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里海岸线上,潜水员常年担负水下清淤、爆破、钻探、打捞等特殊任务。在高压、黑暗、寒冷的水下作业,如何预防潜水疾病?北海舰队某基地医院院长薛金岭、军医金百翰提醒潜水官兵——
上浮时警惕肺气压伤
【现场回放】潜水员、下士小刘执行完打捞任务,在水下减压、上浮出水的过程中,水面供气员为其进行通风换气,以舒缓劳累、清醒头脑。面对急剧增大的供气量,贪图清爽的小刘一时忘了及时排气,导致潜水服内气体过多,一下子漂到水面上。小刘被救助上岸后,呼吸又浅又急,不停咳嗽。
【专家提醒】潜水员在水里上浮时,随着水压的减小,肺内气体会膨胀。如果膨胀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去,肺内气压就会高于潜水服内气压,造成肺气压伤。潜水员因为上升速度过快导致肺内膨胀的气体来不及排出,就会引起肺组织撕裂。
为了有效防范,潜水员在水下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上浮速度过快。如果在上升过程中出现像小刘一样快速上浮的情况,要尽力向外呼气,用划水动作减慢上升速度。
对于肺气压伤,高压氧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小刘经过高压氧治疗卧床休息几天后,身体完全恢复了正常。
及时补气以防面部挤压伤
【现场回放】去年,刚下连不久的潜水员小苗在码头首次进行轻潜水训练。生性好强的小苗铆足了劲儿拍打脚蹼往海底潜去。由于下潜速度过快,未及时向面罩内补气的他感觉面部越来越难受,只得无奈出水。上岸后,小苗脸部面罩范围内出现皮肤红肿、淤斑、眼角膜充血等症状。
【专家提醒】面部挤压伤一般发生于轻潜水时,一旦面罩内压与外界水压相比过低时就容易发生面部挤压伤。
预防面部挤压伤的最好方法就是将潜水基本功练扎实,在水下“胆大心细”,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能合理控制下潜速度、给面罩及时补气、保持装具完好。
出现了面部挤压伤的潜水员如果只有面部淤血、肿胀、疼痛的症状,给予局部冷敷、镇痛治疗即可。但如出现了眼球凸出、视网膜出血等严重症状,应尽早请眼科医生诊治。
小心二氧化碳中毒
【现场回放】潜水员、上士老刘在进行深潜水训练中,由于风浪过大,软管发生绞缠导致供气中断。他随即停止排气、减缓呼吸,沿着入水缆一点一点向上爬升,最终在战友的协助下安全脱险。上岸后,他呼吸急促、颜面潮红、动作迟钝不协调,还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军医诊断为二氧化碳中毒。
【专家提醒】在潜水过程中,潜水员吸入高分压二氧化碳或机体产生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造成体内二氧化碳过多,就会引起二氧化碳中毒。
二氧化碳中毒一般都有明显的早期症状,如呼吸困难、头昏、冒汗等。若出现这些症状,应引起潜水员注意,及时报告水面,并立即停止工作。如果引起二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无法排除,应立即让潜水员出水。
二氧化碳中毒的潜水员出水后应立即卸除装具,呼吸新鲜空气或氧气。轻症患者在呼吸新鲜空气后,即可很快恢复正常。重症患者应立即做人工呼吸;若出现心脏衰竭,应注射强心剂。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