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一次從“0”到“1”的躍升

2022年03月16日14:43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從靶機操作間走出,寒夜裡的營院一片靜謐。望著點點星光,上士徐為艦不由想起白日裡御風飛行的“蜂群”。

白天,徐為艦剛剛完成了對某型靶機的第18次優化。

在此次飛行訓練中,一架靶機剛被拋起就因供電不足而墜地。兩天后,靶機隊將再赴訓練地域驗証改進成果。訓練一結束,徐為艦就鑽進了靶機操作間,埋頭在繁雜的電路中繼續攻關。

徐為艦是西部戰區空軍某地導旅教導隊教員,也是該旅“航模靶機隊”的骨干成員。

白天的訓練中,雖然起飛不利,但他們所扮演的“空中藍軍”還是給防空戰位上的戰友們帶去不少困擾——在遍布積雪的山谷中,“空中藍軍”的數架靶機,以不同高度編隊飛行,模擬“低慢小”目標,檢驗防空力量的搜索發現能力。

很難想象,這支讓全旅官兵又愛又恨的“空中藍軍”,幾年前還是一個隻有3人的興趣小組。

徐為艦一直有個當飛行員的夢,大學畢業后參軍入伍,雖然如願穿上空軍軍服,卻離藍天和戰鷹都有不短的距離。一次休息時,他刷短視頻看到了有關航模的科普資料,這讓他重燃飛行夢,“我雖然當不了飛行員,但可以試試當個‘地面飛行員’嘛!”

因為共同的興趣,他和教導隊的兩名戰友開始自學航模知識,自費從網上購買材料並在業余活動時間組裝、試飛,真的在地面上當起了“飛行員”。

第一次成功放飛航模時,徐為艦從未想過,今后的軍旅之路會沿著那架“飛機”的航跡越飛越遠……

從60天搞不出1架靶機,到30天組裝13架靶機——

興趣是最好的“教練員”

在教導隊的陳列架上,有1架木質航模。

航模又小又破,可在航模靶機隊隊員心中,這架航模,是他們夢想起飛的原點。

那段時間,旅裡剛剛換裝新裝備。如何盡快形成戰斗力,盡快練出打仗本領?大家都有些發愁。

由於沒有相應編制,該旅沒有配發空中靶機。日常訓練時沒有實體目標,發射流程固然練得嫻熟,但上了戰場能不能真的打中,官兵心裡總有一個問號。雖然偶爾請到航空兵部隊配合訓練,但遠遠不能“解饞”。

教導隊陳列架上其貌不揚的“木飛機”,不經意間進入了旅黨委視線:沒有條件就自己創造條件,沒有“藍軍”不妨試著建起來。

“那時候的興趣小組,就像這架‘木飛機’一樣不起眼。民用航模和軍用靶機之間的性能差距也可想而知,對訓練質效的提升肯定也不一樣。與其瞻前顧后,不如先試著去做。攸關戰斗力的事,我們不想等。”回想往事,該旅領導說。

當時,興趣小組能不能把“玩具”飛出“藍軍”的效果,大部分人心裡都有個不大不小的問號。

這個“草台班子”中,徐為艦是為了圓自己的飛行夢。李東是為了實現自己“當兵上戰場”的初心,在教導隊負責整理教案和視頻資料的他,聽說興趣小組有更多機會出現在“戰場”上,果斷報名。陳琦有一點“飛”無人機的基礎,但只是負責進行空中攝影、檢驗偽裝防護效果……說到底,沒有人是成熟的靶機馭手。

更現實的困難是:要組裝出輔助導彈訓練的靶機,一是沒有專門的經費保障,直接買成品航模當靶機成本太高,且其性能也未必可以滿足靶機的要求﹔二是不懂相關專業技術,自己買零件組裝航模無從下手……

從零開始,一點一點摸索著往前走。為了搞清楚技術原理,3人訂購的航模雜志堆了厚厚一摞。他們扎在一堆找來的航模資料裡學理論,鑽進航模愛好者的聊天群,對著民間航模達人的教學視頻琢磨組裝技巧。

教導隊的學習室裡,時間總是過得很快。徐為艦記得,有一次大家學習討論得熱火朝天,再看表時已是凌晨……

一晃兩個月過去了,備受關注的興趣小組別說成功試飛,連一架靶機都沒有組裝起來,不少人調侃他們“雷聲大雨點小”。

“輕易就能實現的夢想,還能算是夢想嗎?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就好。”那段時間,陳琦時常這樣鼓勵戰友。他們猶如一顆深埋地下的種子,在沉默中積蓄力量,等待破土而出的那一刻。

