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时期,一项重要的非战争军事行动
在淞沪战役中,日军施放毒气后戴着面具和中国军队作战。
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军内外许多单位和部门,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技术性很强;这是一项高危行业,涉毒、涉爆,是军队在和平时期承担的一项重要的非战争军事行动。
多年来,军队各级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按照军委、总部的指示要求,在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中做了大量工作。
2010年9月1日,中日双方在南京举行了销毁日遗化武启动仪式。经过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将南京及周边地区包括安徽蚌埠、合肥、安庆和浙江杭州等地发现储存的日遗化武全部运至南京销毁完毕,并对销毁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共销毁日遗化武35681枚(件)。
2012年12月12日,石家庄日遗化武移动式销毁作业正式启动。此次作业共计销毁石家庄及其周边地区包括天津,河北唐山、邯郸,山西大同、寿阳等地的日遗化武1701枚(件)。
2014年12月,武汉日遗化武移动式销毁工作正式启动,截至今年7月13日销毁工作结束,共计销毁武汉及其周边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七地的日遗化武264枚(件)。
2014年11月30日,哈尔巴岭开始进行日遗化武试销毁。作为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最大的日遗化武埋藏点,哈尔巴岭日遗化武试销毁工作的启动标志着日遗化武销毁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经过中日双方20多年的共同努力,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的销毁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公约》规定的时限要求,特别是全面、彻底地销毁日本遗弃在中国的化学武器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一方面是因为日方至今未提供在中国到底埋藏和丢弃了多少化学武器。二是处理销毁工作难度大,进展缓慢。为此,中方在多边外交场合特别是在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缔约国大会和执理会上多次敦促日方要加大投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早日还中国一片净土。
(作者系国防部处理日本遗弃化学武器办公室原主任)
(来源:解放军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