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宁德:黄金海岸线 念好“山海经”

■本报记者 宋 歆 朱 达 通讯员 刘 冰 张少强

2014年09月01日06:03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宁德:黄金海岸线 念好“山海经”

  宁德,界闽浙之交,俗称闽东。辖内既有幽深雄奇的太姥山、支提山,更有居于全国南北海岸线中心点的三都澳港。郭沫若先生曾经在此由衷感叹:良港三都举世无双,水深港阔似天湖。

  然而,由于群山阻隔以及历史的多重因素,宁德又曾经一度被称为我国东部沿海的“黄金断裂带”。改革开放后,宁德人筚路蓝缕,以“水滴石穿”的精神念好“山海经”,让这方沉寂的土地,绽放出蓬勃的发展生机。

  印迹·福海关

  海市蜃楼般的殖民地式繁荣

  宁德备受大海的垂青:辖内878公里海岸线,344个岛屿星罗棋布,30万吨大型船舶可全天候进港。

  众多岛屿之中,名声最大的无疑就是三都岛。

  沿飞礁公路靠海而行,至礁头码头,换乘快艇十余分钟,便能到达郁郁葱葱的三都岛。登岛远眺,渔排成群,熙来攘往,不时还有军舰航行的身影。

  岛虽不大,却颇富历史底蕴。岛上一座80多年的修女院,一座在福建省保存最完整的哥特式教堂,让游人啧啧称叹。

  更让人心生感慨的,是一座已经半掩在荒芜蔓草之中的双层西洋建筑。“这就是昔日福建第一海关——福海关的旧址。”海军三都岸勤部政治部主任余和友,指着这座西洋建筑介绍说,“1899年5月,清政府在三都岛设立福海关,第一次从官方角度确认并发挥了三都澳海岸带的港口经济功能,使得三都澳海岸带初步展示出国际贸易商港的雏形。然而,这虽然是清政府首个自开海关,但是最重要的税务司,却长期由英国人把控。”

  “三都澳水深港阔,开发的历史很早。”三都镇党委书记黄尚晃告诉我们,早在晋朝时期,福建最早的造船业“温麻船屯”,就建在三都澳海岸带。公元1407年,著名航海家郑和“航海而至”,从这里开始了第二次下西洋之路。

  由于清朝施行海禁,曾经让三都澳的兴盛一度中止。余和友告诉我们,1684年,清朝解除海禁恢复通商后,三都澳成为最先入选地点之一。其后,可以说三都澳的贸易“南连广奥,北抵江浙,达诸外域,无所不通,为海疆的门户也”。

  福建盛产茶叶,因此,诸多贸易尤以茶叶为盛。“从一定程度上而言,福海关也是清朝第一个因茶而设的海关。当时,宁德的茶叶从三都澳出发,东通日本、朝鲜半岛,西经东南亚、印度洋地区,直至西亚和东北非,可以说是一条极为兴盛的海上茶路。”宁德海事局通航处副处长龚子强对记者说,“三都澳开埠后,贸易总值不断增长,其中茶叶堪为大项。以1902年为例,当年茶叶贸易总值达148.8万海关两,占所有贸易总值的98%。”

  正是看准了三都澳在商业地理上的突出优势,英国等国家纷纷在三都岛设立领事馆,美、德、日、瑞典等24个国家,在此修建泊位、设立办事处或代表处,4个国家在此设有钱庄。由于商业的兴盛,早在1905年,三都岛就铺设了海底电缆,并设立了大清帝国电报局。抗战前,三都澳甚至为大半个中国供应“美孚石油”。黄尚晃书记告诉记者,当时从国外寄来的邮件,只要写上“三都澳”,就可以直接寄达当地。

  殖民地式的繁荣并没有维持多久。“抗战期间,三都澳四度遭到日寇大规模轰炸,毫无还手之力,一下子便沦入到极度萧条之中。”余和友感慨地说,“没有民族的独立,没有国家的自强,没有强大的国防作为依靠,殖民地式的繁荣只能是海市蜃楼。”

  印迹·列强的觊觎

  “如取得三都澳,太平洋就会成为美国湖”

  在三都岛,提起82岁的陈祖成老人,几乎无人不晓。在岛上土生土长的他,是一位知名的拥军模范。多年来,他不但为部队义务修路,还个人出资建设革命烈士陵园。

  “说起三都岛的历史,我最清楚。而且我觉得特别是年轻人,最应该好好了解那段历史。”陈祖成老人告诉我们,由于三都澳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由此引发了西方列强纷纷觊觎。“早在1846年,一艘名为74号船的英国船只,就对三都澳进行了勘测并绘制了航海地图。1898年设立福海关后,英国皇家海军军舰‘水巫号’又完成了三都澳海域的测量。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其后,英国竟然向清政府提出购买三都澳的‘风和太阳’,扬言渔民出海升帆起航,晒衣行走,只要用到风和太阳都要收税。”陈祖成老人愤慨地说,“这些殖民者多可恨呀,中国老百姓在自己的家里生活,竟然还要交这么荒唐可笑的税。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弱国无外交’啊!”

