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主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在一个“真”字,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年初以来,陆军第47集团军某旅针对有的教育接地气不够、联系实际不紧,说不到官兵的心坎里,激不起思想共鸣,没有找准穴位,打鼓没有打到点子上等问题,紧扣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这一关键,在创新中发挥“真”字力量,激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池春水,达到了正本清源、凝心聚力之效。
嘴上虽然无杂音,心中可能有问号,那就用真理拉直它
绵延千里的青藏铁路,像一条钢铁巨龙,横亘在雪域高原上。初秋时节,正在进行高原使命课题训练的陆军第47集团军某旅三营,将主题教育课堂搬到铁路之畔。
教导员宋近华指着不远处的“天路”娓娓道来:“这条线路穿越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高寒缺氧,地质复杂,冻土广布,施工难度高,工程量巨大……”
宋教导员的生动讲述深深吸引着官兵:“青藏铁路把凝结着全国各族人民情谊的大批援藏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世界屋脊,把高原特色产品运送到全国各地,让青藏高原的发展与祖国的脉搏一起跳动。高原群众亲切地把青藏铁路称为致富路、团结路、幸福路,这一切正是源于党中央的科学决策、国家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
看着不时飞驰而过的列车,官兵们豪情满怀。“作为军人,我们应当怎么做?”宋教导员的提问让不少官兵陷入沉思。“驻训环境虽然艰苦,但缺氧不能缺精神,我们要像当年修筑天路的工人那样,坚决听从党指挥,吃苦不怕苦、苦中有作为,以昂扬斗志投身强军实践!”宋教导员话音刚落,现场爆发出一阵热烈掌声。
“拉近教育与官兵的距离,才能把道理讲到官兵心坎上。”旅政委罗军告诉记者,这种寓理于事、身临其境的情景教学深受官兵欢迎。“只有把准时代发展的脉搏,把住官兵思想的脉动,才能启发官兵探求真理的自觉,教育才能步入良性循环。”
当前,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多样,各种社会思潮、错误观点对官兵思想的冲击明显加剧。4月初,该旅副政委赵喜业到基层蹲点时,听到个别官兵议论“看口号目标宏伟,看现实问题很多;看形势一片大好,看网上乱七八糟”,有的官兵虽然嘴上无杂音,但心中有问号。
“正气不盈,邪气必盛。”赵副政委意识到,网上鱼龙混杂,各种信息满天飞,有些歪理邪说不胫而走,对青年官兵思想的侵蚀不可低估,必须理直气壮讲好大道理,旗帜鲜明批驳歪歪理。
于是,他发挥理论功底扎实的优势,给全旅官兵上了一堂题为《问题·信心·责任》的教育课,着重讲清信念和道路、主流与支流、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等道理,深入解读党的十八大以来作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既增强了基层政治干部推动理论大众化的信心,也解开了官兵心中的思想疙瘩。
讲课不是作指示,以真情感人,才能在官兵头脑中搞好建设
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事莫过于“把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连指导员靳国峰对此感触良多。他坦言走马上任之初,上课效果不佳,有战士直言不讳:讲课像讲话,谈心像训话,提的都是原则性要求,说的都是结论性语言,很难听得进去……
这件事让靳国峰深有所悟,教育不仅仅是真理的传播、智慧的启迪,更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动。
该旅引导政治干部放低姿态,与官兵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交流思想,用战友之情、同志之情、兄弟之情温暖人心、赢得信任。
战士周洋是在父母强烈要求下入伍的,到部队没几个月就接连写了3份退伍申请。下连后的一天晚上,他又装病压起了床板。排长柳军坐在床头陪了他一夜,又借机向他介绍了杨再礼等3名连队骨干的成长经历。此后,连队干部帮他量身订制“理论学习标兵—精武强能尖兵—全面发展好兵”的成才“三部曲”,为他扬起了实现军旅梦的风帆。
在干部骨干的帮带下,周洋的思想认识逐步转变,先后在该旅岗位练兵比武竞赛中夺得3项第一,被旅里表彰为“神炮手”“优秀士兵”,还光荣地入了党。
情为理之基,理为情之帅。唯有用真心动真情,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位。
前不久,某营教导员姚凯针对官兵普遍关注的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二战历史、不断制造事端的实际,认真准备了《永远铭记历史,坚决捍卫和平》一课。
一开场,姚凯就提问“谁能说说9月3日和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战士陈康乐立即站起来回答: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接着姚凯又连续发问,为什么要设立这两个纪念日?我们怎样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一人讲变成了大家谈。吉林籍战士田磊讲述了曾祖父和祖父当年在沦陷区为日本人拉水、挖山货、卖苦力,过“亡国奴”生活的家史,激起了战友们强烈的思想共鸣。姚凯趁热打铁:“国家强盛、军队强大,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咱们军人,决不让国破家亡的屈辱历史重演!”
