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深远的校训
为山东省首届医学类专升本学生到潍坊医学院就读本科,高伟峰现在是北京市人民医院眼科的一名知名教授。
聊起王奇,高伟峰与我们侃侃而谈。他告诉我们说,王奇最初学医是为了给家人治病,但后来济宁医学院校训“明德、仁爱、博学、至善”和潍坊医学院倡导的“厚德、博学、笃行、济世”深深影响着我们,尤其是在潍坊医学院的那两年,我们牢记这个校训,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勤奋学习医学知识,好为以后济世奠定基础。
高伟峰还告诉我们说,本科毕业时,意气风发的王奇曾对他讲述:小时候家里穷,和哥哥一起去别人家地里偷地瓜吃,老乡都睁只眼闭只眼,现在我们毕业了,是该用所学医术报答老乡的时候了,有爱心的王奇,毕业后首先回到家乡兖州工作了两年。
谈起王奇求学时的经历,高伟峰非常自豪向我们讲述了济宁十一雄的故事:
1985年在他们临近毕业时,山东省的济宁医专、菏泽医专和临沂医专三所专科学校联合尝试专升本,在三所学校的1000多名学员中遴选出10名优秀学员升为本科再培训,那时高伟峰与王奇最初选考医学专业的初衷类似:家中都有常年卧床的重病人,学好医学好为家人解除病痛之苦。最后一个学期当他们得知,有专升本的机遇时,两人更是玩命的学,备考前的两个月几乎晚上没有睡过完整的觉,其实其他学生也都是这样,这样的好机会不多。在最终的考试中前15 名都是济宁医专的,后来为了照顾其他医专又另批一个名额,这样就成了济宁11人。现在这11人,除一名女生毕业回老家现就职于人民医院外, 其他10人有5人在国外工作,还有3人在山东已经分别担任相关医院的领导或科室主任。这些如今在不同医学领域崭露头角,取得成绩的11人已经成为了济宁医专的骄傲。
王奇在这11人中年龄排行第二,考试成绩也是第二名,俗称二哥, 在高伟峰的印象中,王奇衣服不多,但穿得得体,皮鞋总擦得干干净净。还很较真,写文章不会出现一个错字,标点符号也如此。
那是个贫困年代,但理想不曾匮乏。
王奇特别喜欢临床,喜欢外科。高伟峰说,为实现梦想,王奇牵头制定了“三不”的死规定:不喝酒、不打牌、不谈恋爱。
高伟峰回忆,解剖课上有弄不懂的,王奇肯定不走。第二天他准是最早到,每天自习到晚上12点,几乎不看电影。学院图书馆是王奇最常去的地方,各科厚厚的病理书,王奇总是反复借阅,有的还记录在他自己的摘抄本上,毕业时这样的资料本,他收集整理了十余本,这为以后他作为全科医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凭着对医学的执着和对自己的苛刻,毕业后的王奇成功升入本科,入读硕士,最终考取301医院的博士,成为了心血管外科医生。从先心病矫治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到冠状动脉搭桥,王奇皆精通。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