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連續9年執行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迎回安葬儀式任務,北部戰區陸軍某旅官兵抒發情懷——

擎旗自有后來人

2022年09月30日08:45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圖①: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開始前,禮兵輕撫烈士棺槨。

圖②:風雨中,禮兵護送棺槨前往整理區。

圖③:北部戰區陸軍某旅組織官兵來到遼寧省丹東市抗美援朝紀念館參觀見學。圖為官兵在紀念塔下重溫入黨誓詞。

圖④:抗美援朝老戰士為禮兵講述戰斗故事。

圖⑤:第七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行。馬強、楊青 攝

編者按 今天,是我國第9個烈士紀念日。英雄烈士,是中華民族最閃亮的精神坐標。英雄烈士的事跡和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歷史記憶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全社會都應當崇尚、學習、捍衛英雄烈士。

先烈回眸應笑慰,擎旗自有后來人。連續9年執行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迎回安葬儀式任務的北部戰區陸軍某旅官兵,在一次次與英靈“對話”中,走過了一段不同尋常的傳承之路。本期視點,讓我們聆聽5名執行任務官兵的心聲。

中尉閻鵬、列兵李兆金——

儀式任務中洗禮思想

9月16日11時許,空軍“雙20”三機編隊到達沈陽桃仙國際機場上空,88位志願軍英烈終於回到闊別70多年的祖國。

“我們代您把戰友們接回家了!”迎回儀式結束后,已是第二次參與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迎回安葬儀式任務的禮兵閻鵬,第一時間與舅太爺孫鴻斌視頻通話,沒說幾句,這位年過九旬的老人已是淚濕衣衫。

孫鴻斌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參加過鬆骨峰阻擊戰。一次戰斗,孫鴻斌帶著10多名戰友掩護全團撤退,戰友大都犧牲,他自己也身負重傷。孫鴻斌經常給家人講戰斗故事,在閻鵬的心田裡早早埋下從軍報國的種子。巧合的是,大學畢業后,閻鵬參軍來到北部戰區陸軍某旅,該旅前身也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

去年,聽說單位即將執行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迎回安葬儀式任務,閻鵬第一時間遞交請戰書,順利入選禮兵集訓隊。為了能夠以最完美狀態迎英烈回家,訓練時他將模擬棺槨由28斤增加至近50斤。

“您也許是舅太爺的老戰友,您也許是連隊的老前輩……”抱著棺槨走出專機,閻鵬心中滿是對英烈的崇敬與緬懷。

“建功軍營,當好先輩傳人!”懷著這樣的堅定信念,閻鵬主動申請來到單位最艱苦的點位摔打磨練,用實際行動告慰英烈忠魂。

與中尉閻鵬一樣,列兵李兆金也在儀式任務中洗禮了思想。

禮兵集訓隊每天保持9個小時以上的訓練量,讓李兆金有些吃不消,幾次想打“退堂鼓”。

集訓期間,抗美援朝老戰士關長義來到該旅,與儀式任務官兵分享戰斗經歷:“敵人飛機突然來襲,我本能地用身體護住電台,一同值班的戰友都犧牲了,當時的場景令我終生難忘……”與影像資料裡的英雄面對面交流,書本上的戰斗史料變成有血有肉的“親歷者說”,李兆金對英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當年,他們和你們一樣年輕﹔今天,我在你們身上看到了他們的影子!”老戰士關長義飽含深情的話語,讓李兆金熱血沸騰。

李兆金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白天提前到場加練儀式動作,熄燈后加練俯臥撐提升臂力……憑借不懈努力,他不僅留在了集訓隊,還當上了機場禮兵方隊的排頭兵。

副教導員谷雨豐——

用英雄故事撥動心弦

“冰雪啊,我絕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9月初,在該旅第九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迎回安葬儀式禮兵集訓隊教育課上,志願軍戰士宋阿毛的絕筆詩成為生動教材。

這次授課,7次執行儀式任務的某營副教導員谷雨豐,以飽含深情的講述、圖文並茂的課件,把官兵們帶到了當年的戰場:“死鷹嶺高地上,125名志願軍官兵被凍成一排排‘冰雕’,壯烈犧牲在-40℃的陣地上。但他們依舊保持著生前最后一刻的戰斗姿勢,俯臥冰雪之上,槍口對著前方的敵人……”

谷雨豐是從上軍校時開始關注志願軍英烈事跡的。2014年以來,我國開始逐批迎回安葬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谷雨豐通過媒體了解到迎接英靈回國的盛況,內心受到強烈震撼:沿街站滿了市民,電子屏上滿是“向最可愛的人致敬”“歡迎英雄回家”等標語﹔志願軍老戰士咬著牙從輪椅上站起敬禮……“如果有一天,我能夠參與接英烈回家任務,那該多光榮啊!”谷雨豐怎麼也沒想到,當年的願望很快實現了。

畢業后,谷雨豐得知所在單位正是那支接英烈回家的部隊,激動之余立即向組織匯報參與任務的決心。憑借過硬的綜合素質,他如願成為一名禮兵。

禮兵集訓隊在陵園訓練期間,一位抗美援朝老戰士突然抱住訓練用的模擬棺槨潸然淚下,他誤以為這裡面裝有戰友的遺骸。“這一令人動容的瞬間,讓我思緒良多,前輩們在戰火中凝成的戰友情同志愛,成為戰勝困難、贏得勝利的重要力量……”谷雨豐把儀式任務中所見所聞所感分享給戰友,用英雄的故事撥動官兵的心弦。

