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英加快國防能力建設步伐

萬重峰
2025年04月16日09:32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近日,英國財政大臣蕾切爾·裡夫斯在下議院發表春季聲明(以下簡稱聲明),表示將採取一系列經濟舉措加強國防能力建設,並推動英國成為“國防工業超級力量”,帶動英國經濟發展。此舉反映出英國未來持續增強國防能力的意願和決心。

提出相關舉措

報道稱,此次聲明是英國在當前國際局勢下,針對自身面臨的安全風險挑戰作出的一系列規劃。

一是加大防務支出。根據秋季預算方案,英國2025至2026財年國防預算為598億英鎊(約合786億美元),比上一財年增長5.1%。聲明表示,將額外增加22億英鎊經費,使預算增長率升至約9%。

二是聚焦新興技術。聲明提出,國防預算中裝備類經費的10%將專門用於發展新興技術,主要包括無人系統、人工智能技術等。數據顯示,英國近幾年裝備類經費在250億英鎊左右。以此推算,至少有25億英鎊將投入新興技術研發。此外,聲明表示將劃撥4億英鎊專項資金,推動民用尖端技術向軍用領域轉化。

三是發展中小企業。聲明稱,英國政府將推動國防採購程序改革,使其“更快速、便捷和精簡”。主要舉措為允許中小型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初創公司加入國防採購供應序列,打破大型國防承包商長期佔據國防採購主要份額的局面,以獲得性價比更高的武器系統開發方案。

四是刺激武器出口。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英國武器出口額約7.6億美元,佔全球武器出口總額的2.6%,比上一年度下降42%,低於2015至2024年出口額平均值10.3億美元。聲明提出,將為英國武器裝備潛在用戶提供20億英鎊專項貸款,以提升英國武器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反映多重意圖

分析指出,隨著國際局勢變化,英國在國防能力建設方面作出較大調整,希望在維護國家安全、促進經濟發展和提升國際影響力等方面有所收獲。

首先,提高應對未來戰爭能力。英國政府報告指出,人工智能將是影響未來戰爭走向的重要因素,英國在此技術領域發展滯后。蘭德公司報告顯示,當前,英國近80%的人工智能系統由小型企業或初創公司開發。這類企業穩定性欠佳,僅20%能夠持續運營4年以上,致使英國難以構建良性國防人工智能生態系統。為盡快補齊短板,除在新技術領域加大經費投入外,英國還將推動初創高新公司與傳統軍工集團合作,並吸引國外先進企業與英國本土企業聯合建廠,以在國防尖端技術領域實現“后發而先至”。

其次,謀求安全利益和經濟利益。裡夫斯強調,國防投資不僅關乎國家安全,也是為了經濟安全,並指出增加國防開支將創造就業機會,帶動經濟發展。3月,英國政府與巴布科克公司簽訂價值16億英鎊的陸軍裝備維護合同。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大衛·洛克伍德聲稱,該合同將帶來1600個工作崗位,惠及英國約6000家供應商,對整個陸軍裝備供應鏈發展極為有利,有助於實現安全和經濟利益雙豐收。

再次,提升戰略自主性。近段時間,美國政府在烏克蘭問題及對歐洲政策上作出較大調整,明確要求歐洲國家承擔更多防務責任。在此背景下,北約歐洲成員國紛紛尋求防務自主,英國也在其中。以無人系統為例,英軍執行攻擊任務主要依賴美國制造的“死神”無人機,缺乏戰略自主性。實際上,英國擁有數個具備制造情報偵察監視型無人機能力的民用無人機制造商。英國政府希望通過此次調整,吸引本土企業進軍國防領域,推動相關產品國產化,擴大國家戰略選擇空間。

前路並不平坦

英國政府對強化國防能力滿懷信心,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

一方面,相對有限的經費和多樣化需求之間存在矛盾。英國政府在持續增加國防預算的同時,需要解決上屆政府留下的220億英鎊財政缺口問題,未來有多少預算能如期到位尚未可知。有觀點認為,此次聲明提出重點關注無人系統和人工智能技術,對通信安全和網絡防御等關鍵領域未給予政策傾斜,對未來可能耗費巨大資源的六代機等大型項目缺乏詳盡規劃,給未來技術發展留下一定隱患。

另一方面,自主建設和對外合作之間存在矛盾。英國長期跟隨美國行動,武器裝備與美國深度捆綁,國防建設也與美國聯系緊密。如此次計劃強化核威懾能力,英國面臨重新構建本土核力量體系還是繼續與美國開展聯合項目的難題。英國宣稱具備自主可控的核威懾能力,但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報告指出,“三叉戟”潛射導彈制造和維護均依賴美國。英國雖投資參與該項目研發,但該導彈實際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制造,需要定期運回美國進行維護。若英國選擇建立潛射彈道導彈本土生產體系,不僅耗費大量時間,成本也隨之飆升,繼續與美合作則能節省更多經費用於其他項目。英國強化國防能力的步伐能走多遠,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責編:任佳暉、王瀟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