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瑞典推進武器裝備智能化建設

2025年08月27日09:09 | 來源:中國國防報222
小字號

據外媒報道,瑞典近期聚焦應對“混合威脅”,以無人作戰和人工智能軍事應用為依托,提升作戰平台的技術水平,推進武器裝備智能化建設。

加快無人裝備研發

瑞典將無人作戰平台視作未來戰爭的“非對稱”作戰力量,通過自主研發和國際合作推進相關建設。

自主研發方面,瑞典國防大臣帕爾·瓊森近日表示,瑞典武裝部隊和薩博公司正在聯合開發新的無人機集群技術。借助配備新軟件的商用無人機,一名士兵可控制多達100架無人機。瓊森稱,這項技術已取得顯著進展,后續將在演習中進行驗証,若能達到預期效果,年內將在瑞典軍隊中推廣。

這項技術旨在通過先進軟件控制系統,使無人機以大型集群形式協同工作,執行偵察、目標定位等任務。以偵察任務為例,該技術可將無人機集群分為多個偵察梯隊,部署到不同區域,形成“偵察網”。各梯隊無人機能夠實時共享追蹤到的目標信息,實現對目標動態的接力監控。瑞典軍方認為,該技術具備進一步升級潛力,未來可能擴展攻擊能力。

同時,瑞典正加緊研發無人戰斗機。據悉,瑞典薩博公司自2024年起受瑞典國防部委托,探索未來戰斗機的發展方向,其中便包括無人戰斗機研發項目。按計劃,該款無人戰斗機將於2026年開展試飛,2029至2030年完成交付。

國際合作方面,瑞典與愛沙尼亞、法國、比利時及塞浦路斯展開合作,共同將“阿克戎”LP反坦克導彈系統、RFHunter無線電測向系統集成至愛沙尼亞制造的Type-X無人地面平台。目前,集成后的新型無人地面平台已進入地面測試階段,投入使用后可執行多種任務,包括偵察、監視、側翼支援,以及在城市與開闊地形實施精確火力打擊等。

此外,瑞典ACC創新公司與芬蘭帕特裡亞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同對ACC創新公司研制的“雷黃蜂”GT大型無人機進行改造。該無人機為大型四旋翼機型,最大起飛重量達800千克,改造完成后將供應給北約成員國使用。

推動人工智能應用

瑞典國防研究局研究員奧斯卡·卡爾鬆認為,僅依靠坦克和士兵即可取勝的時代已結束,在數字領域開展行動及運用人工智能系統的能力,將成為影響戰爭結果的關鍵因素。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瑞典正將人工智能應用的重心放在戰斗機等空戰平台上,相關測試已逐步展開。

有人平台方面,瑞典薩博公司與德國赫爾辛公司合作,在今年5至6月的3次“超越計劃”飛行測試中,成功演示利用機載“半人馬座”人工智能系統,控制“鷹獅E”戰斗機飛行。首次飛行試驗中,“半人馬座”系統在超視距作戰環境下,自主完成復雜機動並引導飛行員開火。

第三次試驗中,“半人馬座”系統控制“鷹獅E”戰斗機與一架有人駕駛“鷹獅D”戰斗機在超視距場景中動態對抗,自主完成一系列機動動作,包括實時整合傳感器數據以跟蹤目標飛機等。

無人機載平台方面,瑞典與芬蘭、愛沙尼亞、意大利、希臘和西班牙等國,聯合研發用於中小型無人機的人工智能控制軟件。據悉,相關無人機將在人工智能幫助下進行訓練,以辨別各類飛行器及特定目標。無人機鎖定目標后,通過機身攜帶的彈頭實施撞擊攔截。

此外,瑞典還在與國際合作伙伴共同研發能夠自主執行任務的無人機。該無人機配備基於人工智能的視覺導航系統,在全球定位系統信號受到干擾的情況下,可依靠自身人工智能系統進行導航和目標識別。

進入全面列裝階段

總的來看,瑞典武器裝備智能化建設已處於從研發主導轉向全面列裝的關鍵階段。展望未來,瑞典將採取以下舉措為武器智能化建設提速。

一是加大經費保障力度。據報道,瑞典政府2025年國防預算總額超過1350億瑞典克朗(約合141億美元),較5年前翻一番。根據《2025至2030年瑞典全面防務法案》,瑞典2028年國防預算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6%,2030年國防預算總額將超過1700億瑞典克朗。瓊森表示,上述國防預算中有相當一部分將用於智能化武器建設。

二是提升技術融合水平。根據瑞典相關軍力發展規劃,其軍備建設重點是發展新興領域技術,包括遙控無人機系統、自主監控裝置和人工智能作戰等。未來,瑞典將重點加強無人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例如,瑞典薩博公司高管表示,該公司正圍繞現代空戰需求開展大量人工智能專項訓練。這些訓練聚焦於提升裝備機動性與可靠性、優化戰斗機任務優先級排序、增強對不同戰斗場景的適應能力。該訓練體系不僅適用於有人駕駛戰斗機,還將拓展應用至無人作戰平台。

三是深化國際合作。瑞典軍方稱,在無人機領域,瑞典將與芬蘭和美國制造商開展更深入合作,多款無人機系統目前正在測試中。除裝備合作外,瑞典還計劃重點強化與其他北歐國家智能化武器的兼容性、互操作性和通用性,以確保聯合行動的作戰效能。(朱江)

(責編:王瀟瀟、彭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