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老高原精神 烛照改革强军路【3】

2016年04月12日10:23 | 来源:中国国防报
小字号

树好样子立标杆——

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老高原”的担当情怀

3月本是春风徐来,可青海却迎来了一场大面积降雪,一夜之间,高原披上了银装,气温骤降。在西宁,天还没亮,一群身着迷彩服的人就开始在主干道上清理积雪,疏导交通。在路灯的照映下,记者隐约看到他们肩上的民兵标志。

记者想起,今年初,一篇题为《该说说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的那些事了》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疯传,不少跟帖充斥着负能量。

为什么在战争年代发挥生力军作用的后备力量,现在却引起大家的质疑?

一位省军区领导告诉记者,针对地方群众的误解,我们要主动从自身找原因。“现在一些干部身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人身上虎气不足,素养不高;有的人拿着高工资,岗位上却不见人;再加上人武系统的地方化,民兵队伍的兵味有了淡化,这能不引起大家的议论吗?”

春节前夕,青海省军区党委向全区官兵发出号召,要适应改革大势,扎根高原奉献,树好军人形象。一场“高原军人好样子标准大讨论”在雪域军营如火如荼地开展。

3月12日,玉树军分区的大讨论现场,“三江源讲坛”正式开讲。记者看到,官兵们围绕“高原军人好样子标准”畅所欲言,一波又一波的讨论热潮,就像摇晃的筛子,过滤了附着在官兵思想上的尘土。

“有的同志认为民兵尤其是高原地区民兵,人员分散,保障条件有限,作用难以发挥……”台上主持人的话音刚落,台下官兵就争相举手。

“玉树地震刚发生,玉树市的民兵队伍就在人武干部的带领下冲向了抗灾一线。当时,军分区、人武部的干部就是群众的主心骨,民兵队伍就是救援力量的生力军。”军分区政治部干事谢鹏的这番话,有力回击了这个问题。

一切质疑只能用行动来回应。“高原环境艰苦,自然灾害频繁,作为建在身边、用在手边的后备力量,如果不能勇于担当,抓好主业,发挥作用,树好形象,就会在时代大考中败下阵来。”省军区司令员李松山如是说。

今年1月21日,青海省门源县发生6.4级地震,得知消息后,海北州第一时间集结4个县的民兵应急分队,启封车辆,装载物资,参与救援……海北军分区司令员王宝平对记者说,关键时刻,民兵是能够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的一支重要力量。

“人武部地处军地结合部,民兵更是寓兵于民,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实际行动树立军人好样子是我们的使命,更是践行老高原精神的具体体现。”弘扬老高原精神先进个人、黄南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张海春对记者说。

张海春是一名从地方入伍的藏族大学生干部,扎根高原22年,始终胸怀一颗热爱雪域藏乡、服务各族群众的赤诚之心。全州34个乡镇的边边角角、沟沟壑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为群众送去党的暖心政策,帮扶困难群众,援建希望小学……记者得知,张海春个人还资助了6名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圆了大学梦。记者去采访张海春时,他正忙着收拾行装,准备去南部的泽库县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和民族团结政策。这样的宣讲,张海春已组织了100多场。

一些接触过张海春的群众深有感触地说:“从张海春身上就能看到高原军人的好样子。”(赵济潮 谭健)

(责编:单清伟(实习生)、黄子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