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潜艇官兵 高毅 摄
知难勇进,带伤完成战备巡航使命
是申请返航、等待后方救援,还是继续执行任务?
重大险情排除后,绝境逢生的372潜艇官兵又面临艰难的抉择。
“当时,潜艇虽然成功脱险,但装备受损严重,特别是主电机无法修复,潜艇机动能力受限。而后续任务时间漫长、情况复杂、充满变数,可以说挑战巨大、困难重重。”刚刚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官兵身心俱疲,请示返航似乎是最合理、也是最保险的选择。
何去何从?这是海上临时党委书记、指挥员王红理30年军旅生涯中面临的最艰难抉择。
此时的王红理,比平时更加沉着镇定。他心里清楚,作为艇上最高指挥员,自己下达的每一个命令、作出的每一项决定,都将直接影响到官兵士气和上级决心,关系到潜艇安全和战友安危,甚至关乎国家、军队和海军的声誉,必须慎之又慎。
他召集有关人员了解情况,研究对策,经过冷静分析,决定当务之急先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恢复潜艇动力,二是使潜艇具备水下潜航能力。
官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抢修受损设备。
为了排除设备故障,动力长肖亮3次累倒在现场并抽搐甚至休克。每次刚刚恢复清醒,又直奔战位。
为了尽快疏通排水管路,舱段兵邹晓波连续6次潜入舱底水中,嘴唇被冰冷的海水冻得发紫,口中呛入脏臭污水,但他硬是用手一点一点把堵在排水口的残渣掏除干净。
为了保证正常的充电充气,轮机技师周军生冒着50多度的高温守护着柴油机,汗流浃背,衣服结上厚厚一层白色盐渍。
无论干部战士,不分职务高低,大家都在拼命干活,争分夺秒地抢修清洁受损舱室设备,不时有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
经过1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随着控制箱、滑油泵、空气压缩机等主要设备故障的修复,水下航行能力的恢复,王红理心里越来越有底。
这期间,海上临时党委一班人,深入各舱室战位、与大家交换意见,了解思想情况,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感动和欣慰的是,官兵们坚信海上临时党委能够带领372潜艇走出困境、完成后续任务。
经过充分酝酿,险情发生后的第二天,372潜艇召开了临时党委会。会上,王红理提议:鉴于装备恢复进展情况比预期要好,尽管要承担一定风险,但基本具备完成任务条件,应继续按计划完成后续任务;只要我们能完成任务,就暂时不要给家里发报,以免干扰首长决心。
“海上通信不便,很难将具体情况向上级汇报清楚。如果我们遇到困难就退缩,与战时临阵脱逃没什么两样。个人荣辱事小,履行使命事大。作为海上指挥员,该承担的责任我绝不推诿,该检讨的问题我回去检讨,但有一条,上级交给的任务必须坚决完成。哪怕前面是龙潭虎穴、万丈深渊,也要勇往直前!”王红理动情地说。
会上,海上临时党委在会上作出决定:克服一切困难,继续完成任务。
临时党委的决定得到全艇官兵的坚决拥护,大家表示:不管前面有千难万险,上了战场就要勇往直前。
372潜艇毅然带“伤”挺进大洋,继续执行未完的任务。
使命面前敢于担当的精神,在这支部队、在372潜艇有着深厚的积淀,无论是支队领导、艇长、部门长,还是军士长、列兵,个个勇于负责,人人敢于担当,执行命令不打折扣,完成任务毫不含糊。
从艇长、参谋长到支队长,王红理总是一马当先,率艇执行实兵演习、战备远航和武器试验等重大任务,一次次挑战极限,一次次突出重围,支队率先实现了海军提出的“三个转变”,成为扼守南海要冲的尖刀部队。
从新潜艇接装入列、全训考核到形成战斗力,372潜艇官兵一路闯关夺隘,攻坚克难,半年完成接装,一年内完成全训形成战斗力,第二年就执行战备远航任务,创下了我海军常规潜艇的14个首次和第一。
372潜艇凯旋时,受到英雄般的欢迎。海军首长对他们的担当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当时如果选择返航也能拿3到4分,现在你们以智勇双全交了一份出色答卷,完全可以打‘5+’。事实证明你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