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患莫大於“有所恃”
“蓋天下之患,莫大於有所恃。恃財者終以財敗,恃勢者終以勢敗,恃智者終以智敗,恃力者終以力敗。”《閱微草堂筆記》這段話,至今讀來仍振聾發聵。
浩瀚歷史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恃權者如清朝權臣和珅,倍受乾隆寵幸,人稱“二皇帝”,后樹倒猢猻散,被嘉慶皇帝賜死。恃勢者如明代開國功臣胡惟庸,自忖打江山勞苦功高,驕縱跋扈,不可一世,最終因“擅權植黨”罪處死。恃財者如西晉巨富石崇,富可敵國,世罕其比,以為“自己有錢,沒什麼擺不平”,結果死於“八王之亂”中的權力斗爭,留下的巨額財富最終落入他人手中。
有所恃何以成為大患?一言以蔽之,“敢於蹈險故也”。許多人有了權勢、財富,辦起事來輕而易舉、一帆風順。長此以往,就產生錯覺,覺得自己可以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即使做了壞事,組織和群眾也不敢管。
消除“有所恃”之患,關鍵要“有所懼”。面對權力,黨員干部必須清醒認識到手中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以如履薄冰的態度用好手中權力。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