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航空兵某師參謀長張輝琨
陸軍第21集團軍某旅一營營長楊勇剛
第二炮兵某旅副旅長張建廷
南空航空兵某團副團長呂勁鬆
武警南陽市支隊支隊長潘發勤
管子曾說過:“觀國者觀君,觀軍者觀將,觀備者觀野。”正所謂,軍之大事,命在於將。戰爭史一再表明,將不強則軍必敗,官不練則兵遭殃。兵隨將轉,有什麼樣的指揮員,就會帶出什麼樣的部隊。指揮員們憂患在胸,礪劍淬火,精武強能,才能鍛造出一支勢如雷、疾如風、穩如山的威武之師,才能帶出一個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打贏勁旅。
“聞道朔方多勇略,隻今誰是郭汾陽”。今天本版推出的幾位師團營職干部,牢記肩負使命,聚焦能打仗、打勝仗,以隻爭朝夕的緊迫感,努力把打鐵的骨架練硬、把亮劍的本領練強,敢於叫響“看我的”“跟我上”,帶領官兵在強軍征途上奮勇爭先。敬請關注!
海軍航空兵某師參謀長張輝琨——
逐夢海空“領頭鷹”
■楊凱凱 本報特約記者 王 晶
精武星路:張輝琨,河北撫寧人,1971年6月出生,1990年9月入伍,被評為“全軍優秀指揮軍官”,獲“海軍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獎章”,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
8月下旬的一天,某機場塔台指揮室內,一名上校軍官正專注地盯著面前的顯示屏。千裡之外的某海域,一場實兵對抗演練激戰正酣。隻見這位上校時而雙眉緊鎖,時而面帶微笑,如同自己在空中戰斗。
他就是海軍航空兵某師參謀長張輝琨,安全飛行超過4000小時,先后完成重大任務百余次,被官兵們譽為逐夢海空“領頭鷹”的特級飛行員、四種氣象指揮員。
1994年,張輝琨以優異成績從飛行學院畢業,如願來到一線作戰部隊。日常訓練中,張輝琨拿了優秀依然拼命練。有人不解地問他:“干嗎老是這麼難為自己?”
張輝琨搖了搖頭說:“戰場上是生死之決,一招不慎就是機毀人亡,我們必須把飛行環境想得更復雜!”就這樣,張輝琨在一次次難局、險局中歷練淬火,很快成長為官兵公認的飛行尖子。
機遇總是垂青有准備的人。那次,上級命令張輝琨跨海域執行航拍任務。50多天裡,張輝琨帶領機組成員一次次直沖雲霄,總航程達26000多公裡,收集的信息填補了某海域氣象水文資料的空白,並獲全軍某專項成果獎一等獎。
2011年8月,台風“梅花”來襲膠東半島。在台風到達前,必須成建制將戰機轉移到安全地帶。成建制轉移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作,任何一個環節疏忽都可能出問題。時間緊、戰機多、任務重,上級領導都捏著一把汗:“氣象復雜,機場陌生,你們能不能實現快速轉場?”
“能!”時任團長的張輝琨堅定地回答。隨后,他帶領機關人員進行周密安排和科學指揮,所有轉場戰機在陌生機場全部一次性安全降落。
2013年夏,張輝琨所在部隊赴西太平洋進行訓練。這是我某型戰機第一次飛赴遠海。
“等了這麼多年,終於可以到大洋上空翱翔了!”重任在肩,張輝琨絲毫不敢馬虎,帶領飛行骨干針對遠海訓練涉及的艦機協同、特情處置等集體攻關。大洋上空,張輝琨駕駛戰鷹穿行在雲端,引導我水面艦艇對“敵”目標進行了多個波次的攻擊,高標准完成了既定訓練內容。
非常之舉成就非常之功。在張輝琨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塊他自己手寫的格言板:當兵習武,一定要有狼在身后的緊迫感,任何時候都得咬牙往前沖。
身后的那隻餓狼在哪裡?環視滿屋子的外軍資料和書籍,張輝琨目光如炬:“這些都是狼的信息……”
精兵禮贊
使命在肩,憂患在胸。張輝琨,你用“生死相決”的膽識精益求精,以“狼在身后”的緊迫奮力趕超,不愧為搏擊萬裡海空的打贏先鋒。
陸軍第二十一集團軍某旅一營營長楊勇剛
祁連深處“駕長車”
■本報特約記者 王廣利 通訊員 魯勝才
精武星路:楊勇剛,甘肅慶陽人,1982年7月出生,2001年12月入伍,先后2次被蘭州軍區表彰為“優秀四會教練員標兵”,榮立三等功3次。
從排長破格提升為連長,又從連長破格提升為營長,在陸軍第21集團軍某旅官兵眼裡,楊勇剛確實很“生猛”:當連長,所在連榮立集體二等功﹔當營長,所在營榮立集體二等功,並被四總部表彰為“基層建設先進單位”。談起帶兵感受,楊勇剛血性十足:“帶兵就要帶出嗷嗷叫的兵,讓他們敢於刀尖舔血,刺刀見紅!”
