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江西省吉安市753個村級老年食堂挂牌“擁軍食堂”——

濃濃煙火氣 滿滿魚水情

2025年09月02日09:38 | 來源:中國國防報222
小字號

清蒸鱸魚、肉末豆腐,還有翠綠鮮嫩的炒菠菜以及低鹽清爽的涼拌黃瓜……8月18日中午,江西省峽江縣戈坪鄉洲上村“頤養之家”食堂,飯菜飄香。本想在家簡單吃兩口的軍屬李貴順,覺得一人吃飯冷清,於是來到了村裡的老年食堂。

“今天的飯菜香呦,把你們幾個也吸引來嘍。”一進食堂門,李貴順就看到了幾個老友。一陣說笑之后,他去前台打好飯菜,也來到了軍屬就餐區。老人們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其樂融融。而此時,窗外細雨秋風,讓室內的這一幕更顯溫馨。

“一個溫暖的家離不開濃濃的煙火氣,這是刻在我們中國人骨子裡的觀念。可是,對於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已不方便再下廚做飯。”吉安市領導告訴記者,為做好60歲以上農村老年人的一日三餐服務保障,自2024年以來,吉安市加快推進“一村一食堂”工程建設。為更好地發揮老年食堂作用,該市軍地將擁軍優屬工作融入其中,為753個村級老年食堂挂牌“擁軍食堂”,讓革命老區的養老工程不但充滿人文關懷,還彰顯濃濃崇軍情誼。

滔滔贛江水,巍巍井岡山。吉安是一片承載厚重革命歷史的紅色沃土。據統計,該市自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以來共涌現4.8萬名烈士,目前還有3.1萬名重點優撫對象,其中逾7成的重點優撫對象年過六旬。如何更好地保障優撫對象安享晚年,一直是該市軍地領導所關心的大事。老年食堂的推出,為他們進一步做好軍烈屬服務保障工作提供支撐。

洲上村黨支部書記李昌安介紹,老年食堂採用“縣政府補貼+村集體投入+鄉賢捐助”的模式運轉,每日提供早中晚三餐,就餐費用為每人每日5元,70歲以下軍烈屬享受半價優惠,70歲(含)以上的軍烈屬免費。該村老年食堂去年被評為優質服務單位。

據了解,就餐優惠僅是老年食堂推出的一項基本擁軍舉措。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許多老年食堂還配套建設了老區文化展示區、英烈故事講堂等場地,成為助力鄉村紅色文化傳播的重要場所。

“咚咚鏘,咚咚鏘……”8月6日上午,永豐縣石馬鎮店下村的“豐養之家”食堂前鑼鼓喧天,一場軍校錄取通知書頒發儀式隆重舉行。該鎮高考學子梁嘉旭胸戴大紅花,從縣人武部領導手中接過了火箭軍工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那一刻,現場響起雷鳴般掌聲。

儀式結束后,石馬鎮黨委書記劉義文把梁嘉旭的錄取通知書復印件放到食堂陳列櫃內。那裡面還有泛黃的入伍登記表、立功証書,以及該村軍烈屬的証明材料復印件。劉義文告訴記者:“每逢新兵入伍、老兵退伍,該村都會舉行隆重儀式。年輕后生們置身濃濃的崇軍氛圍中,能切身感受到何為‘參軍光榮’。”

“家的味道,愛的食堂”。自建成以來,永新縣澧田鎮華山村“華山長輩食堂”便把服務理念印在了牆上。年初,在這8個大字之下,又多了一條橫幅——“英烈故事分享會”。

“在這裡,我結識了許多好朋友,遇到煩心事了,大家說一說,笑一笑,心情就會好很多。”烈士遺孀趙大姐說,“華山長輩食堂”不僅是用餐的地方,也是軍烈屬的“心靈驛站”。每周,“華山長輩食堂”都會舉辦“英烈故事分享會”,軍烈屬們圍坐在一起,講過去的故事,短的說幾分鐘,長的嘮半小時,有時村裡黨員、小學生也來參加,氣氛十分融洽。

在山區鄉村工作,遂川縣大汾鎮“紅色關懷志願隊”志願者、退役軍人郭志強最擔心的就是遇到連綿陰雨天氣。雨天山路濕滑,會給分散居住在山區的老人們平添許多困難。得知82歲的軍屬古玉清老人腿腳不便,郭志強主動承擔起了為她送餐的任務。

“古奶奶住在村外3公裡的一個半山腰上,沒有子女在跟前。每天,我從老年食堂打飯菜,給她送去。”郭志強說,該市在老年食堂建成后同步成立了一支由1026名退役軍人和民兵黨員組成的“紅色關懷志願隊”,為散居山區和高齡、獨居、失能等特殊軍烈屬群體提供送餐、送藥等志願服務。郭志強的手機記事本顯示:自7月以來,他已為27戶軍烈屬家庭送餐362次、代購藥品14次。

“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從‘獨居寡歡’到‘老友常伴’,通過不斷優化服務內容、整合社會資源,我們正在逐步織密軍烈屬養老服務保障網。”吉安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曾亮告訴記者,讓軍烈屬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是對革命先輩最好的致敬。據統計,該市“擁軍食堂”已惠及軍烈屬家庭2300余戶。(戴江紅 本報特約記者 龍禮彬)

(責編:彭靜、彭曉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