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天破曉,光華萬丈涌”

2025年07月08日09:40 | 來源:解放軍報222
小字號

在東北烈士紀念館裡,珍藏著一本《東北抗日聯軍歌集》,其中收錄了李兆麟將軍創作的《露營之歌》,激勵人心的歌詞,映射出抗聯英雄的不屈意志。站在這件文物面前,參觀者無不肅然動容,耳邊似乎響起槍聲陣陣,鬆濤呼嘯,一下子把人們帶回到了那個血與火交織的悲壯年代。

李兆麟,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團政委、東北民眾反日聯合軍總政治部主任兼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政治部主任、第六軍政治部主任、第三路軍總指揮。1938年,中國大地正處於抗戰的關鍵時期,東北地區的抗日斗爭尤為激烈艱苦。為了激勵士氣,鼓舞人心,李兆麟基於自身豐富的戰斗經歷和深刻的情感體驗,結合戰友們的感悟,精心創作了《露營之歌》。歌曲套用古曲“落花調”填詞,激昂的旋律與豪邁的歌詞完美結合,飽滿的情緒與樂觀的精神相得益彰,曲風悲壯激昂,迅速在東北抗日聯軍各部隊中廣泛流傳,成為鼓舞士氣、凝聚軍心的重要精神力量。

“起來呀,果敢沖鋒!逐日寇!復東北!天破曉,光華萬丈涌……”其時,面對敵人的處處緊逼,抗聯戰士們在冰天雪地、槍林彈雨中,浴血奮戰,九死一生。《露營之歌》就是李兆麟將軍在戰斗間隙一段一段寫出來的,寫寫改改,前后用了數月時間才最后完成。這首歌不僅記錄了抗聯戰士們在極端艱苦條件下的戰斗生活,也展現了他們堅定的信仰、英勇無畏的精神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成為反映抗聯艱苦奮戰歷史的佳作,也是抗聯戰士對那段崢嶸歲月的真實記載。

“攜手吧!共赴國難!振長纓,縛強奴,山河變,萬裡息烽煙……”這首著名的抗戰歌曲細致形象地刻畫了當時艱苦卓絕的環境,夏日是“濕雲低暗,足潰汗滴氣喘難”“煙火沖空起,蚊吮血透衫”﹔冬日是“朔風怒號,大雪飛揚”“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然而就在這樣艱辛異常的條件下,抗聯英雄們豪情不減,氣沖斗牛,“熱忱踏破興安萬重山”﹔樂觀向上,自信滿滿,“圍火齊團結,普照滿天紅”﹔對勝利充滿渴望,對強敵敢於藐視,“精誠奮發橫掃嫩江原”。歌曲中既有豪爽硬氣,又有樂觀自信﹔既有克服困難的勇毅,又有戰勝敵寇的決心。《露營之歌》如同黃鐘大呂,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是偉大民族精神的生動反映。

“偉志兮,何能消減?全民族,各階級,團結起,奪回我河山!”在與日寇的斗爭中,李兆麟作為遼南地區抗日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身經百戰,屢立戰功。他曾帶領著東北義勇軍攻打沈陽,在鬆嫩平原開展艱苦的游擊戰,在東北抗戰中發揮了中堅作用。據統計,1939年6月到12月,李兆麟率部與日軍交戰數百次﹔他帶領的抗聯第三路軍與楊靖宇的抗聯第一路軍讓日軍吃盡苦頭。抗戰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后,李兆麟率部先后攻佔敵軍幾十個戰略要點,被譽為“東北人民十四年抗日的一面大旗”。

1946年3月9日,抗戰勝利后不到半年,立下赫赫戰功的李兆麟將軍犧牲了。英雄雖逝,精神長存。他留下的《露營之歌》,作為一首反映東北抗聯真實戰斗生活的戰歌,不僅是那個時代英雄兒女們不屈不撓斗爭精神的寫照,更承載著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爭取自由獨立的堅強意志。想想當年《露營之歌》所描繪的戰斗場景,我們更加體會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它是先輩們用艱苦奮斗和流血犧牲換來的。回顧李兆麟將軍的戰斗經歷,我們也為他不畏艱險、奮勇向前的英雄品格所深深打動。身處和平年代,我們的物質生活條件較以前有巨大改善,有一些人卻沉溺於物質享受,吃不了苦也不願奮斗,一遇困難挫折就想放棄。想想當年先輩們惡劣的戰斗環境,想想他們的艱苦奮斗,今天的我們沒有理由懈怠不前。作為新時代革命軍人,當繼承發揚革命先輩頑強不屈的意志品格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克服疲沓、懈怠等不良情緒,始終保持昂揚斗志,進一步激揚奮斗信念、激發奮斗熱情、激勵奮斗意志、激活奮斗潛能。無論面對多麼嚴峻復雜的困難和挑戰,都不畏懼、不退縮,以敢於戰勝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意志膽魄,“越是艱險越向前”,不斷開創強軍事業發展新局面。(陳魯民 吳峰)

(責編:唐宋、任一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