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乐县人武部在短短4年间,先后受到山东省军区以上表彰20余项,52人次在上级组织的考核比武中摘金夺银。一个人武部为什么能够屡创佳绩,靠什么迈出铿锵步伐,凭什么实现全面过硬?带着疑问和赞许,近日笔者走进该人武部一探究竟。
夯实兴武思想根基
“以前都这样,现在咋就不行了!”一次干部职工大会上,部领导的批评还没有落音,两名因在位不尽责、落实搞变通受到点名批评的同志竟当场发出质问。出现这种“顶牛”,非但没有人出面制止挨批者,反而有人替他们鸣不平:“不就是迟到早退的小事吗?至于大动干戈吗?”会后,两名挨批者更是追着部领导掏出了“心窝子”:“到了人武部,别想再进步,瞎折腾什么?好好过日子才是正事。”
明明是违纪的问题,反而被视作正常现象;明明应该依规受到处理,反而被认为瞎折腾。接二连三发生的不正常现象,让新一届党委班子诧异之余更感无奈。部长张立俊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干事就不会出事”的应付心态曾经被许多同志奉为“真经”。
2010年初的一件事至今让政委包艳伦记忆犹新。为了摸清基层达标建设底数,该人武部通过不打招呼的方式对基层武装部进行检查,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有的镇武装部连办公场所都没有,许多民兵连常年无活动,“部、室、家”功能丧失。一圈下来,所辖18个基层武装部和30多个民兵连没有一个像样的达标单位。
外在表现是内在思想的真实写照。人武部党委揪住这些问题较起了真,症结在调查摸底中露出了水面。之所以会出现与职责身份不符的怪现象,根本原因就是思想认识这个总开关偏了闸。
党委一班人通过调研了解,得到的答案基本一致:人武部处于军地结合部,跟打仗离得远,跟当兵差得远,没有拼的必要;人武部是军旅生涯的终点站,军地之间的中转站,精力应该聚焦在后路上,没有拼的动力;虽然穿军装,但打仗用不上,没有拼的价值……正是这些错误思想筑起了干部职工心中的篱笆墙。
是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还是心怀忧患戮力前行?人武部党委“一班人”态度坚决:只有从思想上夯实兴武的思想根基,干事创业的底气才足、力气才大。要想扭转局面,实现发展,必须拆除篱笆墙,立起新航标。
打出创业“组合拳”
眼睛看到哪里,脚步才可能迈到哪里。务军兴武、干事创业必须有一股子高昂的精气神,他们深谙其理,党委“一班人”打出了一套振奋精神、砥砺斗志的“组合拳”。
——教育上,开展“使命在我肩、兴武我担当”系列讨论实践活动,每周开设一课国防讲堂、每月进行一场热点辨析、每季举办一期课题研讨、每年组织一次成果展示,通过理论教育启迪,着力强化听党指挥、创先争优、矢志兴武的决心意志;
——做法上,对照职责找差距、对照先进查不足、对照使命鼓干劲,树立起敢打必胜、敢为人先、敢于亮剑的坚强信念,形成“让先进成为一种时尚,让优秀成为一种常态、让荣誉成为一种品牌”的良好风尚;
——管理上,坚持用条令规范秩序,用规矩打造方圆,统一党委决策、日常办公、战备训练等15项机关经常性工作程序方法,形成“战备紧而有序、训练严而有序、工作精而有序、生活规范有序”的新秩序;
——氛围上,人武部建设国防教育馆、部史馆,制作强军目标宣传墙、干部职工励志墙、先进典型事迹墙、奖牌锦旗荣誉墙,打造弘扬优良作风、培育战斗精神、激发尚武情怀,让干部职工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染熏陶;
——举措上,制定“重心下移抓基层、迈开步子下基层、甩开膀子带基层、形成合力帮基层”的决策方案,使大抓基层、紧抓基层、持续抓基层、合力抓基层形成制度,人武部全体人员和武器装备仓库、民兵训练基地主任定点抓基层已成为传统。
铿锵的步伐踏出的是坚实脚印,带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深刻变化。潍坊军分区政委郝树东告诉笔者:“近年来,济南军区、山东省和潍坊市先后7次在这个人武部召开现场观摩会议,他们次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人武部全面建设已成为山东省军区的亮点和名牌。”
历练顽强战斗作风
民兵预备役工作有其特殊性,相对而言,体制比较松散、环境变数较多,难免有部分同志产生“干与不干变化不大、干多干少差异不多、谁干谁不干显不出来”的消极情绪。
“小战位连着大战场,后备就要厚备。只有时刻保持冲锋姿态,才能挑起历史的重担!”干部职工大会上,人武部政委包艳伦耐心细致地给大家讲道理。“人少不能少干事,预备不能不准备;穿军装就要练打仗,军人要有军人样。”他们向全体干部职工吹响了向强军兴武发起冲锋的集结号。
他们提出“争第一、扛红旗、走前列”的口号,紧紧抓住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人”这一关键,常年设置“文博士”“神投手”“金教鞭”等称号,设擂台赛,贴光荣榜,着力在拼搏中铸就必胜信念,在实战中历练团队战斗作风。
2010年6月,昌乐县人武部参加潍坊市组织的全市专武干部考核比武,夺得团体第一名和3个单项第一、6个单项第二的优异成绩,一举实现了多年金牌零的突破;9月参加上级“三支队伍”比武竞赛活动,再次夺得团体冠军,7人参赛6人获奖;人武部连年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党委工作重心聚焦哪里,单位建设就会向哪里用力。他们根据战时担负任务,加强指挥编组、防卫部署和战法研究,每年修订计划方案,组织拉动演练;采取“分编合建、集中训管”的方式,建强民兵应急连和医疗救护、水电热抢修等7支应急专业分队,打造战斗力提高的新增长点;突出抓好防火、防汛、防暴恐等实战技能训练,确保各个民兵分队均能熟练掌握技能、熟练操作装备。
战斗力水平到底怎么样,实战是最好的“试金石”。潍坊军分区司令员万伟锋向笔者介绍,近几年,这个人武部先后30多次成建制用兵5600余人次,出色完成扑救山火、抗击特大暴风雨、“国际宝石节”安保等急难险重任务,被当地群众誉为攻坚“铁拳头”。
上图为昌乐县民兵应急分队参加紧急拉动的情形。
商自波摄
(来源: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