“走近他們,收獲一份感動﹔讀懂他們,獲得一種力量。”谷雨豐擔任連隊主官時,帶領骨干探索分層分級訓練方法,科學組訓施訓,既讓基礎弱的人員跟得上,又讓尖子“吃得飽”。去年,在該旅舉辦的軍事體育運動會上,他身先士卒,帶領連隊官兵在各項競賽中一路領先,獲得旅總分第一名好成績,連隊被表彰為“四鐵”先進單位。

班長張國瀛——

英名牆前立志當好兵

“標兵就位!”9月16日13時10分,第九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迎回儀式在雨中舉行,隨著一聲堅定有力的口令,88名禮兵緩緩抬起棺槨,緩步護送到指定區域……

下達口令的是一位名叫張國瀛的戰士,從保障人員到禮兵再到教練員,他已經連續9次參與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迎回安葬儀式任務。

“9年前的我,可不是今天這個樣子。”張國瀛說,自己曾是大家口中的“刺頭兵”,覺得自己軍事素質過硬一度“飄飄然”。

一次儀式任務准備期間,張國瀛和戰友們來到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開展悼念活動。烈士英名牆前,一位身著整潔舊軍裝的抗美援朝老戰士失聲痛哭。張國瀛趕忙將老人攙扶起身。得知張國瀛是接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的禮兵,老人激動地連聲說道:“謝謝你們,戰友們終於可以回家了!”

“我們當年義無反顧地沖鋒陷陣,為的是守護身后的祖國和家鄉。小伙子,你們一定要把槍接好,不愧對這英名牆上的名字!”分別時,老人語重心長地鼓勵張國瀛。

那一刻,站在英名牆下的張國瀛既感到無比光榮,又覺得十分渺小。光榮的是,自己已經接過創造過輝煌戰績前輩手中的槍﹔渺小的是,有了一點成績沾沾自喜,這點成績在付出巨大犧牲的前輩面前,多麼微不足道!

抗美援朝戰爭中,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獻出寶貴生命。這面英名牆上的每個名字,都凝結著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都閃耀著驚天地、泣鬼神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一面英名牆,讓我想了很多很多。”張國瀛想起學者金一南說過的話:“我們這一代軍人享受著前輩威名的庇蔭,讓下一代軍人也踏上我們的肩膀,該是我們的重任。”

從此,張國瀛像變了一個人,軍事訓練成績再上台階,作為班長骨干的責任意識、帶兵能力不斷提高,成了各單位搶著要的“香餑餑”。2018年,所在連隊參加陸軍比武考核成績優異,張國瀛作為翻越400米障礙課目的教員功不可沒。

2020年,張國瀛因為在儀式任務中表現突出榮立三等功,登上“感動旅隊年度人物頒獎晚會”的舞台。面對戰友們的掌聲,張國瀛平靜地說:“在那面英名牆前,我曾立下誓言,那就是無愧英雄先烈,當一名好兵。”

連長吳尚——

練強本領是最好告慰

近段時間,指揮通信連成了該旅官兵關注的焦點:不僅圓滿完成接英烈回家任務,而且在上級組織的業務技能考核競賽中取得3個專業第一、4個專業第二的好成績。

“去年排名倒數,今年打‘翻身仗’,英烈精神的激勵是一條重要原因。”連長吳尚介紹起該連走出低谷的一段經歷。

今年,吳尚剛到連隊任職時,發現全連士氣比較低落、訓練積極性不高,大家仍然沒有從去年考核失利的陰影中走出來。

“我們的裝備和兄弟單位相比有差距,成績不好情有可原……”一次議戰議訓會上,有的骨干開始為落后找理由。對此,吳尚沒有直接下結論,而是拿出一本日記,談起他參加接英烈回家任務的所聞所感。

“萬國造”的槍支、單薄的軍裝、黃膠鞋……去年禮兵隊集訓期間,吳尚來到抗美援朝烈士紀念館參觀,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志願軍官兵使用的武器、裝具簡陋到讓人難以想像的程度。即便拿著敵人認為扔進煉鋼爐裡都不值的武器,吃著敵人認為連飼料都不如的食物,英勇無畏的志願軍官兵,硬是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強敵。

狙擊手張桃芳憑著手中一支普通步槍,消滅200多個敵人,給敵軍造成極大的心理震懾﹔上甘嶺一戰,唐章洪用迫擊炮作戰,取得殲敵400余人的輝煌戰績,被戰友們譽為“給炮彈裝上眼睛的神炮手”……

“這些令敵軍膽寒的英烈就長眠在我們的面前。他們那時候鋼少氣多勝強敵,今天我們鋼多了,更應做到氣多骨更硬!”聽了吳尚大聲讀出的日記,大家的勁頭上來了,一個個摩拳擦掌、斗志昂揚,誓要與兄弟單位在賽場上爭個高低上下:隻有平時見紅旗就扛、見第一就爭,戰時才能打勝仗。

吳尚以自己的一番肺腑之言,把官兵對前輩創造戰爭奇跡的仰慕,轉化為練兵備戰的動力。今年,全連官兵刻苦訓練、聚力攻關,形成的多個訓法戰法,被上級推廣。

全民國防教育日期間,該連官兵重溫抗美援朝英烈事跡。“練強本領是最好告慰。”吳尚的這句心得體會,贏得全連官兵一致認可。(向勇、孫震、陳玉博)

制圖:孫晨姌

(責編:彭曉玲、任一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