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時節,南海某灘涂,機甲轟鳴,硝煙四起。南海艦隊某防空旅一場對抗演練正在進行。突然,藍方特種偵察分隊對紅方陣地實施破襲,導彈發射車車長、雷達操縱手等12名紅方官兵被彈片“擊傷”,其中5人“失血”嚴重。衛生員立即前出,仔細翻看他們的軍服和軍帽信息欄,根據裡面清晰的血型信息,迅速組織輸血搶救。由於處置得當、搶救及時,這批“傷員”均在“黃金救治時間”內被妥善后送,無一傷亡。
記者注意到,官兵軍帽軍服裡面的信息欄為一個小表格,左邊是姓名、單位、血型,右邊填寫對應信息。其中血型欄內印著紅漆字母,非常清晰醒目。該旅旅長趙頂峰介紹說,官兵沖鋒陷陣隨時可能需要緊急輸血搶救,旅裡按照戰斗力標准規范軍服信息欄填寫,制作制式血型印章加蓋在信息欄中,幫助醫護人員迅速獲知傷員血型,大大提高了輸血急救效率。
在去年的一次戰備檢查中,該旅對軍服信息欄進行普查時發現,不少信息欄為空白,有的信息填寫不全,還有的因洗滌、訓練磨損等原因,造成信息難以辨識。原因是有些官兵覺得反正不打仗,填不填血型無關緊要﹔另一些官兵不了解血型信息對搶救的重要性,不知道自己的血型﹔三是部隊沒有組織填寫,沒有把軍服信息欄的重要性告訴官兵。加上服裝發放是軍需部門的事,訓練戰備是司令部門的事,而血型信息又掌握在衛生部門,信息欄雖小但卻要跨部門保障,造成戰備工作存在“死角”。
細節決定成敗。該旅專門制作血型印章,加蓋在軍服軍帽的信息欄中。記者看到,血型印章共5枚(對應5種血型),章體為長條形,底部刻上對應的血型字母,使用紅色油漆印在軍服和軍帽對應信息欄。每年新兵入伍后,部隊查明血型后統一組織加蓋。該旅還舉一反三,通過進一步調查發現,全旅沒有建立官兵血型數據庫,也沒有形成嚴格規范的血型信息登記和管理制度。為此,他們著手建立官兵血型數據庫,制訂《血源應急採集預案》,確保戰時快速准確地配血、輸血,提高了急救血源的使用吻合度。(舒鴻儒、邵龍飛)
冷思考
軍服期待“打仗說明書”
■高志文
小小的軍服信息欄,卻包含著特殊的“戰碼”,這引發了官兵對如何讓軍服更好保障作戰的思考。軍服神聖,首先在於穿上它官兵們肩負著能打仗、打勝仗的使命神聖。功能完備的軍服是保障士兵生命,提高作戰效能的利器。幫助戰士們從走入營門就認識軍服、了解軍服,進一步強化官兵打仗意識,更好地發揮軍服保障打仗的功能,是各級業務部門和帶兵人的重要責任。
戰場穿衣無小事,每個細節關乎勝敗。目前隨軍服下發的說明書,大多是洗滌、養護說明,對軍服作戰功能介紹不多,對軍服打起仗來怎麼穿也沒有規范。這需要相關業務部門聯手,按戰斗力標准完善軍服精細化保障機制,既把官兵實戰化演訓中的穿著經驗盡快吸收,又要讓官兵清楚了解軍服的打仗功能,從而增強作戰訓練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