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號殲20疑換新發動機試飛
加拿大《漢和防務周刊》2014年4月25日發表了一篇文章,猜測中國新一代戰斗機殲-20的設計思路從何而來。平可夫認為盡管俄羅斯方面否認了中國獲得了米格1.44的圖紙,但平可夫堅持認為殲-20借鑒了米格1.44的圖紙。
從J20第一次露面開始,平可夫就認為J20在中國航空工業界的地位是前所未有的,這是中國的設計師第一次立足於自己的頭腦、自己的技術、自己的作戰思想,完全獨立設計出的多用途戰斗機。
但是在國際上,多位歐美、俄羅斯的航空評論家不同意這一觀點。多數認為J20毫無疑問地抄襲了米高揚設計局1.44項目的設計概念,甚至獲得了設計圖。來自俄羅斯的航空評論消息聲稱:他們毫無疑問地使用了1.44的數據和概念和外形。“看看巨大的腹鰭、相當大型化的前翼、全動式尾翼、修長的機身,J20完全與1.44相同”。在莫斯科有人持這一看法。
獨立的航空評論人士馬卡什夫表示:中國能夠用金錢從米高揚獲得1.44的技術圖紙,尤其是垂尾的設計。針對這些評論,平可夫在2010年曾採訪米高揚設計局總設計師巴科夫斯基,他表示:米高揚從未在正式場合把1.44的技術交給中國,甚至沒有舉行過說明會,而且中國人要抄襲戰斗機設計,必定需要更為先進的未來技術,為何仿制俄羅斯過去設計的戰斗機?
然而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若干航空消息來源對上述說法,持有疑問,不認同平可夫關於中國獨立設計J20的說法。他們的看法歸納如下:
第一、 情況並不像米格設計局負責人所說那麼簡單,90年代初期,很多俄羅斯重要軍事工業圖紙、設計技術的流出,都是通過非正式渠道進行的,當時俄經濟十分困難,北朝鮮的彈道導彈設計事件就是典型。
第二、 因此不能說米格沒有正式在各種場合向中方傳授1.44,中國就絕對不會通過其他非正常方式取得。
第三、 1.44被俄羅斯放棄,不是因為其設計思想落后,而是整個理念已經不能適應俄羅斯空軍的需要,至於局部的設計構想,依然擁有借鑒價值。中國使用被他國放棄的戰斗機設計概念,已經不是第一次,以色列幼獅和J10戰斗機的關系就是如此。
第四、 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即J20的基本設計概念,與1.44非常接近,甚至相似。例如,米格當時的設計構想是要使1.44成為多用途的殲擊轟炸機,因此設計了比米格-29更長的機身(1.44:19米;MiG29:17.37米),這一點J20沿襲,甚至更長。1.44既要有比蘇-27殲擊機更強的對地攻擊能力,實現隱形突防。此外,又要兼顧高機動性,為此設計了前翼,J20近距耦合前翼的造型酷似1.44 ,甚至犧牲部分隱形。鑒於兩種飛機修長的機身,為了航向穩定性,不得不安裝腹鰭。J20也體現了這一設計理念。二者都採用了三角翼(I.44的前緣后退角度為52度、后緣后退角23度、雙垂尾外傾角15度)、前翼的后退角為58度。
第五、 兩種飛機與都採用機身融合的大邊條設計,再融入前翼,使J20更是酷似1.44。
J20的基本尺寸從未公開過,但是從圖片對比的狀況看,上述設計概念與1.44相當接近。這也成為俄羅斯以及國際上眾多的航空評論家認定J20抄襲了1.44設計概念的主要依據。
