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韓擬轉變裝備採購模式

劉一澳
2025年04月16日09:37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在全球軍事技術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合理高效的國防採購模式,對提高武器研發效率、增強軍貿出口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據外媒報道,近日,韓國軍方計劃轉變裝備採購模式,以縮短武器系統開發周期。

報道稱,過去數十年,韓國採用“軍方定義需求—企業響應招標”的傳統採購模式。韓國軍方根據戰略需求提出武器性能指標,經參謀長聯席會議批准后,國防採辦項目局發布招標公告,企業再按照既定規格參與競爭。該模式暴露出兩大弊端:一是企業處於被動迎合需求狀態,難以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二是冗長的審批流程,容易使技術方案落后於市場更新速度。

新模式下,軍工企業可提前參與需求定義,為軍方採購提供更多可行方案。韓國國防採辦項目局設立“軍品採購論壇”,召集企業與軍方一同評估作戰需求下的技術可行性。軍方在初步審查中確認必要性,企業擬訂開發計劃,雙方共同商討性能指標與部署時間表。據預測,以“並行研發”取代“串聯審批”,有望將採購流程減少三分之一左右。

在傳統模式下,企業需自籌資金開展技術研發,能否中標取決於軍方是否發布與之匹配的招標需求,導致研發投入與市場回報嚴重失衡。相關行業人士透露,企業耗費數年時間、投入數百萬美元的研發方案,常因未被納入軍方需求無法參與競標。新模式使企業與軍方在前期就能建立溝通,及時調整研發方向,減少資源浪費。

在人工智能、定向能武器等顛覆性技術領域,傳統採購流程耗時較長,阻礙先進國產技術應用。新模式構建起動態協作機制,使軍方與企業在研發過程中,依據技術發展、新出現的作戰需求等,共同對武器系統涉及的技術參數進行修改與完善,確保技術始終契合實際作戰需要,緊跟技術發展趨勢,更好地應對新興威脅。韓國國防採辦項目局官員稱,企業在早期介入,可以“提前針對潛在威脅開展應對方案研究”,一旦軍方確認需求,便能快速進入工程化階段。

分析認為,新型採購模式在推進過程中,面臨風險和挑戰。

一方面,市場競爭公平性受到質疑。韓國國防採辦項目局承諾保証採購流程透明度,但韓華、現代等大型企業可能對中小企業生存空間造成擠壓。大型企業集團憑借其資源壟斷優勢,可以在維修服務和本土化生產方面投入更多資源,形成規模效應,降低成本。中小企業由於資源有限,在價格與服務質量競爭中處於劣勢。

另一方面,軍事需求與商業利益難以平衡。企業通常傾向於推廣成熟技術,這可能導致忽視軍方長期戰略需求。韓媒分析,K9自行榴彈炮在研發時,為滿足市場對火炮威力等方面的要求,採用一系列強化設計,導致自身重量大幅增加,在高原等復雜地形的作戰機動性受到影響。

(責編:任佳暉、王瀟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