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新疆哈巴河縣的巴勒塔村,是一個漢、回、哈薩克族聚集的多民族村。近年來,通過擴種經濟作物、發展特色養殖、投資農副產品加工,村民的生活日新月異。
沿著寬闊的村道走進村民阿哈提·哈塔什家中,隻見磚混結構的精致住房、標准化的暖圈和保溫廁所有序坐落在庭院3個角上,一座微型花園點綴中心。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裡,彩電、冰箱、太陽能熱水器等家電設備一應俱全。
“想想以前的生活,看看現在的日子,真像是做了一場夢。”十幾年前,巴勒塔村周邊樹木稀少風沙大,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幾乎沒有,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因為貧窮,阿哈提和許多青年一起離開村子到外面闖蕩。直到2009年,阿哈提聽說縣裡為回鄉創業人員提供創業培訓,便毅然回到村裡辦起奶產品加工廠。在政府的幫助下,阿哈提創辦的阿拉曼乳業公司迅速打開局面,還擴建起1100多平方米的現代化奶制品加工廠和保鮮庫。這不僅為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年利潤更是達到近300萬元。
2012年9月,總投資5200多萬元的東塔勒德水庫正式投入使用,巴勒塔村結束了缺水的歷史。受惠於定居興牧水利工程帶來的便利,村民們從過去分散游牧變成了集中定居,還發展起特色養殖,收入不斷提高。
村支部書記張豪杰介紹,借助優惠政策,村裡兩年內完成膜下滴灌9200畝,僅此一項就提高村民人均收入近2000元。如今的村民人人住進嶄新的定居房,人均收入達到了萬元左右,40%的居民還購買了私家車。
巴勒塔村的變化讓每一位村民都感觸頗深。張豪杰說:“如今全村正在齊心協力建設‘星級村’,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相信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本報烏魯木齊9月29日電)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