剛當連長時,旅裡賦予楊勇剛加強坦克連戰術訓練改革的試點任務。面對列裝的新武器、新裝備,他大膽起用9名新駕駛員和7名新車長,把連隊一次次帶到地形生疏、坡陡溝深的祁連峽谷練指揮、練協同。上級驗收時,連隊在近似實戰環境中實射炮彈46發,全部命中目標。近5年來,楊勇剛每年都擔負旅訓練先行示范任務,由他牽頭完成的坦克連綜合戰術演練、營軍官編組作業等,成為旅裡的精品課目。
2012年4月,某新型坦克列裝后,針對坦克車長終端、火控系統信息含量增大的實際,楊勇剛帶領攻關小組總結梳理出教學、操作、訓練和維護保養等規范,並在全旅推廣。同年底,上級對列裝新裝備進行檢驗性考核,楊勇剛帶領官兵沉著應對,取得實彈射擊全部命中的優異成績。
今年年初,旅裡安排楊勇剛負責全旅坦克駕駛訓練。他堅持靈活編組,打亂課目順序,使裝備和人員交叉滾動循環展開,避免出現人員等裝備的現象,訓練效益成倍提升。
針對新、老兵特點,他帶領訓練骨干反復琢磨,提出了“島鏈式晉級訓練法”,將訓練課目設置成多個“訓練島”,讓參訓人員分組進“島”。採取單兵分類分級訓練、合理劃分層級、逐級細化指標、定期考核驗收的方式,提倡能者過關升級,弱者強化補差。同時把實車操作分成17個課目,錄制教學短片,縮短了新裝備專業訓練周期,實現了新兵專攻精練基礎專業、老兵向多能訓練拓展的目標。
任營連主官5年多來,楊勇剛培養出特等射手13人,全旅聞名的“火炮神醫”劉本雨、“金牌教練”劉會芳、“兵專家”李國清等均來自坦克一營。
精兵禮贊
鼓角錚鳴嘉峪關,鐵甲奔流祁連山。楊勇剛,你爭做一塊磨刀的石、一柄打鐵的錘,把營連戰士鍛造成能打勝仗的“刀尖尖”。那巍然屹立的千古雄關上,我們看到了又一猛士的身影。
第二炮兵某旅副旅長張建廷——
仗劍深山“舞長纓”
■本報記者 李兵峰 特約記者 田 亮 通訊員 張延合
精武星路:張建廷,河南新安人,1978年4月出生,2000年6月入伍,熟練掌握6種導彈專業和近20個號位操作要領,先后被評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第二炮兵十大礪劍尖兵”,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初秋時節,一支千人百車組成的導彈勁旅,穿梭於崇山峻嶺之間,面對如潮襲來的“電磁干擾”“號手減員”等特情,官兵一一巧妙應對。現地指揮這群火箭兵完成火力突擊的,是第二炮兵某旅副旅長張建廷。
“軍隊隻有兩種狀態,打仗和准備打仗!”“軍人隻有兩種姿態,沖鋒和准備沖鋒!”這兩句話寫在張建廷的工作日志上,更烙在他的心裡。
去年冬,張建廷隨部隊跨區機動至氣溫接近-30℃的林海雪原之中,錘煉大國長劍的全天候作戰能力。極寒天氣不僅考驗著官兵的適應能力,也檢驗著武器裝備的作戰性能。張建廷親自指揮一個營,與官兵一起爬冰臥雪,探索實戰化訓練新路。
低溫環境容易導致武器儀器失穩、電纜變脆、設備不易啟動等問題。張建廷帶領官兵將裝備拉到野外訓練場,群策群力,集智攻關,很快總結出間隔發動車輛、儀器加溫預熱等破解上述難題的對策。后來,在上級組織的實兵實裝對抗演練中,張建廷帶的這個營奪得第一名,並有一批實戰化訓練的經驗做法在全旅推廣。
礪劍14載,張建廷像其他平凡的火箭兵一樣,在偏僻山溝扎下了根。但平凡之中又不簡單,他以時不我待的沖鋒姿態,從一名地方大學生成長為導彈發射場上的優秀指揮員、比武場上的“奪金達人”。
2005年4月,該旅首次執行實彈發射任務。千斤重擔壓在時任代理營長的張建廷身上。他帶領全營官兵克服種種困難,最后打出該型導彈的歷史最佳精度。2008年8月,第二炮兵舉行軍事大比武,張建廷作為參賽選手中唯一的地方大學生干部,以絕對優勢獲得導彈營長組第一名。
從營長直接走上副旅長崗位后,張建廷更以“跟我上”的姿態沖鋒在強軍路上。戰斗力標准大討論中,深諳導彈實裝訓練的張建廷提出,有的導彈號手在實裝操作中隊列動作繁瑣,不利於戰斗力建設,要進行改進創新。
