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愛沙尼亞推出重整軍備計劃

2025年08月27日09:10 | 來源:中國國防報222
小字號

據外媒報道,近年來,受歐洲地區安全局勢變化影響,愛沙尼亞加速國防建設步伐,推出一系列規模龐大、覆蓋廣泛的重整軍備計劃。近日,愛沙尼亞國防部長漢諾·佩夫庫爾宣布,批准愛沙尼亞武裝部隊2026至2029年發展計劃,以全面提升國防能力。

全面提升國防能力

2026至2029年發展計劃是愛沙尼亞當前重整軍備的核心,目標是投入100億歐元(約合117億美元),提升多領域國防能力。

根據規劃,37%的資金用於裝備採購,25%投向彈藥儲備,14%用於人員保障,其余部分則分配給基礎設施建設與情報系統發展。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該計劃的推進,到2029年,愛沙尼亞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從現有水平大幅提升至5.42%,超過多數北約成員國軍費開支水平。

愛沙尼亞將裝備現代化建設視為國防能力提升的核心,重點聚焦3方面發展。

其一,無人機體系化建設。愛沙尼亞計劃投入1.5億歐元,用於採購攻擊、偵察、監視類無人機,並將其深度整合至從營到師級的戰術單元。

其二,防空能力梯次強化。愛沙尼亞計劃通過組建專門承擔防空任務的防空旅,部署“西北風”“皮奧倫”便攜式防空系統、IRIS-T中程防空系統,構建多層次防空網絡。同時啟動彈道導彈防御能力的相關調研評估,為未來部署遠程防空系統做准備。

其三,陸海空裝備協同升級。愛沙尼亞陸軍計劃更換CV90步兵戰車、組建炮兵團,以增強地面作戰力量﹔海軍將翻新獵雷艦並新增3艘艦艇、採購水雷和更多“藍矛”岸艦導彈系統,以提升海上作戰和防御能力﹔空軍則著重強化與北約盟友的協同作戰能力,確保在聯合作戰中能夠有效配合。

同步推出多項舉措

除2026至2029年發展計劃外,愛沙尼亞為提高國防能力還推出一系列其他舉措,目前部分已進入落實階段。

國際防務合作持續深化。愛沙尼亞與德國、拉脫維亞延續IRIS-T中程防空系統的聯合採購模式,旨在通過集中採購提升區域聯合防空能力﹔接收土耳其生產的NMS和“阿瑪”裝甲車,深化與區域盟友的裝備協同﹔與拉脫維亞、立陶宛聯合推進“波羅的海防線”項目,通過建設軍用級屏障、掩體群和觀察哨,提升三國邊境防御能力。

國防工業本土化進程加速。愛沙尼亞計劃投入5000萬歐元,建設帕爾努縣國防工業園區,同時規劃設立未來能力與創新指揮部,以統籌國防科技研發與產業創新資源。此外,愛沙尼亞通過修訂《國防工業法》吸引外資企業入駐,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等國際企業已考慮在塔林設立彈藥生產線。

基礎設施建設多區域聯動。愛沙尼亞計劃投入1.5億歐元,用於西部阿馬裡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涵蓋建設新軍營、防空設施及小型國防工業園區﹔投入8000萬歐元,用於東北部塔帕、約赫維、塔林等地的基礎設施擴建﹔投入5000萬歐元,用於南部雷多地區的設施擴建及盧尼亞維修設施的開發。此外,愛沙尼亞還計劃重點建設與波羅的海防線相連的新射擊場及配套設施。

后勤體系同步升級。愛沙尼亞帕爾迪斯基食品綜合體等設施投入使用,可滿足3000人規模的應急物資供應需求,進一步強化危機時期的食品保障能力。

外媒稱,盡管計劃推進迅速,愛沙尼亞重整軍備仍面臨挑戰。

愛沙尼亞2025年國防預算中,外部資金首次超過本國自有資金投入,其防務開支高度依賴歐盟金融借款機制。在國防預算持續加碼的背景下,若經濟增速不及預期,該國償債壓力將顯著增大。同時,為支撐國防預算增長,愛沙尼亞政府計劃將增值稅從20%提高至22%,可能引發民眾不滿。此外,基礎設施建設與民用需求存在資源競爭,國防工業園區征地將導致當地農業用地減少。(謝石林)

(責編:王瀟瀟、彭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