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处于和平、发展、共赢成为强劲潮流的时代,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日前在青岛举行的第九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借鉴孙子兵法智慧,维护世界和平合作发展之道展开热烈讨论。
自古知兵非好战,人类社会要从战争文化走向和平文化
虽然是一部兵学经典,孙子兵法关注的却是世间和平、生命盈缩和天下归心,主张慎战和止战,注重先胜和全胜,体现出中华民族崇尚和平又不惧怕战争的传统。军事科学院院长刘成军指出,在和平、合作、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的今天,孙子兵法中体现的崇尚和平、节制武力的战争哲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值得研究、借鉴、弘扬。
俄罗斯总参军事学院院长马可罗夫认为,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类社会将经历从战争和暴力文化向和平文化转变,有关非暴力社会变革、社会公平与和平文化的价值、观点和行为方式将得以更生。在这个过程中,孙子的慎战思想具有警示与借鉴意义。
然而,贵和慎战思想在具体的历史演进中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衍生出尚武精神缺失的流弊,成为导致近代中国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重要文化根源。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糜振玉指出,在霸权主义以及新干涉主义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和平需要以强大的实力为后盾,要有敢于斗争的意志和善于斗争的艺术。
相救如左右手,合作是解决当今国际问题的唯一出路
孙子兵法在阐述如何克敌制胜的同时,也表达了同舟共济、以相互合作求共同安全的思想,即在共同威胁面前“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波兰国防大学前校长帕彩克在发言中说,近年来,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人口贩卖等影响世界安全的因素逐渐增多,而且呈现跨国家的特点。一个国家已经不能独立承担安全责任了,需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
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和自愿的基础上,才能带来持久的安全。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郎友良说,孙子“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的非扩张思想启示我们,解决亚太地区矛盾和问题,保持战略稳定、维护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需要区内各国摈弃零和思维,坚持做伙伴不做敌人,筑牢战略互信基石,避免发生战略性误判,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太和平安全之路。
吉尔吉斯斯坦前国防部长奥穆拉利耶夫表示,孙子兵法很注重慎战,保持克制,注重合作,这一思想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外交中也有运用。在中亚地区,还存在一些威胁安全的因素,但这些问题是可以在合作中解决的。我们将建设性对话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在上合组织的框架内,积极开展合作和交流,消除安全威胁。
求“安国全军之道”,借鉴孙子兵法智慧推动和谐发展
“孙子的‘安国全军之道’,既是和平发展战略的思想来源,又是和平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贾苏尔·汉姆鲁耶夫说,“孙子反对毁灭一切的思想,他更希望避免战争的方式而不是伤人毁城,人道主义和正义理想深深地根植在孙子时代。我们今天深入研讨孙子兵法,掌握其哲学思想并加以实践是实现和平发展的基础。”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演讲时说,孙子兵法对于我们今天应对地区和全球范围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孙子的“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等论断,很好地说明了战争的灾难性后果,指导我们尽最大努力避免战争。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