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内蒙古朱日和8月28日电(记者 刘济美、王婷)当女特战队员陈烨冲进城市作战训练场模拟的“北安镇市政大楼”时,子弹就从她的眼前擦过,身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四处飞来的子弹壳不断地击打在头盔上,而身边的队友已经被“击中”……
“这就是战场,即使是枪林弹雨也要保证行动精确到秒。”战斗结束后,陈烨一边为队友处理伤口一边说,“如果真的在反恐战场上,没了也就没了。”
陈烨是陆军第38集团军女子特战连的一员。4个月前,针对“和平使命-2014”联演的一次训练中,她和战友们首次接触“反恐战场”。
“四周都是枪声和爆炸声,整个队伍都懵了,突入到‘市政大楼’的时候,我们都停住了。”陈烨清晰地记得,那一次她们是被副连长“撵”进去的。
烟雾弥漫的大楼里,女特战队员张雯紧张地搜寻着“恐怖分子”,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
“为了体现实战,我们事先并不知道‘恐怖分子’在什么地方。”张雯说,“当我与‘恐怖分子’格斗的时候,心里想的就是完成营救人质的任务。”
演习结束后,张雯发现扮演“恐怖分子”的男兵胸前已经被她踹得青紫。
事实上,女特战队员们在“和平使命-2014”联演中所承担的任务,始终在调整。最初她们承担的是突击任务,但很多人认为这样并不贴近实战。
“当女兵冲在最前面的时候,可以想象,此时的战场已经是何等的惨烈。”女特战队员陈欢说。
队员们最大的遗憾是取消了她们的直升机机降行动,在她们眼里,这是最能体现特战技能的动作。
在最初的计划中,女特战队员们需要从10米高的3号楼顶进行机降。为了防止遇到直升机在空中发生失误产生绳索打结的情况,她们必须练习在机降过程中“导手过节”的动作。
“机降的过程在空中是没有任何保护的,降落的平台也不足5平方米。”陈欢说,“‘导手过节’完全靠腕力,稍有失误就会从绳索上直接摔到地面。”
苦练了两个月,队员们的双手全是水泡,可是导演部最终还是取消了这个动作。这让陈烨和队友们觉得很失落:“我们是有能力完成这个动作的。”
每次训练结束后,队员们也会针对这个“反恐战场”的真实性进行分析,甚至提出建议进行修改。
“最初我们的动作是单手持枪,向楼前奔跑,但这个动作并不贴近实战。”陈烨一边模拟着动作一边解释说,“在战场上,特战队员一定是双手持枪,枪口向上,随时保持警惕的。”
也许,这正是实战化的体现,不到最后一刻,没有人知道自己究竟要执行怎样的任务。
陈烨的记忆中,有两个最自豪的时刻:一个是新兵授衔的时候,意味着1992年出生的她成为真正的军人;一个是2013年3月30日,女子特战连成立的日子,意味着她成为特种兵。
新兵连第一次进行枪械拆装训练时,陈烨抱怨拿到的只是一支假枪。副连长的话让她刻骨铭心:“真枪,你们还不配!”
一番艰苦的训练后,陈欢终于将自己的名字贴在专属于自己的真枪上。从此,枪就成了她的第二生命。下大雨时,她宁可自己淋着也要用雨衣将枪裹得严严实实。每晚擦枪的时刻,也是队员们最享受的时光。
每次训练时,直升机卷起的沙石都会打在负责外围警戒任务的陈烨身上。训练结束后,她总是摸着脸苦哈哈地说:“好疼!总是打在一边脸上!”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