“风平浪静的日子/你不会认识我/我的绿军装是最普通的颜色……假如一天风雨来/风雨中会显出我军人的本色……”一曲《军人本色》,把这堂课推向高潮。授课结束时,姚凯再次问9月3日、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大家齐声喊出了答案。官兵讲,这样的课一辈子都忘不了。
教育接地气,才能聚人气、凝士气,别把真理讲空了、虚了、远了
旅机关在调研中发现,官兵最担心教育从概念到概念,把道理讲空了;结合形势不紧,把道理讲虚了;没有联系身边人身边事,把道理讲远了。
“教育接地气,才能聚人气、凝士气。”旅领导告诉记者,青年官兵身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只有不断分析新变化,研究新情况,拿出新对策,解决新问题,才能真正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一次训练间隙,九连指导员张博与战士闲聊时谈到了“梦想”的话题。大家畅所欲言,有的憧憬着回家创业当老板,有的盼望考军校当军官,还有人期待退役以后考上公务员。
张博在日常训练生活中发现,拥有不同梦想的战士,平时有着不同的表现。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几天后,张博给官兵上了一堂“军人当有强军梦”的教育课。他从“拥有梦想的人生最精彩”“融入强军梦的军旅最出彩”“追逐梦想的兵星最光彩”3个方面入手,引导大家认识到只有把个人梦与强军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军旅更充实、人生更精彩。
身边典型更有感召力。在这个旅,各单位各层次各专业都树有标杆。十连指导员王东虎上任时,觉得连队工作比较平,但一直没有找到症结。“咱们连的战士都不赖,为啥不树几个身边典型?”四级军士长奚俊杰的一句话使王东虎豁然开朗。他从发现官兵身上的闪光点开始,拉开了“寻星之旅”的帷幕。
司机班班长王强,驻训中带领全班逐车对轮胎、线路、灯光检查维修,连队千里机动没发生一起车辆故障,连队将他树为爱装管装之星;上等兵钟勇坚主动维修连队小凳、桌椅、门柜等营产营具,连队将他树为爱连如家之星;列兵王亚非在旅单兵专业比武竞赛中勇夺桂冠,连队将他树为爱军精武之星……
王东虎将他们的事迹写进教案,上传到电子触摸屏滚动播放,还把他们的照片贴进了“官兵风采录”里。“小典型”引发大效应,在他们的带动下,连队精神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进步,去年被旅里评为先进连队。
为了让教育形式更对战士胃口,他们改变以往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做法,采取“课题招标”的方式,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懂理论的人讲理论、成才标兵讲成才。
十二连雷达站长兼技师林彭祥军,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入伍7年实现了从炊事员到炮手、从侦察兵到雷达站长的成功转型,是官兵公认的爱学习、肯钻研、能吃苦的“全能士官”。每年新兵下连,他都以自己的成长成才经历为例,讲应当怎样正确对待分工、如何立足岗位成才,为新兵们种下梦想的种子。
言是教育,行也是教育,真信一个人,才信他的话、信他的理
该旅领导发现,一些教育说服力不强,不是道理没讲好,而是讲道理的人没做好——台上与台下不一样,说的与做的不一样,使战士对一些本来正确的道理产生了怀疑甚至抵触。
为此,旅里要求各级政治干部不仅要做真理传播者,更要做模范践行者,把言传与身教统一起来,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通过知行合一的形象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
他们坚持从领导机关抓起,取消常委固定用车改由管理科统一派遣,常委不吃小灶而与官兵同在大饭堂就餐……旅政委罗军在十二连蹲点结束时,找到司务长交纳蹲点期间的伙食费。司务长连连推辞,连队主官也劝说:“政委,您就在这儿吃了几天大锅饭,没加一个菜,这点伙食费实在不值一提!首长在连队蹲点,是对我们工作的指导帮带,哪能让您再交伙食费?”
没想到罗政委较上了真:“在连队吃饭交伙食费可不是件小事,事关战士的切身利益,谁也不能搞特殊!”
罗政委交伙食费的事很快在全旅传开,领导机关干部下基层蹲点、吃碰饭按标准交纳伙食费很快成为机关干部的自觉行动。在领导机关的带动下,基层营连干部自觉纠治结婚、过生日、孩子满月“随份子”,通信员为干部洗衣服、叠被子、挤牙膏,士兵探亲归队或家属来队给干部送土特产等不良现象。
“言是教育,行也是教育,而且是更重要的教育。”这是该旅政治干部的一条共识。
前段时间,三营教导员宋近华要求营连干部每天和战士一起到卫生区打扫卫生。起初有人不理解:有这必要吗?后来,旅里开展“弘扬官兵一致优良传统”教育,营连干部发现课上得很顺,讲的道理战士们都很认同。用战士们自己的话讲:“干部和我们一块排队打饭、打扫卫生,与我们实行‘五同’,他们讲的道理我们信!”
7月中旬,该旅开赴高原进行使命课题训练,条件非常艰苦、任务格外繁重,干部以身作则,一马当先,冲在前,干在先,各营连借机开展苦乐观教育,效果特别好。战士们说,“干部们以实际行动做出了样子,他们说的道理我们打心眼里认同。”
良好的人格形象,能够使教育者成为令人信服的行为榜样。尽管已经过去了5个多月,许多官兵仍然清晰地记得旅长陈西峰上的一堂题为《铸牢强军之魂 坚决听党指挥》的大课。自动化站列兵胡永生说:“这堂课没什么新颖的形式,而且理论性比较强,但就是让人听了信服、听了提气。”这是为啥?胡永生回答:“我们信他这个人,所以信他说的话!”
任职以来,陈旅长常常深入一线,与战士们一起研练信息化装备,对全旅12种主战装备都能熟练操作、灵活运用,是官兵眼里的“专家型旅长”。课上,他讲到听党指挥关键要提高打赢能力,确保一声令下能够战之必胜。许多官兵觉得,他所做的就是他说的这个理。
上图:树立身边典型,讲述强军故事,激发精武豪情。 万十成摄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