興趣是最好的“教練員”。從基礎原理一點點“摸”,對著教學視頻一點點“摳”,曾經恍如天書的航模飛行理論漸漸鮮活起來。終於,他們邁出動手組裝靶機的第一步。

那一個夜晚,由教導隊學習室改造出的靶機操作間燈火通明。興趣小組將東拼西湊的零件一字排開,對著視頻各自組裝負責的靶機部分。

現在看來並不復雜的靶機,他們卻整整組裝了13個小時。不過,當操控著自己一點點調試的靶機翱翔藍天,3個人的眼裡,淚珠直打轉……

試飛成功,興趣小組拿到了走進演兵場的“入場券”。不久后,該旅赴戈壁深處進行實彈訓練。

那是興趣小組的“出道之戰”,也是他們成立以來最重要的一次考驗:成功組裝靶機只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能不能成功輔助訓練,才是決定未來的關鍵。

3人加班加點,在1個月內組裝了13架靶機。

那一天,興趣小組操控著自己組裝的靶機向地面目標扑去。臨近陣地時,一枚便攜式防空導彈迎面而來……

遠處的興趣小組沒有聽見爆炸聲,只是從監控鏡頭看到一道“光”貫穿靶機。

演練結束,興趣小組結伴在戈壁灘上尋找被擊落的靶機。沙礫間,平日視若珍寶的靶機隻剩下一些殘骸。

李東問陳琦:“班長,咱們辛辛苦苦做的靶機沒了,你不難過嗎?”陳琦回道:“咱們的興趣愛好能給戰友們的訓練幫上忙,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激勵他們再出發的,不僅是翱翔藍天的興趣,更是肩上的責任——

當“藍軍”就要有“滿廣志”的志氣

成功在“戰場”亮相后,興趣小組被旅裡賦予了更正式的稱謂:航模靶機隊。

更高、更快、更遠,是每一名航模愛好者的不懈追求。同樣,首戰告捷的陳琦也沒有安於現狀,他和戰友們有了一個更大膽的想法:我們“航模靶機隊”是全旅的“藍軍”,不能滿足於當便攜式防空導彈的陪練,要把目光投向全旅的主戰裝備。

“我們還能做些什麼?”陳琦帶著李東、徐為艦反復翻閱著教案,在主戰裝備的各個操作課目和訓練環節中尋找靈感。他們發現,如果能增加航模反射面,並在航模內部加裝信號源,就可以用來訓練雷達號手“搜索發現目標”等能力。

想到了就干。3人頻頻出現在訓練場,做了各種嘗試,但受限於現有條件,無一取得理想效果。

他們發現,攻克難關,必須讓航模體型更大、動力更強。

從小到大,看起來似乎只是外殼尺寸的變化,靶機隊最初也沒有覺得多難。當拆解完一架買來的廢舊大型航模靶機后,他們發現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小航模一般用電池供電,大航模往往要安裝汽油機﹔小航模內部構造相對簡單,大航模光是傳感器就有十幾種﹔小航模隻需要遙控器手動飛行,大航模一般是通過地面站編程進行航線設定……

向專業的無人機團隊“取經”后,他們發現,更大的難題在於——大型航模靶機的失控風險更大,動力系統也更容易造成安全隱患。

這時,一向敢沖敢闖的陳琦也不免猶豫起來:現在靶機隊對旅裡的軍事訓練也不是沒有貢獻,再進一步風險太大,是不是有些“貪心”了?

那幾年,朱日和系列實兵對抗演習在全軍引起極大反響,“藍軍”也成為新聞裡的熱詞。一次看新聞,坐在前面的教導隊隊長趙登高看到電視上的新一代“藍軍司令”滿廣志,忽然轉過頭對3人笑道:“你們就是咱們旅的‘滿廣志’。”

陳琦突然熱淚盈眶:“激勵我們再出發的,不僅是翱翔藍天的興趣,更是肩上的責任。”

為了當好“藍軍”,他們嘗試將通用航模知識與地空導彈訓練模式相結合,調整靶機的各項參數。

這是一條更難的路,許多內容在網上找不到詳細教程,他們就主動聯系相關廠家請教。3個月后,這支升級換代的“草根藍軍”攜新組裝的大型靶機試鋒大漠。

黃沙漫天,靶機迎風而起。飛行數十米后,靶機突然失控,猛扎進沙地裡。那種挫敗感,陳琦至今都記得。

看著沮喪的陳琦,李東和徐為艦默默上前扛回了墜落的航模。一向話少的徐為艦抱住陳琦的肩膀說:“再來,班長,咱不怕失敗。”