  听到这里,已经在三都澳工作了16年的余和友,打开一张当地地图说:“三都澳处于太平洋西岸国际诸多航线的中心位置和全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点,南有青山岛为屏障,东出钱墩门水道直通东海,与台湾共扼东北亚与东南亚要冲,同亚太地区的海上联系十分便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而且三都澳水深多超过10米,最深处达51米,是世界少有、我国唯一可全天候靠泊30至50万吨级巨轮的优良港湾。”

  正是瞅准了这样的战略意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耻地在中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的美国,将目光聚焦到了三都澳。一个美国海军将领来此考察后甚至宣称:“美国如取得三都澳,就可以控制整个西太平洋,进而可以使太平洋成为‘美国湖’。”

  “当年,由于清政府羸弱的国力和政权的腐朽,使得侵略者可以在我们的领土领海上肆意作威作福,做黄粱美梦,让中华儿女都深以为耻。”驻守在三都岛的海军某部干事刘军,指着正在三都澳海域巡航的我海军舰艇说,“几天前,人民海军在威海刘公岛海域举行了甲午战争120周年海上祭奠仪式,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是‘为国捐躯的北洋将士,你们可以安息了!落后挨打、任人宰割的历史一去不复返;有海无防、丧权辱国的历史一去不复返;蒙受国耻、蒙受军耻的历史一去不复返’。这既是祭奠先烈的誓言,也是我们这代海军官兵义不容辞的使命与担当!”

  印迹·铁路连通海路

  成为“中三角”出海口

  三都澳乃至宁德的地理条件,何其优越,然而,之前相当一段时间,宁德却没有实现快速发展,甚至一度还被称为我国东部沿海的“黄金断裂带”。为何?除了受制于长期地处海防前线等原因,交通瓶颈也是重要的一个因素。

  “宁德多山地,少平原,而且山海直接相连,使得道路建设成本极高,甚至有人打比喻‘闽道更比蜀道难’。”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苏祥辉,是位1980年入伍的老兵。他回忆说,当年从大连舰院毕业分到宁德后,同学们都说,怎么分到这么偏僻的地方。

  路到底有多难?有例为证!宁(宁德)武(武夷山)高速公路南平市政和县路段,有一段26公里长的路段,其中有23公里是隧道;穿行203公里长的路段,有160多座桥梁……

  面对重重困难,宁德人砥砺前行。上世纪80年代末,宁德地区的主要领导同志,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确立了以摆脱贫困为中心工作,强调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发扬“滴水石穿”的精神,不浮躁,不懈怠,为下一步实现跨越发展打基础、创条件、蓄能量。

  遵循这一精神,宁德人奋力向前。特别是随着第二波沿海化浪潮,国际国内重化产业加速向沿海港口地区转移的机遇到来,宁德深水大港的深厚积淀,终于爆发。他们积极作为,主动承接转移,在广泛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快速发展。

  “伴随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实施,从2007年起,宁德市提出高规格开发开放环三都澳区域。”苏祥辉介绍说,“2010年,宁德再进一步,福建省将环三都澳区域列为福建十大新增长区域之一,以港口建设为龙头,以临海工业发展为核心,实施港口群、产业群和城市群‘三群联动’,深度推进‘临海、跨海、环海’三步走战略。在此战略推动下,去年,宁德实现GDP总量1230亿元。”

  苏祥辉告诉我们,为解决交通问题的掣肘,宁德市筹集资金上百亿元,先后打通连接福州的飞鸾双洞,改造104国道,修通罗宁、福宁高速公路。2009年9月,温福铁路全线开通,宁德一举迎来“高铁时代”,极大缩短了闽东对外联系的时空距离。目前,宁德“北承南联、西进东出、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体系已逐步形成。

  “现在,我们已不再是过去的‘黄金断裂带’。”黄尚晃兴奋地说,“如今,我们上接长三角、下连珠三角,东临台湾,西有长沙、武汉、南昌等城市组成的‘中三角’。当铁路连通海路,我们今后将成为‘中三角’地区货物贸易最便捷的出海口之一,天然良港的优势会被进一步放大。”

  发展不能忘记国防。三都澳作为军港之一,军事需求必须被重点考虑。宁德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张春秋介绍:“政府有关部门专门成立了海军锚地及码头用海渔排清理整治指挥部,积极开展海域执法检查,确保部队舰艇进出码头、水鼓锚地等军事设施的安全。同时,宁德还在扎实推进申办全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工作。”

  “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后盾,我们要大力支持部队建设!”苏祥辉告诉记者,“我们在积极发展临港工业的同时,也给部队预留了充分的用海空间。”

  “群山抱三都,风兴六级浪不扬;荷叶守澳口,水深百米港尽良。”面对宁德,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抒发出诗人般的浪漫。展望未来,在宁德新的发展征程中,孙中山先生百年前所做的“建成世界瞩目的东方大港”的憧憬,正在一步步实现!行走在新一轮重大战略机遇期的宁德,正在加快发展,多抱几个“金娃娃”。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