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车驾驶模拟训练,5分钟内,教员段相华接连6次发现、纠正学兵操作问题;坦克连续通过限制路和障碍物示范教学,50多岁的高级讲师郑云峰驾驶战车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8月中旬,兰州军区某训练基地组织教学能力综合考评,全体教学人员同场竞技、各显其能。
“练兵先强‘武教头’,要培育能打仗的学兵,先培养高素质的教员。”该基地领导介绍说,近年来,随着实战化训练不断深入,部队对学兵的培养质量要求也“水涨船高”,为此,他们组织此次考评,以交流展示教学改革发展中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
能否运用文化元素、生活元素、时尚元素等新元素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是此次教学能力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考评现场,原本单调、枯燥的坦克驾驶训练令人耳目一新:教员杨安勤将前进、后退、转向等坦克机动动作串编在一起,并用旗语指挥训练,数辆坦克摆起了整齐的“坦克-style”,学兵们练得不亦乐乎……
一名学兵说,此前,基地专门出台了《运用新元素增强教学效果的意见》,促使教员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法,让深奥的专业课变得更加通俗生动,也更加容易理解消化。
教员李在光讲授坦克维修课,特意将地点选在了流媒体教室。上课前,他调试好“课堂录播系统”,随后,授课过程在局域网上同步直播。“基地教学资源紧缺,借助信息化手段可提升教学效率。”李在光介绍说,课后,学兵们还可以在网上随时点播学习这堂课。
据了解,随着基层部队兵种专业培训需求增大,该基地培训学兵的人数逐年增加。为提高教学质量,他们先后将“课堂录播系统”“装甲车集团化模拟训练系统”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考评中,许多教员接受评审不只是一个专业、一堂课。讲师介文华刚讲完通信专业课程,接着又讲起了评审组指定的电工专业课,结果,两堂课都得到了评审人员的好评。介文华说,随着部队信息化新装备不断列装,新的专业课程也不断增加,学兵锤炼打仗本领需要“一专多能”,教员提高教学能力同样需要由单专业向多专业拓展。
“只有高素质的教员才有资格登台授课。”一名评审组专家介绍,此次考评在同一专业内实行“一课多人备、多人讲、多教案”,将对所有受考人员进行教学能力评级。该基地党委作出规定,能力评级垫底的教员不能继续教学,并且当年不得晋升技术职务。
教员素质高,学兵本领强。在总部教学质量评估中,该基地被评为全优。基层部队反映,近年来该基地毕业学兵的基本功更扎实,技能更全面,在实战化演训活动中表现突出。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