他們重新調整了氣動布局和內部配重。幾天之后,再赴訓練場,改造后的航模一飛沖天。那次,他們用靶機模擬不明空情先后在不同的高度層飛行,雷達操作員從復雜的反射波中發現了靶機留下的異常信號。很快,雷達顯示屏上被標定出一個新的小點。

戰后復盤,靶機隊第一次以全新“視角”看見了自己的靶機,也看見了一片新的天地……

興趣小組和“空中藍軍”,兩條完全不能畫等號的航跡因使命而重疊——

夢想的航線還在繼續延伸

冰峰之下,鐵流滾滾。機動途中,命令突至:“就地隱蔽,構筑臨時陣地抗擊‘敵機’。”

隨即,裝備展開,雷達旋轉,層層偽裝網下,導彈的尖端閃著寒芒。

與此同時,遙遠的一處荒地上,孤零零矗立著一個自行改造的舊方艙。艙裡,徐為艦全神貫注盯著屏幕,不時調整靶機的航線。

“發現目標!”“鎖定!”“發射!”利箭直插雲霄,遙望天際,一朵“煙花”燦然綻放。

屏幕中靶機的信號消失了,徐為艦知道,遠處的戰友又一次精准命中了目標……

驀然回首間,那個組裝1架靶機都要全員通宵熬夜的興趣小組,已成長為能組裝6類40架航模靶機的“空中藍軍”。

可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曾經並肩戰斗的戰友,難免會星散各方。

2019年,陳琦退伍。臨行前,在靶機操作間裡,3位戰友憶起一路走來的日子,感慨萬分。陳琦囑咐李東和徐為艦:“搞好靶機隊,可不能讓我們的心血白費了!”

2021年,李東退伍。還是在那間屋子,李東握住徐為艦的手:“加油,加油,加油!別讓我們留遺憾。”

也是這一年,新任教導隊隊長吳海東履職。上任第一天,他找到徐為艦:“航模靶機領域你比我熟,想做什麼就放手做,我跟你一起扛起這塊招牌。”

在單位的支持下,越來越多感興趣的戰友加入興趣小組,有些冷清的靶機房再度熱鬧起來。

徐為艦把3位戰友共同摸索出的經驗對新隊員傾囊相授。組裝靶機間隙,徐為艦也會和他們聊起以前的故事,回憶那些孜孜以求的不眠之夜……

老班長們離開了軍營,有些東西卻永遠留在了這裡,成為流淌在這支“空中藍軍”血脈裡的動能。不想等、不能等,為了夢想與責任,他們的航線還在繼續延伸。

那架曾在雷達屏幕中留下痕跡的大型靶機,他們又優化了26次。靶機的性能遠勝往昔,對戰友們的訓練壓力也不可同日而語。

教導隊副隊長郭陽清晰記得,那天,“空中藍軍”在空中久久盤旋,成功驗証某型雷達對目標搜索的最低高度。

隨著技術積累愈發厚實,許多尋常的零部件在靶機隊手中也不平凡起來。合理加裝配重塊,可以在平時模擬高原飛行訓練﹔加裝信號干擾器,可以檢驗反干擾作戰能力﹔優化地面站,可以提高集群編隊飛行能力……

如今,他們可以在對抗中模擬出不同作戰樣式,更好地創造訓練條件、構設訓練場景。

前不久,一場對抗在茫茫雪原中上演。雷達搜索技師在方艙內操作設備,手動跟蹤發現,始終一無所獲。

另一處“陣地”上,徐為艦一邊遙控一批兩架靶機,一邊向新隊員講解小間隔小距離模擬隱身飛機的飛行要點。

一切仿佛還未開始就已結束。裁判席宣布第一輪對抗結果:防空作戰失敗。

復盤時,某營營長王彪對著新鮮出爐的作戰數據感慨:“曾經的陪練已變成‘空中勁敵’,為我們積攢了寶貴的教訓。”

“打仗需要什麼,我們就努力創造什麼樣的條件,即使一時達不到,也要一步步向著那個方向努力。”徐為艦說,靶機隊的新目標,是根據主戰裝備和訓練需求隨時對靶機進行相應的模塊化改造,打造出一個移動的多功能“電子靶場”。

如今,靶機隊的新隊員也在飛速成長,不僅具備了獨立執行任務的能力,也總能在靶機改進中提出好的建議。

回顧靶機隊一路走來的磕磕絆絆,徐為艦時常感慨:新戰友很幸運,能更快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夢想。轉念一想,自己又何嘗不是幸運的呢……

大千世界中,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夢想,也許只是一粒小小的種子,可扎根於軍營這方沃土,享受強軍興軍的陽光雨露滋養,微小的種子也能開出燦爛的花。(郭豐寬 、馬嘉隆)

(責編:陳羽、唐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