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體系考”牽引“體系練”


軍事訓練轉型呼喚“考場革命”。近日,某部將協同作戰、體系作戰等標准納入考評,既考單要素、單模塊課目,也考集體作業,要求各戰位圍繞同一戰術背景完成不同專業課目內容,有效強化了官兵的體系思維、聯合意識、協同觀念,全面提高了部隊的體系作戰能力。這一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軍事訓練是未來戰爭的預演。衡量一支部隊戰斗力水平,戰時靠打仗,平時離不開考核。訓練考核如同練兵備戰的“指揮棒”,“考什麼”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練什麼”,“怎麼評”左右著“怎麼練”。隻有像打仗一樣訓練、像打仗一樣考核,以真考嚴考牽引真訓嚴訓,以考難考實倒逼訓難訓實,才能最大限度縮短訓練場、考場和實戰三者之間的距離,充分發揮考核這個“指揮棒”的作用,達到以考促訓、以考促建、以考促戰目的。
兵在體系中練,就要在體系中考。未來戰爭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體系作戰能力越強,制勝把握就越大﹔體系作戰鏈條越強固,制勝優勢就越明顯。一支部隊的體系作戰能力不是憑空而來,需要在“體系練”中鍛造,在“體系考”中淬火。然而,有的單位雖然在“強化體系練、突出練體系”上下了不少功夫,然而,在開展訓練考核時,“硝煙味”不濃、“含戰量”不高,依然存在“各考各的”、考核方法單一等情況。如果不能盡快實現從考單兵到考體系的轉變,立起“風向標”、把准“度量衡”,就不可能倒逼官兵“體系練、練體系”,也不可能有效推動實戰化訓練往深裡抓實裡落。
立起“體系考”的鮮明導向,才能有力牽引“體系練”的自覺行動。各單位應嚴格落實新的訓練大綱,按照體系作戰課題、年度體系訓練任務、人員崗位性質等科學設置考核課目,把單兵、單課目、單個作戰單元的體系貢獻率作為“硬指標”,探索“優化內容、創新手段、量化結果、靈活組考”的考評路子,創新考評體系,細化考核規程,在體系作戰背景下全方位檢驗評估訓練質效,讓考核標尺精准對接體系作戰要求。每名官兵應主動把自己嵌入作戰鏈條,按照體系作戰要求狠抓全系統、全要素、全流程訓練,破解聯合指揮、聯合行動、聯合保障等方面的重難點問題,努力在體系熔爐中把自己鍛造成一柄令敵人膽寒的利劍。(楊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