畫面拍完,車隊已經走遠了。他不得不在野外徒步,走到第二天中午才“找到組織”。

軍營裡的青春,總是與拼搏密不可分。

據統計,近年來,該旅每年有40余名官兵參加成人自考,完成學歷升級﹔67%的官兵通過“軍職在線”APP等學習特長和專業知識﹔官兵人人參加網上軍事職業遠程教育。

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該旅政治工作部主任王利飛說,造就“斜杠青年”既需要單位創造成長成才的好環境,也需要通過官兵自身的不斷學習努力,超越自我,實現夢想。選擇“斜杠”,就必須吃得下苦、受得了累、耐得住寂寞。

保持冷靜,“斜杠”並非標簽

“斜杠”人生,看起來是“魚與熊掌兼得”,但也有人“竹籃打水一場空”。他們的經歷給年輕官兵敲響了警鐘。

該旅勤務保障營修理連的小劉,畢業於汽修專業,剛剛轉改士官就被挑到修理連工作。連隊看重他的汽修特長,先后3次選送他到院校進修學習。掌握一些技能后,小劉也開始為自己的軍旅設置“斜杠”,他希望成為汽修技師/律師/健身教練。

最初,小劉信心滿滿,每天堅持看書學習。但是隨著學習深入,他總感覺力不從心,經常繞開難點問題,學一下這個、看一下那個,走馬觀花、蜻蜓點水,試圖通過速成獲得成功。

最終,小劉沒有通過高級職業技能認定,也未拿到律師資格証,健身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不得不遺憾退伍。

修理連指導員唐洒洒認為,當下部隊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部隊管理更加以人為本,官兵有足夠空間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軍旅生活,“斜杠”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要成為“斜杠青年”,畢竟不是每一名官兵都具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要懂得如何合理分配時間、規劃自己知識體系,不要盲目追求“斜杠”,掉進“樣樣都會、樣樣不精”的陷阱。

在軍營,“斜杠青年”要完成自我超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那些想要開啟“斜杠”人生的官兵,該旅人力資源科科長田磊建議,首先還是要做好本職工作,這是開辟第二專業的前提﹔其次,要有限選擇符合軍人職業需要的“斜杠”,便於利用已有技能拓展關聯領域﹔第三,還要以興趣為導向,隻有自己喜歡,才能堅持到底,有所收獲。

(責編:陳羽、任佳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