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24小時滾動新聞

隱蔽突擊,一劍封喉

 閆國有 特約通訊員 盧 輝

2014年09月05日05:16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隱蔽突擊,一劍封喉

  “轟——”

  硝煙散盡,眼看防衛像鐵桶一樣、卻被夷為平地的目標,地空導彈某旅官兵一個個目瞪口呆。再看目標指示雷達和跟蹤制導雷達,依舊沒有對手的影子。

  “哪裡出了問題?”對裝備性能信心滿滿的官兵們很是納悶,當即進行檢查,然而結果卻是一切正常。面對突防成功的對手,他們不由驚嘆:“這個人是誰?是怎麼飛進來的?”

  盛夏時節,在西北某地劍出封喉,讓地空導彈兵“滿頭霧水”的飛行員就是南空航空兵某團團長陳權龍,他以神出鬼沒的機動方式,准確無誤的致命一擊,在莽莽蒼穹留下精彩一瞬。

  這天黃昏時分,全未知條件下的實彈突防突擊即將展開。然而大漠戈壁,突然狂風怒號,雲團翻卷,惡劣的氣象條件已經超出了日常實彈打擊訓練的極限。

  “鑒於氣象條件較為復雜,打還是不打,你們自己決定。”綜合天氣情況和裝備作戰性能,導演部把選擇權交給了陳權龍。

  “打!打仗時敵人哪會給你選擇的余地?!”說罷,陳權龍跨上戰機,加力起飛,實施單機突防突擊。

  此時,部署在目標區周圍的雷達、地空導彈等地面防衛力量早已嚴陣以待。綿密的電磁波束,一遍又一遍地掃描著隨時可能出現的空中目標。

  “目標方位:××度﹔高度:××米﹔距離××公裡……”一個亮點在雷達屏幕上只是閃現了瞬間,操作員就迅速判明了目標屬性和三維坐標,並將信息同步分發給防空火力單元。但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幾十秒后,目標就在顯示屏幕上消失了。

  實際上,這一“亮相”是陳權龍有意為之。他非常清楚,目標周圍早已布滿陷阱,正虎視眈眈地等著他狼入虎口。他故意暴露目標的目的,是盡最大可能誘使對方的注意力向這一方向集中,為隱蔽突防創造條件。

  隨即,陳權龍駕駛戰機一個鷂子翻身,將高度下降到幾十米,把機身隱藏在雜亂的地物回波之中,擺脫了跟蹤。緊接著右轉,調整航向,沿著預定航線鑽進了目標東側起伏的山巒,迂回向目標抵近。

  “鑽山溝”飛行是陳權龍帶領飛行員長期訓練的拳頭課目。那一次,為空軍師旅團長匯報演示訓練轉變成果,同樣飛的是山谷飛行。“山的高度就有1800多米,在這樣的條件下飛進山谷,難度太高、風險太大”,很多人替他捏了一把汗。

  陳權龍卻把這種“不敢想象”變為了現實。天氣雖然惡劣,但他仍然按計劃正常起飛。鑽進山溝后,無線電呼叫,因為山谷屏蔽,悄無聲息。觀摩人員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10余分鐘后,戰機呼嘯著在峽谷盡頭沖天而起。大家看到,從航跡暫消到再次出現,陳權龍在濃雲密布的山谷中,整整飛了近百公裡。

  此次隱蔽突擊,要的就是一劍封喉。150公裡、50公裡、10公裡、1公裡,在接近攻擊目標的剎那間,戰機猛然拉起,咆哮著極速躍升,側向翻轉。在上升到能夠穩定截獲和允許攻擊的高度后,戰機又猛然向下俯沖,操縱武器系統,搜尋打擊目標,所有動作一氣呵成。

  此時,由於還在地空導彈的火力圈內,因此,留給陳權龍攻擊的機會隻有一次,而且隻有不足10秒的發射窗口。意味著他必須在這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發現、識別、截獲、發射和脫離等一系列程序和動作。

  1秒鐘、2秒鐘……“發現目標!”

  3秒鐘、4秒鐘……“穩定截獲!”

  待構成發射條件后,陳權龍果斷扣下了發射按鈕。

  隨即,他又繼續下降高度到離地面幾十米。導彈似劈空利劍直扑靶標,戰機如驚鴻一瞥隱蔽脫離。難怪目標在眼皮底下被導彈洞穿,對手卻毫無知覺……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