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8日電(記者任沁沁)中國規劃的海洋監視監測衛星(HY-3,也稱“海洋三號”),預計將於2019年發射。
根據《陸海觀測衛星業務發展規劃》(2011-2020年),“海洋三號”衛星星座規劃為:繼承高分三號衛星技術基礎,1米C-SAR衛星、干涉SAR衛星(2顆編隊干涉小衛星或1顆)同軌分布運行,構成海陸雷達衛星星座。
據透露,“海洋三號”衛星將具備海陸觀測快速重訪、干涉重訪能力,能夠進行1:5萬-1:1萬全球DEM數據獲取、毫米級陸表形變監測,結合“海洋二號”動力環境衛星可實現厘米級海面高度測量,實現對海上目標、重要海洋災害、地面沉降、全球變化信息的全天候全天時觀測,滿足海洋目標監測、陸地資源監測等多種需求。
“海洋三號”衛星上搭載的主要遙感載荷是合成孔徑雷達(SAR),一種主動式微波遙感儀器,通過先發射微波波束再接收來自海面的后向散射回波獲取海面信息。
“它將通過合成孔徑技術與脈沖壓縮技術,實現對海洋和陸地表面高分辨率(1m)二維圖像的獲取。”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副主任林明森說。
搭載SAR的海洋監視監測衛星可穿透海上雲霧,在白天和黑夜均可對海洋進行觀測,其全天時全天候的觀測能力要明顯優於僅能在白天天氣晴朗時才能觀測的光學海洋衛星。
海洋監視監測衛星具體觀測對象主要包括:船舶、海上油氣平台、溢油、海冰、海浪、海面風場、內波、海島海岸帶等。其中,船舶、海上油氣平台等海上人工目標在SAR圖像上通常表現為非常明顯的強目標,與周圍海洋區域差別明顯。
“這使得海洋監視監測衛星數據成為對海上人工目標進行普查和監視的首選。”林明森表示,目前在國際范圍內,海洋監視監測衛星數據已廣泛應用於劫持船舶監視、非法漁業捕撈監管、海上遇險搜救等與海上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的各方面。
近年來,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大連溢油、渤海蓬萊19-3油田溢油、青島輸油管線泄漏爆炸等事件頻發,溢油災害不斷嚴重影響海洋生態環境,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國家海洋局已基於海洋監視監測衛星數據開展了多年中國管轄海域內溢油災害業務化監測,在海上溢油的災害發現、災情監視、搶險救災、受災評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海洋監視監測衛星還是極地海冰業務化監測的最主要手段,可為中國雪龍號的南、北極科學考察提供全天時全天候極區船舶航行保障,也為未來北方航道的開通提供了基礎﹔此外,在海浪譜反演、近岸海面風場監測、海洋內波觀測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作為中國海洋衛星業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監視監測衛星在海洋權益維護、海洋執法監察、海域使用管理、海洋防災減災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應用,是國家海洋衛星業務體系后續規劃發展的重點。”林明森說。
(來源:新華網)