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美國防預算繼續高位運行

2021年06月07日10:06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美空軍將繼續推進B-21戰略轟炸機項目研發

5月28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向國會提交任期內首份國防預算案。從這份國防預算案的總體情況看,美軍將加大顛覆性技術和先進武器裝備研發投入,同時大幅削減老舊武器裝備。美國2022財年國防預算繼續高位運行,引發外界廣泛關注和較大爭議,未來也將對美軍建設產生重要影響。

首份國防預算出爐

根據拜登政府向國會提交的2022財年預算申請,國防預算總額為7530億美元,其中7150億美元撥給國防部,另有380億美元撥給能源部,負責核彈頭的研發與維護。具體來看,陸軍預算總額為1740億美元,較2021財年減少15億美元﹔海軍為2070億美元,較2021財年增加46億美元﹔空軍為2040億美元,較2021財年增加88億美元﹔太空部隊為175億美元,較2021財年增加21億美元。美國防部其他單位預算總額為1178億美元,與2021財年基本持平。

總的來看,美國2022財年國防預算有以下突出特點。

一是加大研發投入。2022財年國防預算中,研究、發展、試驗與鑒定經費高達1120億美元,較2021財年增長5.1%。美國防部長奧斯汀稱其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研究、開發、測試評估預算申請”。研發支出增加的部分主要投入微電子、高超音速武器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比如,美軍計劃投入23億美元研發微電子技術,投入8.74億美元研發人工智能技術,投入3.98億美元研發軍用5G技術,投入38億美元研發高超音速技術。

二是強化威懾平台建設。從武器上看,2022財年國防預算要求為美軍核力量建設投入277億美元,以持續推進B-21戰略轟炸機、哥倫比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下一代空射戰略巡航導彈和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研發。從地區上看,2022財年國防預算計劃為“太平洋威懾倡議”申請51億美元經費,其中49億美元用於提高聯合部隊的打擊能力,包括投資“戰斧”系列導彈等。

三是加快新舊武器更替速度。美軍計劃在2022財年退役大量老舊武器裝備,其中空軍計劃退役42架A-10攻擊機、48架F-15C/D戰斗機、47架F-16C/D戰斗機、20架RQ-4“全球鷹”無人機、18架KC-135加油機、14架KC-10加油機、13架C-130H運輸機和4架E-8指揮機。海軍計劃退役7艘導彈巡洋艦和4艘瀕海戰斗艦等。

引發國內廣泛不滿

對於拜登政府公布的首份國防預算案,美國國內出現諸多不滿聲音。

共和黨方面,俄克拉荷馬州共和黨人、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高級成員吉姆·殷霍夫稱:“拜登總統申請的國防預算不能為我們的軍人提供他們需要的資源、設備和訓練。”阿拉巴馬州共和黨眾議員邁克·羅杰斯更是發表聲明指責拜登“謊報軍費”。他認為,新財年國防預算僅比2021財年增加110億美元,漲幅甚至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

民主黨方面,芭芭拉·李、普拉米拉·賈亞帕爾和馬克·波肯等民主黨籍眾議員對這份預算難掩失望,他們呼吁聯邦政府削減已處於過剩狀態的國防預算,將更多資金投向教育、醫療、就業等民生領域。克林頓政府時期的美國勞工部長羅伯特·賴克說,五角大樓一年花掉7150億美元,一天花掉20億美元,一分鐘花掉100余萬美元,“我們最不需要的就是更大規模的軍費預算”。

從軍方來看,美各軍種已開始爭奪軍費“蛋糕”。美海空軍等軍種認為,陸軍在未來戰爭中發揮的作用有限,因此,應大幅削減經費預算。近期,部分國會議員指責陸軍預算削減過少,對此,陸軍出身的美國防部長奧斯汀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萊回應稱,陸軍不打算為其他軍兵種“買單”,所有軍種都需在項目取舍中作出艱難選擇,2022財年國防預算必須充分資助陸軍六大現代化優先項目。

連鎖反應值得關注

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國防預算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拜登政府上台后,雖然推翻了特朗普政府的諸多政策,在國防預算問題上卻與前任保持高度一致。此次2022財年國防預算結果便是明証。展望未來,美國新財年國防預算或將對美軍建設發展和國內安全穩定產生負面影響。

一方面,謀求絕對軍事優勢的步伐或將加快。從新財年國防預算的分配情況看,美軍的投入重點是前沿軍事技術和持久威懾能力。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研究員亞歷山德拉·馬克斯泰納認為,美國軍費支出增加主要是由於研發領域的大量投資,以及在核武器現代化和新型武器採購等長期項目上的開支。米萊也表示:“我們正努力增加投資,這些投資將在數年后帶來巨大回報,使我們能夠與任何對手競爭。”

另一方面,深陷窮兵黷武泥潭或將難以自拔。美國在新財年國防預算中加大研發投入,削減老舊裝備,是在為未來大國競爭做准備。美國瞄准大國競爭,不斷擴充軍力,無助於新冠肺炎疫情緩解和其他問題的解決,反而會消耗大量經濟資源,影響安全發展。尤其是在美國國內產業空心化問題日益凸顯、經濟增長缺乏實體支撐的背景下,巨額國防預算很可能成為其“無法承受之重”。(林源)

(責編:陳羽、任佳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