為此,他帶領訓練骨干一步一動地摸索,研究出更貼近實戰的跑位動作,並將導彈操作號手的反應力、記憶力、動作敏捷程度逐一量化,通過優化配置,訓練效益顯著提升。
精兵禮贊
兵心橫槊天下行,盤馬彎弓待命來。張建廷,你潛心礪長劍,沙場競風流,那恣意揮洒的青春與汗水,澆筑了托舉大國利劍直刺雲霄的堅固基石。
南空航空兵某團副團長呂勁鬆——
“飛豹”沖天刺蒼穹
■廖啟榮 本報特約記者 閆國有
精武星路:呂勁鬆,江蘇海安人,1981年9月出生,1998年8月入伍,空軍一級飛行員,被評為“全軍學習成才標兵”,榮立三等功4次。
夜黑如墨,戰機噴吐著橘紅色的尾焰拔地而起,直奔某海島。
“發現目標!”“穩定截獲!”“允許發射!”
“嗖!”一枚導彈飛了出去……指揮所大屏幕上頓時一片亮白,轉而,一股濃煙從一個山洞口涌出。駕戰機實施夜間遠程精確打擊,實現“百裡穿針”的是南空航空兵某團副團長呂勁鬆。
這次“深夜搗山洞”來之不易。精確制導武器價格昂貴,平時實彈打靶機會不多,全面掌握導彈的使用技術難上加難。
呂勁鬆深知,僅僅飛得好隻能說是飛機駕駛員,上得去、突得進、打得准才是合格的空中戰斗員。有時候,對飛行員來說,人機合一、人“劍”合一往往是一種感覺。為此,他甚至用毛巾蒙上眼睛,不厭其煩地在駕駛艙“找手感”。
盡管如此,一次導彈試射時呂勁鬆卻打偏了,導彈距目標約30公裡時忽然操控失靈。帶著遺憾走下戰機,他並不氣餒,反復研究后,最終確認是某系統出現故障。后經專家會診,原因與呂勁鬆判斷的完全一致,並根據呂勁鬆的建議進行了改進。
近年來,呂勁鬆先后多次上高原、闖遠海、入戈壁、進沙漠,發射了20余枚精確制導武器,拓展驗証了武器彈藥性能。
讓呂勁鬆一戰成名的,當數那次“雙發齊射”。演習中,上級要求他和后艙飛行員同時發射導彈,各操縱一枚。這種攻擊方式要求前后艙在幾秒內,配合完成飛機操縱、目標捕獲、協同發射等一系列動作。
但呂勁鬆對此早有研究。對照飛行參數、視頻記錄,二人反復比對目標差異。一次次磨合,使他與后艙飛行員的配合,幾乎達到了心領神會的程度。
“攻擊!”茫茫海天“雙劍合璧”,該型戰機、該型導彈首次“雙發齊射”便取得成功。
一次,呂勁鬆受領實施遠海攻擊的任務。然而,海上目標漂浮不定,加上氣象水文環境復雜,遠程精確打擊尤其不易。呂勁鬆和搭檔閉門攻關,把環境數據化、過程節點化,通過反復研究,終於找到了突破口。
盛夏,一場海空聯合演練拉開戰幕,呂勁鬆駕機起飛,直扑遠海。瞄准、修正、標定……某新型導彈“點穴式”攻擊成功,“飛豹”戰機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實現新突破。
精兵禮贊
“為了勝利一無所惜,除了勝利一無所求。”呂勁鬆,你追求人機合一的境界,練就一劍封喉的硬功,導彈命中目標那一刻的驚天轟鳴,就是對高素質飛行員矢志強軍的最好點贊。
武警南陽市支隊支隊長潘發勤——
沙場“躬耕”鑄忠誠
■邵啟亮 本報特約記者 齊明宇
精武星路:潘發勤,湖北襄陽人,1966年9月出生,1984年10月入伍,被武警部隊授予“模范班長”榮譽稱號,榮獲二級英模獎章,被評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
東漢末年,“躬耕於南陽”的諸葛亮承劉備“三顧茅廬”之請,帶著三分天下的策略走出臥龍崗,並以滿腔的智慧與忠誠成就了他千古流芳的英名。今天,武警南陽市支隊支隊長潘發勤入伍30載練兵不輟,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譜寫了新時期的忠誠衛士之歌。
8月初的一個下午,烈日炙烤著大地,該支隊訓練場上官兵揮汗如雨,預提骨干集訓比武考核正火熱進行。
“停!”突然,現場巡考的潘發勤叫停了考核,並把大家召集到400米障礙壕溝旁邊,指著溝底吼道:“這個高度夠兩米嗎?”原來,前幾天的一場暴雨在溝底沖積出一個小土包,參考人員踩著土包很容易爬上來。“成績作廢,重新開始!”
