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向美国国防大学赠送了英文版《孙子兵法解析》。这本书的3名作者,全部来自军事科学院孙子兵法研究团队。
“编纂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让世界更好了解《孙子兵法》。”说起这本被翻译成英、俄、法、德、西班牙5种文字、面向全球发行的中国兵学书籍,该书作者之一魏鸿说。
半个世纪以来,为了让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兵学研究跟上时代、走向世界,这个团队潜心钻研,不断推陈出新,取得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走在传统兵学理论研究前沿
1964年4月,由军事科学院原战争理论研究部古代兵法研究室组织编写的《军事科学讲座:中国历代战争战略问题(第一册)》正式出版,标志着我军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孙子兵法取得初步成果。
此时,在军事科学院首任院长叶剑英元帅指导下建立的古代兵法研究室,刚刚走过4个春秋。
半个多世纪以来,虽然名称几经变迁,但这个团队围绕《孙子兵法》这部穿越千年时空依然熠熠生辉的兵学圣典,不断寻幽探密,发掘思想智慧。
1974年初,曾任《八路军军政杂志》主编的军事理论家郭化若将军调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开始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修订出版他所著的《孙子今译》。1977年3月,新版《孙子今译》出版,带动了新一轮学习研究《孙子兵法》热潮。
1996年初,经过长期探索研究,吴如嵩研究员提出,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柔武”兵略是《孙子兵法》的精义所在。他还进一步阐明,守柔是柔武战略的核心,富国强兵是柔武战略的基础,后发制人是柔武战略的要求,静幽正治是柔武战略家的品格。这一古典兵学理论的研究成果,与当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说处于同一时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2003年,上级指定由该团队编写《孙子兵法军官读本》。时任研究室主任任力带领研究团队全面梳理当时国内外孙子兵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权威观点,改变以往主要用中国古代战例疏证孙子思想的传统,精选现代中外著名战例,以明白晓畅的语言,对《孙子兵法》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和阐释。这本书后来被总参确定为部队训练教材。
探寻兵学圣典的时代智慧
1989年5月,挂靠于军事科学院原战争理论研究部的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宣告成立,并在山东省惠民县举行了首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军内外一批孙子兵法研究专家和来自美、法、日等国的50余名学者出席。
一个连通海内外的孙子兵法和军事文化交流开放平台从此诞生,军事科学院孙子兵法研究团队踏上了向世界传播中国兵学智慧和战略文化的新征程。至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已经举办了8届,参会人数累计超过1800人次,其中海外代表达400余人次,推出了《孙子兵法与现代战略》《孙子兵法与和谐世界》等8部论文集,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新时期,军事科学院孙子兵法研究团队竭力发掘兵学圣典的时代智慧,研究方向从侧重孙子其人其书的历史研究向现实研究拓展,研究主题向《孙子兵法》的军事管理思想、战争动员思想、军事运筹思想、军事伦理思想、心理战思想、军事威慑思想等领域延伸,研究力量向国际形势、全球战略、亚太战略等时代课题聚焦,形成了诸多新理论、新观点。他们还积极推进孙子兵法研究从军事领域向非军事领域拓展,使《孙子兵法》在商业经营、体育竞赛、医疗卫生、人生处世等领域的应用理论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
孙子兵法研究还为促进两岸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经过多方努力,台湾岛内成立了中华孙子兵法研究学会,组团来大陆参加孙子兵法研究活动,增进了两岸民族文化认同。
让世界理解《孙子兵法》
如何让满是兵学术语、古奥字词的兵学圣典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理解,一直是让《孙子兵法》走向国际的难题。在编撰《孙子兵法解析》过程中,课题组与军内外30余名翻译专家和外事工作者反复座谈、探讨,详细了解各国语言表达习惯,几番推敲论证编写方案。遇到形、势、虚、实等难以阐释和理解的字词,就尽量使用国际通用的表述加以说明,并插入大量图片和中外著名战例,颇受国外读者欢迎。
在致力于文字传播的同时,军事科学院孙子兵法研究团队还按照统一安排,积极走出国门进行多种形式的宣讲、授课、交流,增进世界对于《孙子兵法》的理解。
应马来西亚孙子兵法研究会邀请,吴如嵩率领的学术团队于1999年6月前往马来西亚,进行了讲演活动。20天时间里,讲演天天不断,场场座无虚席。
2013年11月28日,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新任会长孙思敬在会上指出,新阶段,研究会要努力把孙子兵法古典智慧与党和国家事业加快发展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国梦、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奉献正能量。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引领下的孙子兵法研究,迈出了顺应潮流、紧跟时代、贴近实践、更加开放的新步伐,中国孙子兵法研究站到了走向世界的新起点。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