第六、 平可夫認為J20、1.44在整體結構上,依然存在區別,前者採用側翼進氣,而后者採用機腹進氣,與MiG29進氣結構相同。對此,諸多的俄航空評論家認為:這不足以說明J20就沒有抄襲1.44的整體設計構想,成都飛機公司是對於改變進氣口結構並不陌生,還在FC1戰斗機設計時代,米高揚的專家就教會了中國人如何將MiG21的機頭進氣結構改成兩側進氣,因此改變1.44的進氣道結構,對於中國人而言,並不難。
這些爭論的背后,實質的問題是J20到底是不是中國的獨立設計?還是又是概念借鑒(抄襲)?公正地說,即使是后者,平可夫認為也不需要採取什麼馬卡什夫 所說的“金錢途徑”,因為90年代中期以后,1.44的圖片、設計模型、設計數據大量公開,中國的航空工程師,僅僅憑借這些圖片,就可以了解到1.44的設計意圖,然后根據中國自己的作戰需求、航空技術現狀,借鑒1.44的某些設計概念是可能的。
平可夫表示不想討論J20是抄襲還是獨立設計的問題,而近期關心的反而是俄空軍為何放棄米格1.44?這對於研究J20的未來歸宿,有所啟示。
關於這一問題,俄航空評論界的觀點是眾所周知的,自從1.44公開亮相開始,批評聲就不斷,同樣被俄航空評論界稱作“不三不四”(既不是第三代、也不是第四代,俄式劃分法,應該是不四不五)。首先1.44關鍵問題是無法貫徹高隱形的能力,巨大的前翼、腹鰭,使1.44的隱形性能,相當不佳,這是最大的反對聲。近距耦合前翼的設計方式,很難對前翼進行類似Sukhoi T50那樣的前翼、主翼融合的修改。正如巴科夫斯基在回答平可夫關於J20設計前翼的意圖所指出的那樣:這樣的設計,有利於戰斗機在高速、高空飛行條件下的穩定性和瞬間機動。
而1.44依然被定義為多用途戰斗機,MFI(Mnogofunksionalni Frontovoy Istrebitel),碩大的機身,並未使1.44驗証機具備很好的機動性。按照當初的目標,1.44要採用接近30%的復合材料,但是由於復雜的機身增加了大型化的前翼等因素,載重量低於7噸,對地攻擊能力達不到空軍要求,成為“都是半瓶醋的多用途”,這一點,極有可能是俄空軍徹底放棄1.44的根本原因。就這一意義而言,J20所面臨的問題,與當年的1.44是相似的。
眾所周知,1.44也是驗証機,並不是原型機,與前兩架J20相同。停止研發的主要原因在KDR看來如下:隱形性並未達到俄空軍的要求,是主要的,因此責令Sukhoi繼續研制下一代戰斗機。另一個主要原因可能是發動機,2000年亮相之初,並未有合適的高推重比發動機供1.44 ,當初計劃使用AL41F。平可夫並不認為是資金問題,因為2000年前后,俄已經度過了最困難時期。T50的研制進展當時順利。
1.44和J20的氣動不足
有一點是可以提出來討論的,那就是1.44、J20在氣動外形的諸多方面相當近似,那麼1.44當年所存在的問題,是否會再度被J20繼承?主要的缺陷已經被“遺傳”,兩種飛機的隱形性,絕對不如T50、F22。既然是多用途戰斗機,重視對地滲透功能,那麼,大尺寸的前翼,對於陸基雷達而言,是很好的“誘餌”。
J20、1.44都設計腹鰭,意味著都存在航向控制能力弱的缺點,因此,雙垂尾的航向控制能力可能相當有限,這是2011增大雙垂尾面積的原因,這樣做,並不利於隱形。此外增加了飛機的重量。
不過,在細部設計方面,J20似乎借鑒了1.44的設計失敗的一面。例如,所有的舵面,尤其是前翼、主翼的前后退角都保持相同,這樣所有舵面是平行的,類似F22,而1.44僅僅是前翼、主翼的舵面都不保持平行。
1.44最終因為“都是半瓶醋”的巨大缺陷,被俄空軍拋棄,取而代之讓蘇霍伊獲得了研制五代機的機會。J20是否是“半瓶醋”?就要看2011試飛的結果了。(知遠/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