訓練場上,潘發勤眼裡容不下“半點沙子”﹔執勤一線,他以能打敢沖著稱。潘發勤任副中隊長時,一次患重感冒正在輸液,聽說中隊要參加一起處置劫持人質行動,便拔掉針頭直奔任務現場。支隊領導關心他說:“你生病了,趕快回去休息!”潘發勤卻回答道:“這點小病算個啥,關鍵時刻沖不上去才是大問題!”
“騎馬要騎千裡馬,帶兵就帶拳頭兵。”這是潘發勤的口頭禪。他任各級主官近24年,如何把兵帶得呱呱叫,他自有心得:“多扑下身子去示范,站那兒磨爛嘴皮沒人干。”
有次比武,天空突降暴雨,有人建議推遲進行。“打仗能挑天氣嗎?”就在官兵們愣神的工夫,他率先沖入雨中。大家雖說吃了不少苦頭,但看到支隊長在雨中指揮若定,個個就似嗷嗷叫的“小老虎”,士氣空前高漲。
官兵們常說,潘支隊長訓練中“愛找茬”,但仔細想想卻都在理兒﹔從嚴治訓他近乎“不講理”,但按他說的做總能拿到好成績。
南陽地處豫鄂陝三省交界,是中國最大的玉器加工銷售集散地之一,商賈雲集,魚龍混雜。在當地群眾心中,潘發勤是出了名的“虎膽”英雄。
2012年10月,支隊受命抓捕持槍犯罪嫌疑人丁某。嫌犯曾多次開槍傷人,反偵察能力很強。潘發勤秘密前往實地偵察后,帶領大家對嫌犯奪車潛逃、暗室偷襲等20多種情況逐一演練。強行抓捕時,丁某駕車逃跑,潘發勤率人實施阻截,將對方車輛逼停。就在丁某准備掏槍反抗之際,潘發勤飛身扑去,死死扭住丁某右手﹔特戰隊員一擁而上,成功制服了犯罪嫌疑人。
今年4月,3名歹徒在外地作案后逃到南陽一居民樓藏匿,上級要求支隊協助抓捕。潘發勤帶領特戰隊員火速馳援。然而,現場敵暗我明,弄不好會打草驚蛇。怎麼辦?
危急關頭,潘發勤仔細勘察地形后,建議引蛇出洞,隱蔽伏擊。經過一番縝密的安排,他們與公安民警協力將嫌犯全部生擒,繳獲仿真槍、砍刀等作案工具十余件,駐地百姓紛紛拍手稱快。
“都四十好幾的人了,還次次都往上沖?”妻子經常為他提心吊膽。對此,潘發勤微微一笑:“戰場上大家都是普通一兵,能打勝仗才能証明我的價值。”30年來,他先后為集體贏得獎牌100多塊,抓捕犯罪嫌疑人30多名,個人獲各級表彰30多次。
精兵禮贊
伏牛山下練兵,臥龍崗上礪劍。潘發勤,你忠誠使命,舍生忘死守護一方平安﹔追求卓越,三十年如一日練兵不輟。不管歲月如何變遷,人民衛士永遠年輕!
本版照片由廖啟榮、楊龍、佘兵、盧政、魯勝才攝 制圖:田洪磊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